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集中介绍圣卷剩余书卷的学习大纲、神学思想及主要信息,它们是“五卷书”后三卷:哀歌、训道篇、艾斯德尔,还有启示与历史书的三卷:达尼尔书、编年纪(厄斯德拉)。犹太传统的编年纪包括四部经书:编年纪上下和厄斯德拉上下。
(一)五卷书的后三卷:哀歌、训道篇、艾斯德尔
哀歌作者和写作目的
《七十贤士译本》将哀歌归在耶肋米亚名下,但哀歌不是耶肋米亚的作者,应出自多位作者之手,哀歌共有五首,每首有不同来源,形式和内容也各不相同。不管怎样,哀歌的作者无疑是当时耶路撒冷毁灭时的真实目击者,经历过这场大灾难,为研究圣史提供必要的资料。
哀歌作者写作的目的,是要以色列承认耶京的灭亡是因为百姓执迷不悟,犯下大罪,得罪了天主,受到他正义的惩罚,作者要振作他们的精神,使他们领悟天主的圣意,真心忏悔,承认罪过,悔改归向天主,并要耐心等待天主救恩的到来。
哀歌的有趣文体
哀歌共有五篇。第一,二,四篇完全按照二十二个希伯来字母排列,每一字母占一节,所以都是二十二节成篇。第三篇也是按照字母排列的诗文,但却有六十六节,因为每一个字母占三节。第五篇也是二十二节,但却不是按照希伯来字母排列的。第五篇更像是一首哀祷,《拉丁本》就以此称呼哀歌为“耶肋米亚先知的祈祷。”
第一、二、四、五篇是团体性的哀歌,也是政治性的哀歌,作者把熙雍城比作一位被弃的妇女。第三篇是个人性的哀歌,使人想起耶肋米亚和他遭受的痛苦,当然也可以把这个受苦的形象看作是是子民的代表,全体子民受苦受辱的化身。
哀歌的写作特点:
哀歌的作者哀伤圣殿和国家的毁灭,哀叹君王、官吏、司祭和先知的废弃,这些令人绝望的情况,似乎让读者只看到痛苦和毁灭,看不到希望的曙光。然而诗篇却传递着积极的态度。“上主,求你叫我们归向你,我们必定回心转意;求你重整我们的时代,如同往昔一样。(哀5:21)”作者肯定了上主绝对不会遗弃他的百姓。“你岂能完全遗弃我们,岂能向我们愤怒到底?”(哀5:22)因此,作者是以一种极谦卑恭敬的态度,表达对上主坚定不移的信心。(哀3:29)
《哀歌》的意义
研读专家们指出,哀歌指向基督的死亡,哀悼耶稣的苦难和死亡。耶稣基督的身体就是“圣殿”。当中有更深的意义,圣殿的被毁寓意耶稣基督的死亡和复活(若2:19-22)。因此,哀歌不仅哀悼圣殿,也哀悼基督的身体教会的圣殿,也纪念许多世纪以来基督徒所受的痛苦。
《训道篇》作者及写作目的
近代的释经学家通过分析本书内容和文字,认为它肯定不是撒罗满时代的作品。训1:1把本书的作者说成是达味之子耶路撒冷君王的训道者,显然是一种伪托,借助撒罗满智慧君王的盛名,使人更重视者著作,更容易接受书中的思想和劝告。写作年代在充军巴比伦之后,玛加伯起义之前。当时希腊人统治犹太人,政局紧张,犹太领导阶层愿意接受希腊的生活方式,子民信仰日渐低落。
本书写作的目的是要人认识人生最终的目的,轻视世俗,珍惜生命和时光,善度今生,获享永生。
训道者不是悲观主义者
虽然训道者知道人生是一个不完美的历程,然而他对人生还是有希望和信仰的,因为他相信有一绝对美善的天主统领着宇宙万物和人类。人虽然不能完全明白祂统领世界所依据的途径,然而作者相信这种途径是绝对公义的。
训道者不是宿命论者
宿命论者认为人受命运的绝对支配,完全没有人的自由意志和选择可言,这显然不是本书作者的世界观和生命观。训道者有时看似悲观的句子,是想说明人性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全能至善至美的天主,将万事万物周密安排,一切井然有序,人便不能正常生活。训道者认为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人有自主权。因此,他警告世人:天主将来要审判人的善恶。训道者不但不是宿命论者,他还是反宿命论者。
