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三年四月十七日
论感恩圣祭与教会的关系
导言
1.教会从感恩圣祭汲取生命。此一真理不单表达我们日常的信仰体验、也概括了教会奥迹的心。祂以各种方式,喜乐地体验到此一许诺不断的应验,那许诺就是:「看!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廿八20);但在感恩祭中,藉着饼酒变化为主的体血,她对这种临在的喜乐,更是无比的强烈。自从圣神降临,教会──新盟约的子民,开始了走向天乡的朝圣之旅,这神圣的圣事就一直不断地标志出教会走过的日子,使之充满着坚定的希望。
梵二大公会议很恰当地宣称感恩祭是「整个基督徒生活的泉源与高峰」(1)「因为至圣圣体含有教会的全部精神财富,就鱿是基督自己,祂是我们的逾越圣事,是生命的食粮。以祂那经圣神而成的生活的并有活力的肉体,祂赐给人们生命」(2)。因此教会的眼光经常转向那临在于祭台上圣体内的她的天主,她在其中找到了天主无限爱情之充分的明证。
2.两千年大禧年期间,我有机会在耶路撤冷的晚餐厅举行感恩祭,传说此晚餐厅是耶稣首次举行感恩祭的地方。耶稣就是在晚餐厅建立了此一至圣圣事。在那儿,基督拿起面饼,擘开,分给祂的门徒,说:「你们拿去吃罢!这是我的身体,将为你们而牺牲」(参玛廿六26;路廿二19;格前十一24)。接着祂拿起杯来,对他们说:「你们大家拿去喝,这一杯就是我的血,新而永久的盟约之血。将为你们众人倾流,以赦免罪恶」(参谷十四24:路廿二20;格前十一25)。我感谢主耶稣准许我在同一地点,重复祂两千年前所说的话,为遵行祂的诫命:「你们要这样做,来纪念我」(路廿二19)。
当时参加最后晚餐的门徒,是否明白基督话中的意义呢?也许并不明白。只有过了逾越节那三日庆典之后,也就是直到复活主日清晨,他们才能完全明白耶稣的那些话。那三天涵括了逾越奥迹,也涵括圣体奥迹。
3.教会生于逾越奥迹。正因为这个缘故,圣体圣事位居教会生活的中心,而此圣事以十分特别的方式成为逾越奥迹的圣事。由宗徒大事录对初期教会的描述,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他们专心听取宗徒的训诲,时常团聚、擘饼、祈祷」(二42)。这里的「擘饼」就是指感恩祭。两千年之后,我们继续重新经历教会的早期形象。每一次的感恩祭,都在精神上把我们带回那逾越节三日庆典(Triduum):回到圣周四晚上,回到最后晚餐时,以及随后发生的一切。感恩圣事的建立,以圣事的方式提前了即将发生的一连串大事,而以耶稣在革责玛尼山园忧苦祈祷开始。我们再一次看到耶稣离开晚餐厅,与门徒一起走下克德龙山谷,然后到了橄榄山园。至今橄榄山园中还有几株非常古老的橄揽树。也许它们曾目睹当晚在树下发生的事,那时基督充满痛苦地祈祷,「祂的汗如同血珠滴在地上」(参路廿二44)。在不久之前,祂才把祂的血给了教会,作为圣体圣事中的救恩饮料、这血开始流下;直到在哥耳哥达,祂的血才会流尽,成为我们救恩的工具:「基督……,未来鸿恩的大司祭……,不是带着公山羊和牛犊的血,而是带着自己的血,一次而为永远进入了天上的圣殿,获得了永远的救赎」(希九11-12)。
4.我们得救的时辰。耶稣虽然心神烦乱,却不逃避祂的「时辰」。「我说什么好呢?我说:父啊!救我脱离这时辰罢?不,因为正是为此,我纔到了这时辰」(若十二27)。祂希望门徒留下来陪祂,然而祂必须经历孤单及被舍弃:「你们竟不能同我醒寤一个时辰吗?醒寤祈祷吧!免陷于诱惑」(玛廿六40-41)。只有若望留下来,站在十字架下,陪在玛利亚以及那些忠信的妇女身边。革责玛尼山园的痛苦,是耶稣受难那天在十字架上痛苦的前导。那神圣的时辰,世人获得救赎的时辰。任何时候,只要在耶路撤冷耶稣圣墓旁举行感恩祭,就几乎等于实际上回到了祂的「时辰」,回到祂的十字架以及光荣的时辰。每一位主持弥撒圣祭的司铎,都与参与弥撒的基督徒团体一起,在精神上回到那个地方、那个时辰。
「祂被钉在十字架上,死而安葬。祂下降阴府,第三日从死者中复活」。这是信德的宣示,与默祷及宣讲的话相呼应:「请看十字圣架!基督藉着它,拯救了整个世界。请大家前来朝拜」。这是圣周五下午耶稣被钉的时辰,教会对所有人的邀请。到了复活期,教会则唱着:「主己从死者中复活了;祂为了我们而被钉十字架。阿肋路亚」。
5.「信德的奥迹!」当主祭念或唱出这句话时,全体在场者高呼:「基督,我们传报你的圣死,我们歌颂你的复活,我们期待你光荣地来临」。
在这些或在类似的话语中,教会指向苦难奥迹中的基督,也显示出她自己的奥迹:活感恩祭的教会。是由于天主圣神的恩赐,教会在五旬节那天诞生,并在这世界的路途上出发前行,然而教会之所以形成、有一个决定性的时刻,那当然就是在晚餐厅建立圣体圣事的时刻。教会的基础和泉源全在于那逾越节的三日庆典。但此三日【的事迹】好似被收集起来、提前纳入并水远「浓缩」于感恩祭的恩赐中。在这个恩赐中,耶稣基督把逾越奥迹永远临在的任务托付给教会。藉此奥迹,祂使逾越节三日庆典与世纪的运转,形成一种奥秘的「同时代性」。
这个想法使我们深深地惊异和感谢:在逾越事件,以及使此事件世世代代临在的感恩圣祭中,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包容性」,能包容整个历史,做为救赎恩宠的领受者。教会在举行感恩祭时,应该常常充满这样的惊异。但它应该更以特殊的方式充满感恩祭的主持者。因为是他在领受司铎圣秩时得到权柄,而使这祝圣有效力。是他,藉着从晚餐厅的基督赋予的能力,说:「这是我的身体,将为你们而牺牲;这是我的血,为你们而倾流……」。司祭说这些话,或更好说,他任由在晚餐厅说了这些话的那一位,藉他的口发言,而晚餐厅的那一位,希望教会内世世代代所有分享祂司祭职的人,都能一再重复这句话。
6.我愿藉此通谕,重新燃起圣体圣事的「奇异感」,以延续我在宗座文告《新千年的开始》以及《童贞玛利亚玫瑰经》中所留给教会的千禧年遗产。默观基督的面容,并与玛利亚一起默观,是我在第三个千年开始时交给教会的「功课」,召唤教会以新福传的热忱,深入历史的汪洋:默观基督,包括了不论基督在什么地方、以各种形式的临在,特别是在祂圣体圣血之生命的圣事中临现,都能认出祂来。从感恩圣祭中的基督,教会汲取生命;教会藉着基督,得到滋养,并藉着祂受到光照。感恩祭是一个信德的奥迹,也是「光明奥迹」(3)。
任何时候,只要教会举行感恩圣祭,信友都能以某种方式重新体验厄玛乌两位门徒的经历:「他们的眼睛开了,这纔认出耶稣来」(路廿四31)。
7.自从担任伯铎继承人的职务以来,我总是在圣周四,也就是建立圣体圣事及司祭职的那天,向全世界的司铎发出一封致司铎书。今年是我任职廿五年,我希望整个教会都能来反省圣体圣事,并为天主所赐的圣体圣事及司祭职而感谢天主,这是一份「礼物与奥迹」(4)。我宣布我就任的第廿五年为玫瑰经年,是希望效法圣母玛利来默想基督。因此我不能让二00三年的圣周四就这样过去,我必须在基督的「圣体中的面容」前停下来,以新的动力向教会指出圣体圣事的中心地位。而教会从圣体圣事中汲取生命,教会从这「生命的食粮」中汲取滋养。我怎能不感到必须敦促每一个人常去重新体验这一点呢?
