©️彻疏明

正如许多人在传福音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困难——人们时常会在《创世纪》所记录的创造上犹豫不前,因为《创世纪》看上去就如同向我们展示了圣经差劲的科学叙述。比如,许多人也许会质疑:宇宙怎么可能在六天中被创造?所有物种怎么差不多同时诞生?光为什么在太阳和月亮之前就有?——拜托,这些言论放在今天怎么可能有意义?你怎么能把这种粗糙原始的希伯来宇宙观与牛顿、因斯坦和霍金相兼容呢?

显然,《创世纪》是一部差劲的科学书——这似乎成了现代社会的一个定论。所以,我们这些信仰基于圣经启示的人们该怎么去处理这个问题?——我的意思是,我并不想说基督徒(其实还包括犹太教徒和穆斯林)只是一群盲目相信、无视矛盾、科学素养极差的迷信势力(当然我们显然也不是)。

因此,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家理清“如何看待《创世纪》”“圣经与科学”这些个难缠的问题。

创世纪, Zdzislaw Lazuk

其实,要解答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当我们阅读圣经的时候,有一点是读者需要特别意识到的,那就是体裁。

关于这个注意的重要性,天主教会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期间发布的重要文件《启示神学公宣(Dei Verbum)》中就对此有着清楚的解释:为了正确理解圣经,读者需要考虑它所使用的文学风格、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具体来说,圣经包含不同的文学类型,如历史书、智慧书、圣咏诗歌、先知预言和神学论述等,每一种文学类型(也就是体裁)都有其特定的风格和目的。这些文学类型在撰写时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但它们的基本信息和神圣真理在今天仍然是相关的和有效的。(见Dei Verbum第三章,以上为作者自行概括)

以上是天主教会官方针对圣经解读给出的重要指导。基于此,我们可以合理地辩论:把《创世纪》当作一本天体物理学或天文学的文献来阅读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大错特错的。因为《创世纪》前几章所想要启示的东西并不是红移效应或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也不是太阳系八大行星和红矮星的光谱类型。

举个类比,如果你把《甄嬛传》当作清史来看,那你的出发点就是个错误。或者,你怎么能根据《长恨歌》来写你的安史之乱历史论文?再或者,谁会把《东方快车谋杀案》当一个新闻报道来读?——当我们读文献/文章/书面文字的时候,我们首先得搞清楚我们在处理哪种文学类型。《甄嬛传》是一个长篇清宫剧,《长恨歌》是一首七言歌行诗,《东方快车谋杀案》是一部经典侦探小说,我们在看这些之前就对它们是什么心里有数,那么我们就不会试图从《甄嬛传》里去调查历史上华妃究竟给雍正生过几个孩子(实际上她生过四个)。

那么,这里的问题焦点在于,《创世纪》究竟是什么文学类型?

对于这个问题,最好的也许是引用美国耶稣会神父Fr George Coyne,同时也是一位天文学家,前梵蒂冈天文台台长以及亚利桑那大学的天文研究小组领导学者。他说,现代天文学的诞生起源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而圣经中最后一篇文章成书于公元1世纪,所以,你不可能把圣经等同于现代科学,因为在圣经的时代背景下现代科学压根就没诞生!正如你不能指望福音书里有耶稣的体检单。——换句话说,圣经和现代科学是两种独立的知识体系,它们各自有其独特的语言、方法和目的。然而他同时指出,这两种知识体系可以互相补充和丰富,而不是相互排斥。他认为,圣经并不是一本科学教科书,而是一本“创造-堕落-救赎”的启示和我们在世生活的指南;科学则是一种探索自然世界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天主创造的世界。而在他的讲演和写作中,Fr Coyne也常常回归圣经中的启示来表明它们与现代科学的某些发现是相一致的,例如大爆炸和宇宙的起源。

前梵蒂冈天文台长Fr George Coyne (1933-2020)

所以,我们不应该把《创世纪》视作一本差劲的科学书,这就相当于把《东方快车谋杀案》视作一部差劲的新闻报道——它根本不是一篇新闻报道,而《创世纪》也压根不是一本科学论文。

那我们该如何描述《创世纪》?Robert Barron主教(2011)说,合适的描述应该是:神学、神秘主义、灵性启示。它是一部关于万物起源的神学描述,一部天主与他的造物——尤其是人类关系的神秘学启示。

所以,当我们确定了《创世纪》的体裁后,我们能从中得出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根据这个体裁来正确阅读?

其实,《创世纪》的神学启示是相当丰富的,比如,它启示了一个现实——天主是一切物质和时空概念以前自有永有的,他是“存在”本身,他创造了世界。它也启示了创造并不是一个过去的行为,而是持续的。几千年前的《创世纪》甚至启示了我们当下的事情:天主持续不断地创造“被存在之物”,通过一种温和的方式——“发出言语”(见创世纪第一章)。Robert Barron主教(2011)说,在人类几乎一切的古代神话和宇宙论中,宇宙的诞生都是通过暴力的方式,比如天神之间的战争(如希腊与北欧神话),原始神的开辟行为与死亡(如盘古和印度教的原人)——这些几乎都被人文地描述为一种暴力方式。然而《创世纪》所启示我们的是:宇宙的诞生、人类的诞生,是通过造物主非暴力的行为。——这就是在我们正确对待了《创世纪》的体裁后,我们所能够得出的东西。