训道篇学习大纲
训道篇的身躯是由一连串的思想珍珠所组成,可分为六段。躯干上边有一小序,躯干之后有小结,小结后是结论。
小序:1:1-11。书卷的名称与命题。
1) 第一段:1:12-2:26:论知识与快乐的虚幻。
2) 第二段:3:1-22:人一生努力所得,仍不外是一个“空”字,徒劳无益。
3) 第三段:4:1-5:6描绘社会上的怪现象。
4) 第四段:5:9-7:12描绘钱财的虚幻。
5) 第五段:7:13-9:10训道者证明连美德也不能使人有福。
6) 第六段:9:11-11:6人的天资和奋斗,不能保证人一定会成功。
小结:11:7-12:8训道者劝人在世应尽力享受人生的幸福,但不要忘记天主的审判。
全书结论:12:9-14人要敬畏天主和遵守他的诫命,人的所言所行,逃不了天主的审判。
训道篇信息
训道者指出世事千变万化,但是世界的秩序却由天主支配,因此,天主必将秉公赏善罚恶。天主的智慧以及奇妙化工,是人无法全部了解的(3:11;10:14);因此,无论如何,人不可与天主争辩(6:10;7:23)。人所要做的就是敬畏上主,遵守他的诫命(12:13),其余一切都尽可交在天主手中。
《艾斯德尔》的作者和写作目的
有关《艾》的作者是谁,专家们意见不一,有说是书中那个犹太义人摩尔德开,有说是摩尔德开同时期的人,也有说是厄斯德拉等,莫衷一是。近代学者因着《艾》书中所描绘的波斯风情,和他所用后期希伯来语特征,断定《艾》作者可能是侨居波斯的犹太人,或是一位对波斯国的历史、风俗习惯相当熟悉,而居住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他利用了很古老的素材,来编写艾斯德尔传。
《艾》有两个版本,一长一短,长的是希腊语版,短的是希伯来语版。关于希腊语版《艾》,学者认为有另外一位编者依据波斯国年鉴与可靠的口传,编辑了现在的希腊语版本。
作者写《艾》的目的,是要证明天主总是在照顾自己的子民;虽然他们侨居异国,属于权下,天主仍照顾那些信赖祂的人,不会遭受灭族之祸。
《艾斯德尔》的写作背景
《艾》叙述天主怎样借一位女英雄艾斯德尔,去拯救犹太人脱离灭绝的危险。根据一般学者的意见,书内的史事,发生于波斯国薛西斯王朝时期。
《艾斯德尔》的经文
《艾》有两个版本。在较长的希腊语版内,还有六个所谓“次正经的补录”;在书后还加有一个注释,说明把本书翻译为希腊文的经过。
希腊译本内增加的内容
1.摩尔德开的梦:补录甲,共有17节。
2.薛西斯消灭犹太人的上谕:补录乙,共有7节。
3.摩尔德开和艾斯德尔的哀祷:补录丙,共有24节。
4.艾斯德尔朝觐君王:补录丁,共有11个。
5.艾斯德尔劝君王保护犹太人:补录戊,共有20节。
6.摩尔德开解释昔日所得的梦:补录己,共有20节。
7.希腊译者的注解:附录庚
《艾斯德尔》学习大纲
《艾》除了小引和结论外,分为三大段。
1.小引:补录甲
2.第一段:艾1-2章。
3.第二段:艾3:1-6:14;补录乙-丁。
4.第三段:艾7-9章;补录戊。
结论:艾10:1-3;
摩尔德开了解他昔日的梦:补录己。
艾斯德尔的译者:补录庚。
《艾斯德尔》的信息
犹太人采取外邦人的庆节,剔除了其中神话的部分,插入了对天主的信仰内容,及天主拯救的道理,使“普陵节”合法化。而“普陵节”的核心信息,就是艾4:14:“在这生死关头,你若缄默不言,犹太人也必会从别处得到救援和救助。但是,在这光景下,你和你的家族必遭灭亡。谁知你之所以涉足朝廷,不正是为了挽救现在的危机呢。”