8.当我想到感恩圣祭,并回顾我身为司铎、主教以及伯铎继承人的这一生时,自然会想起我举感恩祭旳许多时、地。我记得涅哥维采(Niegowic)堂区,那是我第一次负责牧灵工作的堂区,还有克接科夫(Krakow)圣弗洛里亚诺(St. Florian)的协同教会(collegiate church),瓦维尔主教座堂(Wawel Cathedral),圣伯铎大殿,以及罗马和世界各地许许多多的大殿及教堂。我有幸在沿着山路、在湖边、在海边建造的圣堂举行弥撒圣祭;我也曾在体育场、都市广场中塔建的祭台上举行弥撒圣祭……。在不同场所举行感恩祭,使我强烈地感受到感恩祭的普世性特色,也可说是宇宙性的特色。对,宇宙性的!因为即使是在一座乡村教堂中简陋的祭台上举行圣祭,也都可以说是在世界的祭台上举行的。它结合了天与地。它接纳并渗透了天地万物。天主之子降生成人,是为了以最崇高的赞美行动,使天地万物回归从虚无中将其创造出来的那一位。这位藉着十字架上倾流圣血,而进入永远圣所的永远的大司祭,将获得救赎的天地万物交还造物主天主圣父。祂这样做,是藉着教会的司祭职,以光荣至圣圣三。这实在就是感恩祭中所达成的「信德的奥迹」:出于造物主天主之手的世界,现在蒙基督救赎后,而回到祂的身边。
9.感恩圣祭,是基督救恩于信友团体中的临在,也是他们的精神食粮,因此是教会在历史旅程中最宝贵的财产。所以教会时时活泼地表述祂对圣体奥迹的关切,历代教宗和历届大公会议也权威性地表达了这份关切。特伦多大公会议对其颁布的有关至圣圣体和弥撒圣祭的法令中教义上的阐述,怎能不令我们钦佩呢?在这么多个世纪以来,这些法令指引了教会的神学和教理讲授,而且当天主子民在信仰中不断更新成长、热爱圣体圣事时,这些法令仍然是其教义的参考指南。在比较近代的时期,则有三个通谕值得一提:教宗良十三世的《论感恩圣祭》(Mirae Caritatis)通谕(一九O二年五月廿八日)(5);教宗比约十二世的《天主中保》(Mediator Dei)通谕(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廿日)(6);教宗保禄六世的《信德的奥迹》Mysterium Fidei)通谕(一九六五年九月三日)(7)。
梵二大公会议虽然并未特别就圣体奥迹发表文献,却在各个文献中谈论了圣体圣事的不同层面、尤其是在《教会宪章》和《礼仪宪章》两份文献中。
我个人在就任教宗职的最初几年,写了《主的筵席》书函(一九八O年二月廿四日)(8),在书函中我讨论了圣体奥迹的某些层面,以及此奥迹在施行者生活中的重要性。今天我重新提出这一课题,心中怀着更强烈的情绪及感谢,并像圣咏作者一样说道:「我要怎样报谢上主,谢祂赐给我的一切恩佑?我要举起救恩的杯爵,我要呼吁上主的名号」(咏一一六12-13)。
10.教会的训导当局致力于宣讲圣体奥迹,在基督徒团体中相对有了内在的成长。当然,大公会议所开始实施的礼仪改革,也大大有助于信友更有意识、更积极、更有效果地参与圣祭。在许多地方,朝拜圣体也是一个重要的每日敬礼,而且成为成圣的无尽泉源。信友在基督圣体圣血节时虔诚地参与圣体游行,是天主所赐的恩宠,每年都能给参加的人带来喜乐。
对圣体圣事的信德与爱德,还有许多正面标记,也都颇值一提。可惜的是,跟着这些光明面而来的,也有一些阴暗面。有些地方几乎完全废除了朝拜圣体的敬礼:教会的许多方面都曾有陋习发生,使教友对于这奇妙圣事的健全信仰以及天主教教义感到困惑:有时我们会遇到极度贬低对圣体奥迹的了解的情况。例如把感恩圣祭中牺牲祭献的意义除去,只当做一种友爱的盛筵来庆祝。更有甚者,从宗徒传下来的公务司祭职,其必要性有时却被遮掩,圣体圣事的圣事性质也眨为只有宣讲的功效而已。这使得许多地方的合一运动,尽管有好的意向,却用违反教会对信仰表达的方式,来举行圣祭,而且乐此不疲。对这一切我们怎能不深表忧心呢?感恩祭是一项厚礼,不能让它的意义变得模糊,并受到轻视。
我希望这篇通谕能有效地帮助我们,驱除那些我们所不能接受之教义和习惯的乌云,使感恩圣祭能继续散发这光辉奥迹的所有光芒。
第一章 信德的奥迹
11.「主耶稣在被交付的那一夜」(格前十一23)建立了以他的体血为祭献的感恩祭。保禄宗徒的这句话,带我们回到圣体圣事诞生时的戏剧化场景。吾主的受难与死亡,永远留在感恩祭中,无法抹去,那不仅是一种提醒,也是圣事性的重现。那是永留于后世的十字架的祭献(9)。在拉丁礼仪中,会众回答主祭「信德的奥迹」的宣报时,说:「主啊,我们传报你的圣死」,最能表达前面所提的真理。
教会从主基督领受了感恩祭,这恩赐虽然可贵,却不能算是天主所赐与的许多恩赐中的一个,而应该说是最卓越于一项恩赐,因为这礼物就是祂自己,是祂具有神圣人性的位格,以及祂的救恩工程。祂的恩赐也不局限在过去,因为「基督本身的一切──他用全人类所做和所受的苦──都分享了天主的永恒,超越万世,临现人间」(10)。
教会举行感恩祭时──即举行主的死亡与复活的记念礼时,此救恩的主要事件就会真正地临在,而「实行我们得救的工程」(11)。这个祭献对于人类的救恩是如此事关重大,因此基督完成了这祭献,并且留给我们能够身临其境似地参与的方法,然后才回到祂的父那里。因此每一位信友都能参与,并源源不竭地得到无尽的果实。这就是历代基督徒所生活的信仰。教会训导也不断以喜乐感恩之心重申对此无价之恩赐的信德(12)。我亲爱的弟兄姊妹们,我希望再次回想此一真理,并与各位一起在这奥迹前敬拜,这是一个伟大的奥迹,一个慈爱的奥迹。耶稣为我们做的还不够多吗?真的,在感恩祭中,祂向我们证明,祂「爱我们到底」(参若十三1),这爱,是无法测量的爱。
12.感恩(圣体)圣事中普世性仁爱的这一层面,是依据救主亲自说的话。在建立圣体时,祂不仅仅说:「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血」,而且还接着说:「是为你们而舍弃的」、「是为你们而倾流的」(路廿二19-20)。耶稣不仅仅表明,祂给他们吃、喝的,就地祂的体和血;祂还表达了其祭献的意义,并让祂的祭献以圣事的方式临在,而这祭献很快就变为了所有人的救恩而在十字架上完成了。「弥撒是祭献性的纪念──在它内延续十字架的祭献,同时也是领受主的体血的神圣宴会,两者是不可分的」(13)。
教会时时从这救恩祭献中汲取生命;她不但透过充满信德的回忆,也透过真实的接触去接近这祭献,因为藉由被祝圣过的司祭举行这祭献时,它就永远临在,并且圣事性地永存于举行圣祭的每一个教友团体中。因此圣体圣事把基督为每一世代的人一次而永远赢得的和好、施给今天的人。「基督的祭献和感恩祭的祭献,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祭献」(14)。金口圣若望说的好:「我们奉献的永远是同一羔羊,不是今天奉献一只,明天奉献另一只,而是永远奉献同一羔羊。因此之故,这祭献永远只是一个祭献……。即使现在,我们所奉献的祭献,也是曾经奉献过的,而且永远用之不尽」(15)。
弥撒使十字架上的祭献临在;它不会使祭献加多,也不会使其成倍增加(16)。弥撒所重复的,是此祭献纪念性的庆祝,是它「纪念性的再临现」(17),藉此使基督一次而有决定性的救赎牺牲,常在时间中临在。因此,圣体奥迹的祭献性质,不能理解为某种与十字架无关、独立于十字架之外的事物,或只是间接地与加尔瓦略山的牺牲有关的事物。