我们从这种非凡的启示中甚至可以学到更深刻的东西:如今人们总是倾向于相信建立秩序需要靠暴力或征服,但这并不是《创世纪》中展示的宇宙秩序的形成:自然秩序并不源自征服,而起源自一种温和的方式:天主的圣言。

我们不妨再进一步回想一下福音书中耶稣关于“爱你的仇敌”类似的教导,他作为天主的圣言,他并不只是在提倡一种更仁慈的道德观,他其实也是在反应一种宇宙最深处最核心的奥秘——天主通过非暴力的爱与善创造了整个世界。

除此之外,《创世纪》也启示了世上一切物质:天地、太阳、月亮、风雨雷电、植物、动物都不是“神”,这些东西的力量由于易于被人类智力所理解,所以人们倾向于崇拜它们。而《创世纪》的作者则告诉我们,这些都只是受造物而已,是万物的天主创造了这一切,并赋予它们力量。

瞧,这就是《创世纪》在最开头就启示给我们的神学道理。如果你搞清了《创世纪》的文学类型,你就不应该从中寻找地球的公转轨道,而应该从中读到这些东西。

关于这个问题的补充,我想最后引出另一个相关话题。

正如当我们宣讲耶稣的复活时,我们并不是基于他的病例报告,而是目击人证言的可信性(其中包括了几次私人显现和公开显现)。而福音书的体裁正是历史人物传记,“福音书”这个标题其实只是别人从旧约中取出“福音、喜讯”(见依40:9-10)这个词来命名这四部记载耶稣言行的文献而已。但如果从题材学上分类,其实四本福音书应该归为“希腊-罗马历史人物传记(Greco-Roman historical biography)”。所以,你只能从中找到多默曾经用手探入过耶稣伤口的记载,你不可能要求若望附上耶稣的CT光片才算数,而这种要求也是无理取闹。

关于福音书是历史人物传记体的学术论证,Dr Pitre(2016)在他的书The Case for Jesus中第六章有详细的论证过程,我们也可以参考许多其他关于这个主题文献,比如R. Burridge (2014)What Are the Gospels? A Comparison with Graeco-Roman Biography 以及其他大量文献,我甚至可以写整整一个专题来介绍。不过学术过程不是重点,我们知道结论就行了。

“福音书是历史人物传记”-The Case for Jesus, p. 77

这其实就是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所讲过的,历史知识正是基于这样目击证言的可信性,而福音书的体裁就给出了这种可信性(它们是历史传记而非神话故事)。所以,当我们宣讲耶稣的福音时,我们是基于来自可信见证而得的历史知识。——同样,当我们阅读《创世纪》时,我们是在追踪创世-原罪-救赎计划的早期预定——这一系列的事件和因果关系。所以我们可以再次明确,《创世纪》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启示宇宙的天主、人类的原罪、救赎计划这一连串的救恩背景,而非“宇宙与人类诞生”的学术探讨。

因此这篇文章的结论是:写于公元前16世纪的《创世纪》不可能与现代宇宙学严丝合缝地对等(这也不符合人类历史的发展),这也不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和体裁类型。我们只需要知道《创世纪》所写的内容并不与现代科学在本质上相斥就行了。——对于这个结论,本人作为一个科学素养不错的人还是很有自信的。

最后多提几句,其实“科学与神学”这个主题本来也是我一大研究兴趣所在,作者会在以后的文章里介绍那位提出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神父——惊喜~没想到宇宙大爆炸模型是一位天主教神父兼科学家提出的吧?其实,生活和受教育在欧洲的基督徒都熟悉许多来自世界顶尖大学的物理学院、天文学院、生物学院...拥有博士学位的神父与修士(其实作者所在教堂的神父就毕业于牛津大学心理学系)。——虽然这么说好像使我看上去有点“软弱”:请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是,我们的信仰绝不是建立在科学报告与圣经的核对上,但是知道这一些积极的客观信息却对我们的信仰有些许辅助的坚固作用。作者将来也会更新一些关于信仰与科学、自然哲学与托马斯主义神学这些主题的内容,目的是希望帮助更多人从理性的角度更好地认识我们的信仰——这个我们当作绝对真理接受的东西。

理性的能力是天主所赐的礼物,我们的信仰和神学体系也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实际上亲爱的圣托马斯·阿奎那所集大成的经院哲学正是用理性的方式去探索天主的奥秘。

我们相信,天主无限的爱、神圣的美德、信心的恩赐、理性的光辉——这些都是在我们毕生追求我们的造主的道路上,他所赐给本性软弱的我们的奇异恩典。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保留一切版权,转载或二次上传需取得授权,引用需注明出处,禁止侵权,禁止商用。

学术参考与引用

Bishop Robert Barron (2011), Bishop Barron on Misreading Genesis, Posted by Bishop Robert Barron on Youtube.com

POPE PAUL VI (1965), Dei Verbum - Dogmatic Constitution on Divine Revelation, Chapter III "SACRED SCRIPTURE, ITS DIVINE INSPIR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English Translation

Dr. Brant Pitre(2016),The Case for Jesus, Chapter6 "Are the Gospels Biographies", pp.67-83, published byImage (New York),12th printing

【如果您觉得本文有用,请分享给更多的人,因为每个人的想法都很重要。更多神学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圣托马斯如是说”】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