从“普陵节”的来源,我们看到天主不是借权能和力量来拯救,而是借一个软弱的女人。艾斯德尔就如辣哈布(苏2:1-21)、德波辣(民5:7)、雅厄耳(民5:24)、一样,使一个弱质女子;透过她们对天主的回应,我们体会到人的渺小和天主的慈爱。这思想间接指向新约“十字架奥迹”,因为耶稣基督是以谦抑自下、听命至死来救赎我们。《艾》一书也指向可赞美的童贞玛利亚。她以一个弱质女子的身份,参与救赎的伟大奥迹。
(二)启示与历史书的三卷:达尼尔书、编年纪(厄斯德拉)学习大纲
《达尼尔》的作者和写作目的
达尼尔是在犹大灭国时(公元前587),北掳往巴比伦的犹太贵族青年,古犹太教和天主教的历来的传统都认为达尼尔是本书的作者,可是,从经卷的文字来看,《达尼尔》书的语言使用是全旧约最复杂的一本,因为它使用了希伯来文、阿剌美文和希腊文三种文字,而希腊文是在希腊王朝的时代(公元前四世纪)才开始在巴勒斯坦一代流行的。
从文体来看,经卷后篇内采用了默示录体,这是公元前二世纪犹太人方开始喜用的写作文体。再者,在公元前180年左右编著的德训篇内,达尼尔并未列入著名的古圣贤内(德44-50章)。
由于以上这些缘故,不少的圣经学者推断,《达尼尔》书的编辑人,大概是在玛加伯起义对抗色娄苛王安提约古四世厄丕法乃的时代(公元前165年),将古代有关达尼尔先知的故事加以编辑和整理,而写成此书;且把本书史事,贴合在玛加伯受迫害的犹太人身上,以安慰他们,鼓舞他们的信德。
《达尼尔》书的写作目的是要鼓励受迫害的犹太信友,保持对梅瑟律法的忠诚,信赖天主的拯救,不怕暴君的欺凌,甘愿为上主舍生;另一方面,它也安慰受迫害的信友们,让他们知道先知曾经预言过迫害,而迫害者不久将被消灭,胜利永远属于天主的圣民,真理和正义要战胜强权。编辑把达尼尔和他同伴的事迹特别介绍出来,作者受迫害者的典范。
就像那些圣贤受到天主的保护,现今的信友们若对天主忠贞到底,无疑他们也会受到天主的大力保护和救助。作者又叫信友们明白,在世上所建立的天主的国,常遭受迫害,可是时期一到,最后的胜利是属于天主的国。
《达尼尔》书的时代背景
达尼尔书可追溯到波斯帝国初期的巴比伦时代,可是按照他现有的形式来看:《达尼尔》书大约在公元前二世纪,即在玛加伯起义前不久重新编写的。
《达尼尔》书的学习大纲
达尼尔书包括了两大部分和一个附录。
1)第一部分:达1-6章,包括六个故事。
1.1第一个故事(1章):达尼尔和三青年拒绝王宫御膳。
1.2第二个故事(2章):为拿步高王解梦。
1.3第三个故事(3章):拒绝拜金像,被投入火窑。
1.4第四个故事(4章):为君王解大树之梦。
1.5第五个故事(5章):神秘的手在墙上写字。
1.6第六个故事(6章):拒绝朝拜国王,被投入狮子坑。
2)第二部分(7-12)章):四个神视的记述
2.1审判四巨兽的神视(7章);人子的异象
2.2公绵阳和公山羊的神视(8章);
2.3耶肋米亚的预言(9章);
2.4历史的更替(10-12章);
3)第三部分(附录):达尼尔生平事迹的补遗(13-14章);
3.1苏撒纳的故事(13章);
3.2达尼尔拒绝拜贝耳偶像(14章)
《达尼尔》书的历史神学
达尼尔书的作者在观察世界历史的前进和帝国的兴亡更替时,看出天主才是历史真正的主宰,祂能控制人所部能控制的时节;可以兴起君王和废黜君王;“变更四时季节:祂废黜君王,也兴立君王。”(2:21)因此万事万物都在祂上智的计划中生活和存在,并应实践祂的计划,趋向祂所决定的目标,就是建立祂永远的神国(2,7章)。
历史的末期一到,“祂(天主)就赐给似人子者(基督)统治权、尊荣和国度。各民族、各邦国及各异语人民都要侍奉他;他的王权是永远的王权,永存不替,他的国度永不灭亡。”(7:14)那时,天主的百姓要得救,义人要凯旋,死过的人要复活接受审判。善人受奖赏,恶人接受惩罚。(12:1-3;7:26-27)