13.由于感恩祭与耶稣在哥耳哥达的牺牲密切相关,因此,感恩祭之本义是一种祭献;它不仅是一般意义所指,只是基督自我奉献,做信友们的精神食粮而已。因为基督的爱及服从,甚至到了舍弃性命的地步(参若十17-18),这首先是祂奉献给天父的礼物。当然,这礼物是为了我们,甚天是为了全人类(参玛廿六28;谷十四24;路廿二20;若十15),然而最重要的还是送给天父的礼物:「此祭献为父所接纳,把『听命至死』」(斐二8)的圣子的自我奉献,交换成天父自己的恩惠,也就是在复活中所给予的新而不死的生牛命」(18)。
基督把祂的祭献留给教会峙,也愿意将教会精神上的祭献看做是自己的祭献,教会受召自我奉献与基督的牺牲合而为一。这就是梵二大公会议对所有信友的教导:「信友们参与感恩祭──整个基督徒生活的泉源与高峰,就是把天主性的祭品献给天主,同时把自己和这祭品结为一体一同奉献」(19)。
14.基督的逾越不只包括祂的受难和死亡,也包括祂的复活,就如在成圣体圣血之后,会众的欢呼词所说的:「我们歌颂你的复活」。因为感恩祭献不仅使救主受难与死亡的奥迹临在,
也让基督牺牲的荣耀,即复活奥迹临在。基督以其身为生活者及复活者,能在感恩祭中使自己成为「生命的食粮」(若六35, 48)、「生活的食粮」(若六51)。圣安博提醒新信友、圣体圣事能使复活大事实行在生活中:「基督今天属于你,而祂每天都会为你而复活」(20)。亚力山卓圣济利禄也很清楚地表示,分享这神圣的奥迹,「是真正明认且记念,主是因了我们,并为了我们而死亡并复活的」(21)。
15.基督的祭献、以其复活达到高峰的祭献,在弥撒中以圣事的方式重现,其中包含了一个最特别的临在,用保禄六世的话来说,「我们称这种临在为真实的,这说法并非是排他性的,好似其他的临在是不真实的;但这临在是最卓越的,因为它是实体的临在,而且既是天主、又是人的基督整个地藉此临现」(22)。这话再次阐明了特伦多大公会议永远真实的教导:「藉着饼与酒的被祝圣,饼的整个实体,被转变成为我主基督身体的实体;酒的整个实体,被转变成为祂宝血的实体。这种转变,天主教会恰当地、正确地称之为饼酒的实体转变(transubstantiation)」(23)。圣体圣事确实是信德的奥迹,这奥迹超越我们的理解,只能凭信德接受,正如教会的教父们在教理讲授中谈到这圣事时,曾多次指出:「耶路撒冷.圣济利禄劝告说,不要只在饼酒中看到自然物质,因为主曾明确地说,那是祂的体和血:信德向你保证这一点,虽然你的感官所告诉你的并非如此」(24)。
我们要继续与天使圣师多玛斯一起高唱:我今虔诚朝拜,隐形的天主。在这爱的奥迹之前,人的理性充分感受到自身的有限。但我们能了解,多少个世纪以来,这个真理如何激发神学家,努力去更加深入地了解此一奥迹。
这些都是值得称颂的努力,这些努力越能使批判性思考的运用与教会「生活的信德」相结合,就更有助益和功效;「生活的信仰」特别取之于教会训导「正确阐述真理的特恩」以及「对精神事物之深切了解」(25),那主要是许多圣人达到的境界。不过教宗保禄六世也指出它的界限:「神学上为了对此奥迹有所了解而做的解释,为与天主教信仰一致,这些解释必须坚定地主张,在客观现实上,同时不管我们心里怎么想,祝圣之后,饼与酒就不再存在,从祝圣的那一刻,主耶稣可敬的体和血,就真实地存在于我们面前,隐藏在饼与酒圣事性的形象下」(26)。
16.当我们在共融礼(领圣体礼)中领受了主的体血后,此祭献的救恩功效就完全实现了。感恩祭在本质上是指向信友透过共融礼与基督的内在结合;我们领受了为我们自我牺牲的那一位,我们领受祂为我们在十字架上牺牲的身体,我们领受祂「为大众倾流,以赦免罪过」(玛廿六28)的血。我们因此想起祂的话:「就如那生活的父派遣了我,我因父而生活;照样,那吃我的人,也要因我而生活」(若六57)。耶稣也亲自向我们保证:这种结合,祂比做圣三的生命,真正实现了。感恩圣祭是一个真正的筵席,在这筵席中,基督把自己给我们作食粮。耶稣初次提到这食粮时,听到的人都大吃一惊,也很迷惑,于是主耶稣不得不强调祂的话有客观的真实性:「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祂的血,在你们内,便没有少命」(若六53)。祂所指的、不是比喻意义上的食粮:「我的肉,是真实的食品;我的血,是真实的饮料」(若六55)。
17.透过领受祂的体血,基督也赐给我们祂的神。圣师义范(St﹒Ephrem)写道:「祂称面饼为祂生活的身体,而将这面饼充满了祂自己以及祂的神……,凡以信德吃这食粮的人,就是吃了火及圣神……,你们大家拿去吃吧、并同此一起领受圣神。因为那确实是我的身体,凡吃它的人,必得永生」(27)「。教会在感恩祭的「呼求圣神祷词」中恳求这天上的恩赐──其他所有恩赐的泉源。例如在金口若望的神圣礼仪(Divine Liturgy)中,我们看到这篇祷文:「我们乞求、哀求、恳求你:请派遣圣神降临于我们身上,也降临于这些礼品上……,让那些参与的人,灵魂得到净化,让他们的罪过得到宽恕,并能分享天主圣神」(28)。在罗马弥撒经书中,主祭祈祷:「求你使我们藉你圣子的圣体圣血得到滋养,并充满祂的圣神,在基督内成为一心一体」(29)。于是基督藉着祂的体血,在我们内增加圣神的赐与,这是在圣洗圣事中已经为我们倾注的,并在坚振圣事中赐给我们做为一种印记的恩赐。
18.会众在成圣体后的欢呼词之结束,适当地表达了感恩祭之末世幅度:「我们期待你光荣地来临」(参格前十一26)。感恩祭趋向的最终目标是预尝基督许给我们的圆满的喜乐(参若十五11);从某方面来说,那是对天国的预期,是「未来光荣的保证」(30)。感恩祭中的一切,都提到以信心「虔诚期待永生的幸福,和救主耶稣的来临」(31)。在感恩祭中接受基督喂养的人,不必等到来生才能获得永生:他们在今世已经得享永生,那是将来圆满的初果,且包括整个的人。因为在感恩祭中,我们得到我们的身体要在末日复活的保证:「谁吃我的肉,并喝我的血,必得永生,在末日,我且要叫他复活」(若六54)。未来复活的保证,来自下面的事实:即赐给我们做为食粮的人子的血肉,是祂复活后的光荣的身体。由于圣体圣事,我们获得了复活的「秘密」。因此安提约基.圣依纳爵给圣体下了很适当的定义,他说那面饼是「常生的良药,抗除死亡的解毒剂」(32)。
19.圣体圣事所燃起的对末世的期盼,表达并加强了我们与天上教会的共融。东方教会的感恩经和拉丁礼的感恩经不约而同的都尊敬吾主天主耶稣基督之母──永远童贞圣母玛利亚、众天使、诸位宗徒、光荣的殉道者和诸位圣人,并不是偶然的。这是感恩圣祭值得受到更多重视的一面:在纪念天主羔羊的牺牲时,我们与天上的「礼仪」联合,与众人一起呼喊:「救恩来自那坐在宝座上的我们的天主,并来自羔羊!」(默七10)。感恩祭确实是天堂出现在尘世的一瞥。是天上耶路撒冷的荣耀光芒,穿透历史的层云,照亮我们的旅途。
20.感恩圣祭中所固有的对末世的期盼,还有一个意味深长的后果,那就是我们在走过历史的旅程中,它会激励我们,并在我们每天致力于眼前的工作时,种下活泼的希望的种子。当然,基督徒的眼光会使我们期待一个「新天新地」(默廿一1),但这个期待,不但不应削弱,反而应增进我们对此少的责任感(33)。在新千年的开始,我愿意强烈地重申这一点,使基督徒比过去更觉得不应轻忽他们在此世当尽的责任。他们的责任就是用福音之光,致力于建立一个更人性化的世界,一个与天主的计划完全一致的世界。许许多多的问题,使这世界变得黑暗。我们必须想到应为世界和平而努力,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正义与团结的坚定前提下,并维护人类从受孕到自然死亡时的生命。在这个「全球化世界」,最弱小、最无权势、最贫穷的人,似乎没有多少希望可言,对于这无数的矛盾现象,我们该说什么好呢?基督徒所怀的希望,必须照耀在此世!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天主希望在圣体圣事中与我们在一起,临在于用餐及祭献中,藉祂的爱,许诺人类,使他们焕然一新。值得注意的是,在叙述最后晚餐时,三部对观福音叙述了建立圣体圣事,而若望福音则记载耶稣为门徒洗脚,在其中,耶稣是一位共融与服务的老师(参若十三1-20),藉此说明圣体圣事的意义深长。保禄宗徒则说,基督徒团体若是彼此分裂,不关心穷人,就下配吃主的晚餐(参格前十一17-22,27-34)(34)。
宣告主的死亡,「直到主再来」(格前十一26),表示凡参与圣宴的人,都承诺要改变生命,使他们的生命在某方面能完全有「感恩祭宴」的特色;改变的生命以及承诺按照福音来改变世界,【感恩祭】这些效果,充分说明感恩祭及基督徒整个生命的入世幅度:「主耶稣,请来罢!」(默廿二20)。
第二章 感恩祭建立教会
21.梵二大公会议教导我们,举行感恩祭,在教会的成长过程中居于最中心的地位。大公会议说:「教会即基督之国,已于奥秘中临在,因天主的德能,世人看到其成长」(35),然后似乎为了回答:「教会如何成长?」该文献接着说:「每次在祭台上举行『我们的逾越羔羊--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祭』(格前五7),就是实行我们得救的工程。同时,圣体圣事也代表并实现信友们的合一,他们在基督内形成一体(参格前十17)(36)。
在教会的起源中,可以看到圣体圣事对对教会决定性的影响。几位圣史特别指出,与耶稣一起用最后晚餐的,是那十二位宗徒(参玛廿六20;谷十四17;路廿二14)。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重要细节,因为宗徒们「是新以色列的初芽,也是圣统阶级的起源」(37)。基督把祂的体血给他们作为饮食、而奥妙地使他们介入了这祭献之中,此祭献后来要在加尔瓦略山上完成。为了与西奈山上,由牺牲和洒出的血印记的盟约(38)相比,耶稣在最后晚餐时的言行,为新的默西亚团体,即新盟约子民奠立了基础。
宗徒在晚餐厅接受耶稣的邀请:「你们拿去吃罢」、「你们都由其中喝罢」(玛廿六26-27),而与祂行了第一次圣事性的共融。从那时起,一直到天地的终结,教会都是透过与为我们而牺牲的天主之子圣事性的共融而建立起来:「你们要这样做,为纪念我……;你们每次喝,应这样行,为纪念我」(格前十一24-25;参路廿二19)。
22.我们因圣洗而与基督的结合为一体,要靠参与感恩祭,而不断地更新并强化,特别要靠完全的参与:即领受使人共融的圣事。我们可以说,不但每一个人都领受了基督,而且基督也领受了我们每一个人。祂与我们建立了友谊:「你们是我的朋友」(若十五14)。的确,因为基督,我们才有了生命:「那吃我的人,要因我而生活」(若六57)。在圣体圣事中基督及祂的门徒以卓越的方式相互「居住」其中:「你们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你们内」(若十五4)。
新盟约的子民,由于与基督结合、不但不会只独善其身,反会成为人类的一作「圣事」(39),是基督为人所完成的救恩的记号和工具,而基督是世上的光、地上的盐(参玛五13-16),为使万民到救赎(40)。教会的使命是延续基督的使命:「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样派遣你们」(若廿21)。教会从十字架之祭献的延续中,并从她在感恩祭中与基督的体血共融中,汲取了履行使命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因此感恩祭是所有福传工作的泉源和高峰,因为福传工作的目标就是人与基督的共融,以及在基督内,人与天父和圣神的共融(41)。
23.教会藉由感恩祭也强固她与基督身体的合一。圣保禄写信给格林多人时,就指出参与感恩祭宴的结合力量:「我们所擘开的饼,岂不是共结合于基督的身体吗?因为饼只是一个,我们虽多,只是一个身体,因为我们众人都共享这一个饼」(格前十16-17)。金口圣若望对这话的诠释,十分深入而确切:「这饼是什么?是基督的身体。接受这饼的人会成为什么呢?会成为基督的身体--不是许多身体,而是一个身体。正如面饼是一个完整的面饼,虽然是由许多麦粒做成,这些麦粒虽然看不到,却依然存在,而它们的差别则不显着,因为它们己完全成为一体,我们彼此相结合,且一同结合于基督,情形也是一样」(42)。他的论证很有说服力:与基督的结合是给我们每一个人的恩赐与恩宠,这结合使我们都能在祂内分享祂身体的合一,也就是教会。感恩祭加强我们与基督的结合,那结合是在领受洗礼时,藉着圣神的恩赐而产生的(参格前十二13, 27)。
圣子和圣神的活动是相连而不可分的,此活动是教会的起源,即她的构成和持续生存的起源,仍在感恩圣祭中发生效力。这一点对于圣雅格礼仪(Liturgy of Saint James)作者来说,是非常明显的:在感恩经的「呼求圣神祷词」中,我们祈求天父派遣圣神降临于信友身上,也降临到我们的献礼上,使基督的体和血「成为所有参与者的帮助……,帮助他们的灵魂和身体成圣」(43)。神圣的护慰者透过信友在感思祭中的圣化,使教会更加坚固。
24.我们在感恩(圣体)圣事中所领受的基督及圣神的恩赐,能充分地满是深植于人类心中对兄弟般合一的渴望;同时又能提升我们已在同一感恩祭宴桌上那兄弟之爱的体验,使其远远超过人类只是在一起用餐的体验。教会藉着与基督身体的共融,愈来愈深入于其为圣事的本质内,「于基督内,也就是说,教会是与天主亲密结合,以及全人类彼此团结的记号和工具」(44)。
分裂的种子深深植根在人类当中,是我们日常的经验,那是罪恶带来的结果,而这分裂的种子,是基督奥体合一的力量所反对的。因为圣体圣事藉着建立教会,而产生人类之间的团体。
25.在弥撒以外的时间朝拜圣体,对教会生活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朝拜圣体与感恩祭的举行有很紧密的关系。基督临在于弥撒后所保存的饼酒形下--而且只要饼酒形存留不变,基督就一直临在(45)--这临在是源自圣祭的举行,并且是为了供人实领圣体或神领圣体(46)。神职牧者有责任鼓励信友朝拜圣体,并要以身作则,特别是明供圣体,并在临在于饼酒形下的基督前祈祷(47)。
能与耶稣共处、像祂所爱的那位门徒一样,靠在耶稣怀里(参若十三25),并感受到祂心中对我们无穷的爱,是一件幸福的事。如果对现代基督徒的首要要求是祈祷(48),那么,在临在于至圣圣体中的基督前,我们怎会不再度感觉到需要与祂做心灵上的交谈、安静地朝拜祂、衷心地爱祂呢?亲爱的弟兄姊妹,你们知道我曾多次经验到这些,且由其中得到力量、安慰和支持吗?