《达尼尔》书的信息
达尼尔书的信息是要安慰和鼓励受迫害的信仰团体,忍受现在的痛苦和迫害,要他们在困难中仍旧要信赖天主。作者以默示录体启示给世人,有关未来默西亚神国的建立(7:14,22),预示这神国必先遭受一段困难时期的考验(7:25),但最后天主的国将获得胜利,并且永远常存。(7:27;12:1-3;2:44)
编年纪上下学习大纲
编年纪上下分为五部分
1)编上1-9章:由亚当至达味(由创至撒上);
2)编上10-29章:描绘达味王的完美
(指向完美的信仰领袖默西亚耶稣基督)。
3)编下1-9章:撒罗满建在耶京圣殿。
4)编下10-36章:前931-前587年的犹大君王大事录。
5)编下36:22-23,相等于厄上1:1-2:描写波斯国居鲁士的谕令以及子民归国重建圣殿的情况。把编年纪和厄斯德拉连成一体,指出“由充军之地回来”的子民是充满希望的。他们期待要来的默西亚。
编年纪书的重点
1)盟约:天主先与圣祖和梅瑟立约,后来和达味立了永久的盟约。如果说西奈山盟约是前期历史书籍的中心思想,那么天主与达味所立的永久盟约,则是作者在编年纪书中所强调的核心思想。
2)天主的大能:作者多次提及天主的大能,祂掌管和照顾万有,上主是万有的天主,万国万民的天主(编下20:6)。祂管理和治理所有民族,惩治骄傲的外邦君王,善待对自己忠贞的以色列百姓。
编年纪书的信息
作者虽然写的是一部民族宗教史,但却无意追寻过去的辉煌成就,他只是在期待默西亚的来临。目的是使人民在充军之后,对天主保持忠贞的信仰。
厄斯德拉上下的内容
厄斯德拉上下是短篇小说,全篇以厄斯德拉司祭兼经师为中心,借短篇小说的方式描写他的事件。厄斯德拉下也收录了很多真实的历史记录(厄下13:31),记录了公元前五世纪中叶的真实历史,例如:重建耶路撒冷城墙(厄下1-7章);人民的忏悔礼仪(厄下11:1-2);城墙落成礼仪(厄下12:27-43);回国后的改革(厄下13:4-31);这些故事内容夹杂着一些真正的历史事件,使读者洞察当时信仰团体生活的许多方面。
厄斯德拉上下的学习大纲
厄斯德拉上可以分为前篇和后篇
1)前篇(厄上1-6章)子民归国,复兴祖业。
2)后篇(厄上7-10章)教导性的厄斯德拉小传。
厄斯德拉下(乃赫米亚)可以分为上中下三篇
1)上篇(厄下1-7章)乃赫米亚修复耶路撒冷城墙。
2)中篇(厄下8-10章)高举圣言,重建信仰团体
3)下篇(厄下11-13章)乃赫米亚两次在耶路撒冷的治理和带领。
厄斯德拉书上下的重点
重建圣殿和耶京城墙是厄斯德拉和乃赫米亚两部书所记载的主要内容,重建圣殿是放归来天主子民的首要任务。居鲁士的谕令让犹太人归国,就是为了让他们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那时的信仰团体认为,圣殿是天主临于子民中间的记号,即有形可见,又非常真实。天主借着圣殿为标记,来祝福祂的子民。
厄斯德拉书的信息
流放归来的子民需要勇敢面对团体内的不公义,要进行土地改革(厄下5章)。另一方面,他要人民致力重建耶路撒冷城墙,以保护刚刚重建的居民和团体,使她免受骚扰,建城墙增加了团体的凝聚力和自我团结意识。
参考书籍:《旧约导论》
请查阅和抄写如下经文:
哀3:40-41;训3:1-8;
训12:1-8;达2:19-23;
达3:16-18;达7:9-14;
厄上7:6-7;厄下1;4-11;
厄下8:5-12;厄下9:32-37;
请阅读旧约系统查经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