教会训导一再称扬并推荐这项敬礼(49),许多圣人也如此身体力行:在这方面最杰出的圣人就是圣雅风(St. Alphonsus Liguori),他写道:「在一切敬礼中,朝拜至圣圣体内的耶稣,是仅次于各个圣事的最重要的敬礼,是天主最珍爱的,也是对我们最有帮助的一种敬礼」(50)。圣体圣事是一个无价的宝藏:不仅藉着举行感恩圣事,而且弥撒时间之外藉着在圣体前祈祷,我们都能与这恩宠的泉源接触。基督徒团体若能以我在《新千年的开始》及《童贞玛利亚玫瑰经》这二份宗座牧函中所提出的精神,渴望瞻想基督的面容,必会培养出对圣体的敬礼,而这又能延长和增加我们在主之体血内共融所结的果实。
第三章 感恩祭和教会的宗徒性
26.正如我说过,如果感恩祭建立教会,教会实行感恩祭,那么这二者之间就有很密切的关系。这关系如此真实,致使我们能把在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中,用以承认教会是「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这句话,应用在圣体圣事奥迹上。圣体圣事也是至一、至公的。它也是圣的,而且是至圣的圣事。但是,现在我们希望关注的在于它是「从宗徒传下来的」特性。
27.《天主教教理》解释教会是「从宗徒传下来的」--意即建立在宗徒们身上的--这句话时,指出它具有三层意义。第一,「无论过去或现在,教会常是在『宗徒的基础上』建立的(弗二20),宗徒们是基督亲自拣选和派去传教的证人」(51)。感恩圣事也是在宗徒的基础上建立的,这并非说它的起源不是基督自己,而是因为耶稣把它托付给宗徒、并由宗徒及他们的继承人所传递给我们的。因此教会服从主的命令,延续十二宗徒的做法,在世代绵延中,不断举行感恩祭。《天主教教理》指出,「教会是从宗徒传下来的」,其第二层意义是「教会藉着住在祂内的圣神的助佑、保管和传授来自宗徒们的训诲、美好的宝库和健全的道理」(52)。依据这个意义,感恩圣祭也是从宗徒传下来的,因为它是以按照宗徒的信仰来举行的;在新约子民两千年的历史中,教会训导在许多时机都会明确地界定她对感恩祭的教导,甚至包括确切的用语,这正是为了维护宗徒对这端至崇高的奥迹传下来的信仰。这信仰始终不变,它保持不变对教会也是非常重要的。
28.最后,「教会是从宗徒传下来的」,意指「直到基督再来,教会透过宗徒们在牧职上的继承者--世界主教团,继续受到宗徒们的训诲、圣化和引导;而普世主教团则『由司铎辅助,并与伯铎的继承人和教会的最高司牧团结』」(53)。为继承宗徒的牧灵使命,必然要有圣秩圣事,也就是从起始就不曾间断的主教圣秩的授予(54)。为使在其本义及充分意义下的教会存在,这种继承是十分必要的。
感恩祭也表达了「从宗徒传下来的特质」这层意义:正如梵二大公会议教导:」信友们藉着其王家司祭的职位,一同奉献感恩祭」(55),然而「代表基督举行感恩祭,以全体民众的名义奉献给天主」(56)的,却是接受过圣秩圣事的司铎。因此罗马弥撒经书规定,只有司祭能诵念感恩经,信众则以信德静默地与司祭联合一起(57)。
29.梵二大公会议一再表达的:「公务司祭【……】代表基督举行感恩祭」(58),已深深植根于宗座的训导(59)。我在其他场合也曾指出,in persona Christi一词,其意义不仅止于「代表基督」或「代替基督」举行祭献。In persona是指在圣事上等同于永远盟约的大司祭,祂是这祭献的创始者和主要的主体,在这祭献中实在没有人能替代祂(60)。在基督预定的救恩计书中领受圣秩圣事的司祭之职务,很清楚地显示,他们所举行的感恩圣祭是一项恩赐,它绝对超越会众的权能;而且此职务在任何情形下,为能自效地将祝圣圣体与十字架上的牺牲和最后晚餐结合、是不可或缺的。会众聚在一起举行感恩祭,如果是真正的感恩祭聚会,就绝对需要一位领受过圣秩礼的司祭来主持。另一方面,团体本身没有能力提供受过圣秩礼的司祭。这司祭是会众透过那源自宗徒的主教传承而领受的一项赐予。主教藉圣秩圣事祝圣新的司铎,授予他成圣体的权力。因此,「依照拉特朗第四届大公会议明白的教导,在团体中,除非由一位祝圣过的司铎,其他人不得举行圣体圣事奥迹」(61)。
30.天主教会对于司祭职和感恩礼之间关系的教导,以及对于感恩祭献的教导,成为近几十年来颇有成果的合一运动交谈的主题:我们必须感谢天主圣三,因为在这方面一些深具意义的进展,及相互接近,使我们能期待一个在信仰中完全共融的未来。至于在十六世纪后所产生的许多与天主教会分离的教会团体,大公会议对它们的看法仍是十分恰当的:「与我们分离的教会团体,虽然从圣洗圣事而来的合一,在他们与我们之间尚不完整,我们也相信他们因为没有圣秩圣事,因而没有完整地保存圣体奥迹的本质,但他们在圣餐中纪念主的死之和复活时,他们承认共融于基督的生命,并期待基督的光荣来临」(62)。
因此天主教会的信友,虽然尊重分离弟兄的宗教信念,但应避免在他们的礼仪中领圣餐,以免对圣体圣事的本质造成模糊,进而无法为此真理作明确的见证。这将使寻求可见的完全合一的进程迟滞不前。同样,也不能如此设想:以为与前面所提到的教会团体的信徒一同举行的圣道礼、或公众祈祷、或甚至参与他们的礼拜,可以代替主日弥撒。这样的礼仪和聚会,在某些情况下值得称扬,可以为达到完全共融的目标做准备,包括感恩祭的共融在内,然而却不能取代感恩祭。
祝圣圣体的权力,只交付给主教及司铎,这事实并不表示看轻其他的天主子民,因为在基督奥体--即教会的共融内,这项恩赐使所有人都受惠。
31.如果感恩空祭是教会生活的中心与顶峰,同样,它也是司祭职的中心和顶峰。因此,我对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怀着感谢之情,重申感恩圣祭「是圣秩圣事存在的主要双及中心理由,在建立圣体圣事的那一刻,它就确实地存在了」(63)。
司铎要参与的牧灵活动种类很多。如果我们也注意到现代世界的社会及文化情况、就容易了解,在这许多不同的工作当中,司铎是如何面对失去工作重心的危险。梵二大公会议在牧灵的爱德中,看到能使司铎的生活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维系力。大公会议说,牧灵的爱德「主要导源于感恩圣祭,因此是司铎整个生活的中心与根源」(64)。因此我们能了解,司铎遵行大公会议的劝勉,每天举行感恩圣祭,对自己的灵修生活以及对教会和世人的好处是多么重要:「即使信友不能参与,弥撒真的是基督及教会的行动(65):这样,司铎将能克服所有使他在每天生活中重心分散的压力,而能在生活及职务真正的中心--感恩祭中得到需要的精神力量,以面对他的各种牧灵工作。于是每天的生活就会成为真正的感恩祭献。
感恩祭在司铎的生活及牧职工作中占有中心地位,从此也引伸出它在推动司铎圣召的牧职工作上的工作上的中心地位。首光,因为在感恩祭中为圣召作的祈祷,能与永远的大司祭基督的祈祷最紧密地结合。同时,也由于司铎慎重地执行其主持感恩祭的职务,加上教友专注、主动且有效地参与感恩祭,就能给年轻人心力的榜样,鼓励他们慷慨地答覆天主的召叫。天主常藉助司铎热切的牧灵爱德的榜样,在年轻人心中播下司铎圣召的种子,进而使之成长、茁壮。
32.这一切显示出,一个基督徒团体尽管有足够的信友,具有构成一个堂区的条件、却没有一位司铎带领的情况、是多么令人苦恼与不正常的。事实上,堂区是受过洗的信友的团体,是特别藉举行感恩祭,表达并肯定他们的身分。这必需要有一位司铎,因为他才有资格以基督的身分(in persona Christi)奉献感恩祭。当一个信友团体没有司铎时,他们合理地谋求补救之道,好能继续举行主日敬礼,于是修会会士及平信从带领弟兄姊妹,在祈祷中以值得称道的方式,执行他们基于圣洗恩宠的普通司祭职。但是这只能看作是信友团体在等待一位司铎的到来时,暂时性的解决之道。
事实上,这些礼仪就其为圣事来看是未完成的,这样的情况,应该激励整个信友团体更加热切地祈祷,祈求天主派遣工人来收祂的庄稼(参玛九38)。同时鼓励信友团体利用其他各种适当的资源,以落实圣召牧灵,但不可以藉由降低为司铎候选人所要求的道德素质及培育标准,去寻找解决的途径。
33.如果由于司铎不足,未晋秩的平信徒受托分担堂区的牧灵职责时,他们应该记住,正如梵二大公会议所教导的:「如果不以举行至圣感恩祭为基础与中心,则基督徒团体决不会建立起来」(66)。因此他们有责任在基督徒团体中,不断激起对圣体圣事的真正「饥渴」,因而不放过任何一次举行弥撒的机会,偶而有司铎临在时,只要他未受教会法禁止,则可主持弥撒。
第四章 感恩祭与教会共融
34.一九八五年举行的非常规世界主教会议,认为「共融的教会学」概念、是梵二大公会议文献的中心及基本思想(67)。教会在尘世的朝圣旅途中,蒙召保持并促进与天主圣三的共融,以及信友之间的共融。为了这个目标,祂拥有圣言和圣事,特别是圣体圣事,藉着圣体,教会「继续生存增长」(68),同时在圣体内她表达自己的真正本质。「共融」一词会成为此一至崇高圣事的特殊名称之一,并非出于偶然。
因此感恩圣祭犹如所有圣事之冠,它藉圣神的行动,让我们与圣父的唯一子认同,而与天父的共融臻于完美。一位拜占廷传统的杰出作家,以富于洞察力的信仰表达了圣体圣事的这项真理:「感恩圣事不同于其他圣事,因在其中『共融』奥迹是如此完美,而能将我们提升到一切美善的顶峰:此顶峰是每个人之欲望的终极日标,因为在此,我们遇到天主,天主也以最完美的合一与我们结合」(69)。正由于这原因,应在心中培育对圣体圣事恒常的渴望。这也就是「神领圣体」的由来,很庆幸这个做法在教会内已有好几世纪之久,并有许多灵修生活导师的推荐。圣女大德兰写道:「若你不能在弥撒中领圣体时,你可以神领圣体,这种方法很有助益【……】,藉此天主的爱会深深铭刻在你身上」(70)。
35.然而,不能把举行感恩祭作为共融的出发点;举行感恩祭的先决条件是共融已经存在,继而要使之强固、臻于完美。圣体圣事一方面以不可见的幅度表达这项共融的联系:在基督内并藉着圣神的工作,使我们与天父结合,也彼此结合;另一方面是在有形可见的幅度中表达,即是指在宗徒的训诲、在圣事以及在圣统制中的共融。圣体圣事就是这两个幅度结合的表达。教会共融的有形及无形要素之间的密切关系,是教会作为救恩圣事的本质(71)。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合法的感恩祭、以及真正的参与。因此感恩祭应在共融中举行,具体而言,即在各种必要条件俱全的情况中举行。
36.不可见的共融,虽然按其本质,不断地成长,但仍以拥有恩宠的生命为前题,藉此生命,我们成为「有分于天主性体的人」(伯后一4),而且能实践信望爱三德。唯有如此才能与天父、圣子、圣神行真正的共融。只有信德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常保持圣化的恩宠及爱德,而身体和心灵都要在教会内(72);用圣保禄的话来说,所需要的是「以爱德行事的信德」(迦五6)。
希望充分参与感恩祭并领受基督圣体圣血的基督徒,应尊重、保持这无形结合的完整性,这是一项严谨的道德责任。对于这道德责任,保禄宗徒提醒信友:「人应省察自己,然后纔可以吃这饼、饮这杯」(格前十一28)。金口圣若望以其有力的口才劝勉信友:「我也要提高声音,我乞求、恳请大家,不要带着不洁、败坏的心思接近圣桌。因为这样的态度,绝不能称为『共融』,即使我们领主圣体一千次,却只能招致『判罪』、『惩戒』和处罚的『加重』」(73)。
《天主教教理》顺着同一思想,适当地规定:「凡明知自己身负大罪的人,必须先接受和好圣事,才可领受主的体血」(74),特利腾大公会议具体地援用保禄宗徒严厉的警告,肯定地说,为相称地领主的圣体,「如果知道自己犯了大罪,必须先告明自己的罪」(75)。因此我愿重申这个规定在教会的现在及将来都有效。
37.圣体圣事与忏悔圣事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圣体圣事使十字架上的救恩牺牲临在,以圣事的方式永续地临在,因而就要求不断地悔改,亦即个人回应圣保禄对格林多基督徒的呼吁:「我们如今代基督请求你们:与天主和好罢」(格后五20)。如果一位基督徒的良心身负重罪,必须深自忏悔,藉领受和好圣事的途径,才能完全参与感恩圣祭。
判断一个人的恩宠状态,显然只有当事人能够,因为这涉及良心的判断。然而,如果一个人外在的举止,明显且持久地严重达反道德律,那么教会站在牧灵关怀的立场,为了团体的秩序,也为了尊重圣事,无法不感觉直接受到牵连。《天主教法典》规定「顽固且执意犯明显大罪」的人,不可领圣体(76),指的就是前面所提明显相反道德的情况。
38.正如我说过的,「教会的共融」也是可见的,它藉大公会议教导中所列举的各种联系而表达出来:「领有基督的圣神,又接受其教会的全部组织,及教会内所设的一切得救的方法,同时在教会的有形组织内,以信仰、圣事及教会行政与共融的联系,并与藉着教宗及主教们而治理教会的基督联合在一起的那些人,便是完整地参加了教会的社团」(77)。
感恩圣祭既是教会共融的至高圣事性的表现,必须在尊重共融的各项外在联系的情况中,才能举行感恩圣祭。由于感恩圣事「是犹如灵性生活的圆满,及所有圣事的终向」(78),因此它以特殊的方式,要求在所有圣事中,尤其是圣洗及圣秩圣事中,共融的联系必须是真实的。未领洗、或拒绝相信有关圣体奥迹信仰真理的人,将不能领受圣体。基督是真理、祂也为这真理作证(参若十四6;十八37);祂的圣体圣血的圣事,不允许有虚构之事。
39.此外,鉴于教会的共融本质以及它与圣体圣事的关系,必须谨记「感恩祭虽然都是在一个别的团体中举行,但它绝不是只属于那个团体。事实上,这团体领受了天主在圣体圣事中的临在的同时,也领受了救恩的全部恩赐,因此即使在它那永久可见的个别形式上,都能彰显出这团体是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的形象及真正的临在」(79)。从这个训导,可知,一个真正的感恩圣祭的团体,不能封闭自己,好像是自给自足的,却应该与所有的天主教团体保持和谐。
感恩聚会的「教会性共融」,是与自己的主教及与罗马教宗共融。事实上,主教是其个别教会内有形的统一中心和基础(80)。因此,如果在与主教没有真正共融的情况下举行这个最能代表教会合一的圣事,那真是很大的矛盾;安提约.圣依纳爵写道:「由主教,或由他所授权的人所主持的感恩祭,才被视为是合法的(81)。同样,由于「罗马教宗继承伯铎,对主教们和信友群众,是一个永久性的、可见的统一中心和基础」(82),因此与教宗的共融是举行感恩圣祭的内在本质。因此教会礼仪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这伟大的真理:「每一次举行感恩祭,不但与自己的主教结合,也与教宗、与全体主教、与所有神职人员,与全体子民结合。每一个有效的感恩祭,都表达此种与伯铎及与整个教会的普世性共融,或是客观地做此要求,例如对那些与罗马分离的基督教会」(83)。
40.感恩祭能产生并培育共融。圣保禄写信给格林多教会的信友,指出他们在圣餐聚会时的分裂,是如何违反了他们所纪念的主的晚餐。于是,保禄宗徒敦促他们反省感恩圣事的真实本质,以恢复友爱共融的精神(参格前十一17-34)。圣思定也有力地回应这个呼吁,他回想宗徒的话「你们是基督的身体,各自都是肢体」(格前十二27),接着说:「如果你们是祂的身体,各自都是祂的肢体,这放置在主的餐桌上的,便是你自己的奥迹。是的,你领受的是你自己的奥迹」(84)。从这个领悟,他做此结论:「主基督……,在祂的祭台上,祝圣了我们的平安与合一的奥迹。凡领受这合一奥迹者,却不持守平安团结,就不是为他的好处而领受奥迹,却成为反对他自己的明证」(85)。
41.感恩圣祭对于增进共融特别有效,这也是主日弥撒之所以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我在《主的日子》书函中,已经详述过这点,及其他使主日弥撒成为教会及信友生活重心的各种原因(86)。在书函中我特别提醒,除非遇到重大阻碍,信友都有参与弥撒的义务,牧人也有相对的责任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履行这项规定(87)。最近我在《新千年的开始》宗座文告中,阐述教会在第三个千年的开始应走的牧灵道路时,特别注意到主日感恩祭,强调它对于建立共融的有效性。我写道:「感恩祭是一个不断宣讲并维系共融的良好场所。正是藉参与感恩祭,主的日子也成为教会的日子,使教会能有效地执行合一圣事的角色」(88)。
42.每位信友都有维护及促进教会的共融的责任,尤其在感恩祭中,就是教会合一的圣事中,是一个要特别关心的领域。更明确地说,这是教会牧人,按照自己的身分和教会职务,所应负的特殊责任。为此教会拟定了规范,一方面促使信友经常且有效益地接近圣餐桌,同时也定出不能给予圣体的客观条件。慎重地协助信友遵守这些规范,是对感恩祭和对教会之爱的一项具体表达。
43.视感恩圣事为教会共融的圣事时,有一个重要的主题必不可忽略:即感恩圣事与合一运动的关系。我们都应该感谢天主圣三,因为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地的许多信友都热切期望所有基督徒的合一。梵二大公会议在《大公主义法令》的开始,就把合一运动视为天主的特殊恩宠(89)。那是个有效的恩宠,激发我们这些天主教会的儿女,以及其他教会和教会团体的弟兄姊妹,一起走上大公合一之路。
我们对合一的渴望,促使我们把视线转向感恩圣事,那是天主子民合一的至高圣事,也是这合一的最完美表达和最卓绝的泉源(90)。在举行感恩祭时,教会祈求天主,仁慈之父,使祂的子女充满天主圣神,在基督内成为一心一体(91)。「一切美好的赠与,一切完善的恩赐」,都是来自光明之父(参雅一17),当教会举心向上,向祂呈献这项祈祷时,相信必蒙垂听,因为祂与基督--首领和净配一同祈求,基督要将祂净配的恳求与自己的救恩祭献结合在一起。
44.正因为感恩祭是藉着主的牺牲,并藉着领受祂的圣体圣血而实现教会的合一,因而绝对需要在信仰的宣示、在圣事及在教会管理的联系上有完全的共融,因此,除非这些联系完全重建起来,就不能共同举行感恩祭。任何这样的共祭,都不是达到圆满共融的有效方法,反而可能成为其阻碍,因为它会让我们不再感觉到距离这目标尚远,同时对于所信仰的某些真理,也会产生或加剧模棱两可的情况;只有在真理中才能走上完全的共融之路。在这个领域中,教会的法律绝对没有通融的余地(92),必须忠实遵守梵二大公会议所定的伦理规范(93)。
然而,说明了共同分享感恩祭宴的不可能之后、我愿意重申我在《愿他们合而为一》通谕中所说的话:「然而我们仍热切渴望,能联合一起举行主的唯一感恩祭,而这个渴望本身,已经是一项共同的赞美的祈祷,一项同心合意的恳祷:我们一齐转向圣父,并且我们越来越『同心』地这样做」(94)。
45.虽然在没有达到圆满的共融之前,共同举行感恩祭是不合法的,但在特殊情况下,并不绝对禁止那些尚未与天主教会圆满共融的教会中的个别人士领圣体。在这种情形下,其主要的用意是为了个别信友的永远救恩,满足其重大的灵性需要,并不是为实现圣事的相通,因为除非完全建立起教会共融的有形联系,圣事的相通是不可能的。
在这意义下,梵二大公会议对于善意地与天主教分离的东方教会信友,如果自动向天主教圣职人士请求领圣体,并准备妥善者,提出了如上的指引(95)。这个做法得到两个教会法典批准,在作了必要的适应后,也考虑到其他并未与天主教会圆满共融的非东方教会基督徒的同一情(96)。
46.在《愿他们合而为一》通谕中,我表示了自己对这些规范的重视,它们在适当的分辨下,为灵魂提供救恩:「就此情况来说,这是一个喜乐的源由,即天主公教会的圣职人士,在某些确定的个别案例中,可以给那些尚未与天主公教会完全共融的基督徒,施行感恩圣事、和好圣事及病人傅油圣事;但是他们要有领受这些圣事的高度渴望、自由地请求,并宣认天主公教会关于这些圣事的信仰。反之亦然,在确定的案例中和特别的情况下,天主公教徒也可以从其他教会的圣职人士,请求领受这些圣事,只要在那些教会中,这些圣事是有效的」(97)。
这些条件必须认真遵守,不可有例外,即使是关于特定的个别情况亦然,因为否定有关这些圣事的某一个或某些真理,其中之一项真理是为有效领受圣事,需要公务职的司祭,否定此真理,使要求领受圣事的人不适于合法地领受圣事。反之,天主教徒也不得在缺乏有效圣秩圣事的团体中领受圣体(98)。
忠实地遵守在这方面所建立的规范(99),是一种表示,同时也是一项保证:我们对至圣圣体中耶稣基督的爱,及对不同基督徒教派弟兄姊妺的爱--我们应为他们作真理的见证,最后,也是对推动合一之理想的爱。
第五章 感恩祭的尊贵
47.阅读对观福音建立圣体圣事的记载,耶稣在举行最后晚餐的那个晚上,以简单却「隆重」的方式建立此一伟大圣事,令人感动。其中有一段叙述,从某方面来说,可以视为建立圣体圣事的前奏。伯达尼的傅油。有一名妇人--若望指出她名叫玛利亚,是拉匝禄的姊妹--把一瓶极珍贵的香液,倒在耶稣头上,这事激怒了门从,尤其是犹达斯(参玛廿六8;谷十四4;若十二4),激起愤怒的反应,认为此举是一种不可容忍的「浪费」,因为穷人更有需要。但是耶稣的反应却完全不同。祂一方面毫不免除门徒对穷人施行爱德的责任,认为门徒应时时关怀他们--「你们常有穷人同你们在--起」(玛廿六11;谷十四7;参若十二8)--祂也同时把此事件看作是与祂即将来到的死亡与埋葬相关的,而把这妇人为祂傅抹香液的举动,视为提前表示对祂的身体,即使在死亡后仍继续应受的光荣,因为这与祂位格的奥迹相连而不可分离。
对观福音继续叙述耶稣指示们徒,要他们细心预备为吃逾越节晚餐需要的「宽大餐厅」(参谷十四15;路廿二12),同时也记述了圣体圣事的建立。此叙述使我们察觉到其中至少有一部分是犹大人逾越节晚餐的礼仪,直到唱「哈肋耳」圣咏(参玛廿六30;谷十四26),同时这段叙述以简洁又隆重的方式,并且依照各种不同的传统,把基督祝福饼酒所说的话提供给我们,基督用这话作为祂牺牠身体,倾流圣血的具体记号。圣史把这些细节,在初期教会渐趋稳固的「擘饼」习惯的光照下记录下来。但是从耶稣时代起,圣周四事件已经有迹可循,可以看到依旧约传统习俗所形成的礼仪特点,同时也在基督徒礼仪庆典中,为符合逾越节的新内容而予以更新。
48.就像伯达尼那位为耶稣傅抹香液的妇人,教会也不怕「挥霍」,把最好的献给祂,以表达她在无与伦比的圣体恩赐之前的叹赏与崇敬。如同第一批门徒受命去预备那间「宽大的晚餐厅」,在世纪更迭中,及在不同文化交替中,教会也同样感觉必须在相称于此伟大奥迹的布置空间举行感恩祭基督徒礼仪是在效法耶的言语行动,及发挥犹太教的礼仪传统上而诞生的。神圣净配不断地把自己赐给教会──把在十字架上、一次而为永远的牺牲传给世世代代的信友,使自己成为所有信友的食粮,我们能以其他适当的方式来领受这项恩赐吗?虽然「筵席」一词会有亲昵的连想,教会对自己与其净配间的「亲切」,从未屈从于俗化的诱惑,不会忘记这净配是她的主,而这「筵席」永远是一项祭宴,以耶稣在哥耳哥达所倾流的血为标记。感恩祭宴是一个真正的「圣」宴,其中的简单标记,隐藏着天主深不可测的神圣性。哦,神圣的祭宴,在祭宴中我们领受了基督!(O sacrum convivium, in quo Christus sumitur!)在祭台上被擘开的饼,做为我们尘世旅人的「天使神粮」,我们除非像福音中百夫长那样谦逊地说。「主啊,我当不起你到我舍下来(玛八8;路七6),是不能领受这食粮的。
49.在认识此奥迹的崇高意义之后,就容易了解,在历史中教会对圣体奥迹的信仰,不但要表达在内在的虔敬上,也要求表现在外在的形式上,以便使人记起并凸显。因此渐渐发展出一套特殊的感恩祭礼仪的规程,对于合法形成的各种教会传统,给予应有的尊重。丰富的艺术传统出来。建筑、雕刻、绘画、音乐,受到基督奥迹的导引,直接或间接地从圣体圣事中找到伟大灵感的泉源。
例如建筑,就见证了这种演变,自从历史情况许可,感恩祭的学行就从最初期时在基督徒的家中,进到最初几世纪时庄严的圣殿,到中世纪时代气势雄伟的主教座堂,直到在基督信仰所接触之地逐渐出现的大大小小的教堂。
礼仪空间内部的祭台和圣体龛式样的发展,则往往不只是受到艺术灵感的启发,也是因为对此奥迹的明确了解使然。至于圣乐也是如此,只要想想那出自灵感的优美葛利果圣歌,还有许多伟大作曲家恰如其分地斟酌弥撒的礼仪经文。同样,礼仪用品及祭衣方面,从精细的手工艺品,到真正的艺术作品,无所中包。这些,我们又怎能忽视呢?
我们可以说,感恩祭在塑造教会和教会的灵修的同时,也有力地影响了教会的「文化」,特别是在艺术方面。
50.在从仪式和美学方面,致力于敬拜此一奥迹的努力中,东、西方的基督徒之间出现了某种「相互媲美」的情形。我们怎能不为了希腊──拜占庭传统以及整个斯拉夫地区的建筑和艺术杰作,对基督宗教艺术的贡献,而特别感谢上主呢?在东方教会,宗教艺术保留了相当强烈的奥秘感,使艺术家努力于创造「美」的作品时,不仅在于表现个人的才华,也是为信仰而作的一项服务。他们已远远超越纯粹的技术,是以开放和顺服的心灵,接受天主圣神的启发。
东、西方基督宗教在建筑和镶嵌画上所发出的异彩,是属于全体信友的共同财产;对于我们在信仰中,在礼仪中所渴望的圆满共融,这些作品本身包含了希望,甚至可说也包含一项保证。这就要有一个先决条件及要求,就像鲁柏列夫(Rublev)所书的那幅着名的天主圣三圣像一样,要有一个深度的感恩精神的教会,在这教会内,藉着领受擘开的面饼,分享基督的奥迹,有如沉浸在天主圣三不可言喻的合中,使教会本身成为天主圣三的「圣相」(ICON)。
当艺术作品各项要素是要按照教会训导以表达感恩圣事的意义时,在此观点下,就须不断关注有关宗教建筑的构造和陈设的规范。犹如历史所呈现的,我在《致艺术家书》中(100)也强调,教会一直给艺术家留下创作的广大空间。但是宗教艺术必须有独特的能力,按照权威当局所规定的牧灵指导,来适当地表达教会整体信仰中所领受的奥迹。宗教圣像画和宗教音乐都是如此。
51.在那些有着古老基督宗教传统的地方所发展出来的宗教艺术和礼仪典章,如今也在基督宗教尚年轻的地方发展着。这正是梵二大公会议鉴于需要健全的及适当的「本地化」所给予的指示。在我无数次的牧灵访问中,我注意到,在世界各地,当感恩祭典在形式、风格和感情上,带有不同文化的特色,就能彰显出很大的活力。能适应时空变迁的感恩祭,不但给个人,也给全部民族提供食粮,同时塑造出由基督信仰所激发的文化。
然而,在进行这项重要的适应工作时,必须时时留意这不可言喻的奥迹,每一世代都需要按此奥迹来作衡量。这「宝藏」太重要、太珍贵,不能不先经过教会主管堂局谨慎地评估就冒然实施,或是进行贸验,致使感恩祭有变得贫瘠或受到损害的危险。此外,由于感恩圣事的基本特质,要求进行这项评估时,应与圣座密切联系。正如我在世界主教会议之后的通谕《教会在亚洲》中所写:「这样的合作是必要的,因为神圣礼仪表达并庆祝众人所宣认的唯一信仰,是整个教会的财产,不能由地方教会单独做决定而不顾及普世教会」(101)。
52.根据以上所述,可以看到,在举行感恩祭时司铎的责任特别重大。他们有责任「以基督的身分」(in persona Christi)主持感恩祭,并为共融作证,也为共融效力,这不但是为了直接参与感恩祭的团体,也是为普世教会,因为普世教会是每一感恩祭中的一部分。但令人惋惜的是,尤其自梵二大公会议后的礼仪改革以来,由于对创新及适应的意义的误解,以致产生不少弊病,使许多人感到痛苦。一些针对「形式主义」而有的反应,特别是在某些地区,促使有些人认为由教会的重要礼仪传统及教会的训导所选择的「形式」并不具约束力,他们引进种种未受主管当局许可,且又常是完全不适当的创新做法。
因此我认为自己责任强力呼吁,必须十分忠实地遵守举行感恩祭的礼仪规范。这些规范具体表述出感恩祭的真正教会特性。那是感恩祭最深的意义。礼仪绝不是任何人的私有财产,它不是主祭者的,也不是参礼会众的。保禄宗徒就以严厉的口吻向格林多教会发言,指责他们举行感恩祭的重大缺失,以致造成分裂(Schismata)、出现了党派(haireseis)(参格前十一17-34)。我们的时代也需要重新认知并重视遵守礼仪规范,以反映并见证在每一次感恩祭中临在的唯一而普世性的教会。忠实地按照礼仪的规范举行感恩祭的司铎,以及遵守此规范的信友,就是以静默但却有力的方式证明他们对教会的爱。正是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确仪规范的深刻意义,我已要求罗马教廷合适的部会对此一十分重要的主题准备一份更详尽的文件,也包括一些法律性质的规定。任何人都不得低估此一交托在我们手中的奥迹。这奥迹是如此伟大,任何人不能等闲视之,也不得漠视感恩圣祭的神圣性及普世性。
第六章 师法玛利亚--「感恩圣事的圣母」
53.如果我们想重新发现教会与感恩圣祭彼此密切相连的必要性及各种丰富的意义,就不能忽视教会之母及教会的楷模圣母玛利亚。我在《童贞玛利亚玫瑰经》宗座牧函中,指出至圣童贞玛利亚是我们默观基督面容的导师,我将「建立圣体圣事」引入光明奥迹中(102)。玛利亚能引导我们走向这至圣圣事,因为她自已与此一圣事有深厚的关系。
乍看之下,福音对此一主题保持静默。在圣周四晚上建立圣体的叙述中并未提及玛利亚。但是我们知道,耶稣升天后聚在一起等待圣神降临的第一个团体中,玛利亚与宗徒们在一起,「同心合意地专务祈祷」(参宗一14)。当然,第一代基督徒举行感恩祭宴,「团聚擘饼」(宗二42)时,玛利亚必定也在场。
但是,除了她参与感恩祭之外,从玛利亚内在的心态来说,也可以间接地觉察玛利亚与感恩祭的必然关系。玛利亚一生都是一位「感恩精神的」女性。教会既以圣母为榜样,因此也蒙召,效法她与此一至圣奥迹的关系。
54.信德的奥迹!如果感恩圣事是信德的奥迹,如此远远地超越我们的理解,以致我们必须充全顺服于天主之圣言,那么在这路上,没有谁比玛利亚更能支持和引导我们。当我们遵守基督的命令。「你们要这样做,为纪念我」,重行祂在最后晚餐所做的,就是接受玛利亚的邀请,毫不犹疑地服从基督。「祂无论吩咐你们什么,你们就做什么」(若二5)。玛利亚以她慈母心肠--如在加纳婚宴中所表达的一样,似乎对我们说。「不要犹疑不决,相信我圣子的话。如果祂能把水变成酒,祂也能把饼和酒变成祂的体和血,藉此奥迹,使信友对祂的死亡与复活保持鲜活的记忆,而成为他们的『生命的食粮』」。
55.从某种意义说,甚至在建立圣体圣事之前,玛利亚已生经生活出她对圣体的信德了,她为了天主圣言的降生成人,而献出自己的童贞母胎。感恩圣事在记念耶稣受难与复活的同时,也是天主降生奥迹的延续。在天使报喜之日,玛利亚怀孕了天主子,给与祂实际的血肉之躯,如此,玛利亚已预先领受了主的圣体圣血,这在某一程度上相似每个信友领受饼酒形下的主的圣体圣血。
因此,玛利亚回答报喜的天使所说的「承行主旨」(Fiat),以及每位信友领受圣体时所回答的「阿门」,两者之间有十分相似之处。天使要求玛利亚相信,她「因圣神受孕」所怀的是「天主的儿子」(路一30-35)。为延续童贞圣母的信德,也要求我们相信,在圣体奥迹中,同一位耶稣基督,天主之子和圣母玛利亚之子的全部人性和神性都临在于饼酒形。
「相信上主话的人是有福的」(路一45),玛利亚在天主降生成人的奥迹中,也提前表达了教会对圣体的信德。在她前去访视丽莎时,腹中怀着成为血肉的圣言,因此她以某种方式成为一个「圣体柜」--历史上第一个「圣体柜」,在其中,人类肉眼尚看不到的天主之子,受到丽莎的敬拜,可以说祂的光透过玛利亚的眼时和声音放射出来。当圣母玛利亚注视刚出生的基督的面容,把祂抱在怀中时时,她感受到的惊讶与喜乐,岂不是那份无以伦比的爱的楷模,而这爱不是应该在我们每一次领受圣体时,有所启发吗?
56.圣母玛利亚在她陪伴基督的一生中,而不只是在加尔瓦略山上,把感恩圣事中的「牺牲的幅度」实现在自己身上。当她把婴孩耶稣带到耶路撤冷的圣殿「献给上主」时(路二22),听到了年迈的西默盎宣布这孩子将成为「反对的记号」,并且要有一把剑刺透祂的心灵(参路二34-35)。如此预言了她圣子将被钉十字架的悲剧,在某种意义下,也预示了圣母站在十字架下的悲痛(Stabat Mater)。玛利亚日复一日地在为走向加尔瓦略山做准备时,体验到一种「提早领圣体」--可以说是一种「神领圣体」的渴望和奉献,此神领圣体在与耶稣受难时的结合而实现,在耶稣复活后,藉她参与门徒们为「纪念」耶稣受难而举行的感恩圣祭时「得以表达出来。
当圣母玛利亚听到伯铎、若望、雅格及其他宗徒口中说出耶稣在最后晚餐时所说的话:「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而舍弃的」(路廿二19),她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为我们而牺牲、奉献的身体,藉圣事的标记而临在的,与在她腹中所怀育的是同一个身体!对圣母玛利亚来说,领受圣体,必定表示她又一次欣然接纳那曾与她的心一同跳动的心进入她腹中,并重新体验她在十字架下所经历的一切。
57.「你们应行此礼,为纪念我」(路廿二19)。在「纪念」加尔瓦略时,基督藉祂的苦难及死亡所完成的一切,都得以临在。因此,基督为了我们的缘故而对祂母亲所做的一切,也都实现。祂把祂所爱的门徒托付给祂,在这位门徒身上,祂也把我们每一个人托付给圣母:「看,妳的儿子!」祂也对我们每一个人说。「看,你的母亲!」(参若十九26-27)。
在感恩祭中纪念基督的死亡,也要求继续领受这项恩赐。这表示,也要如同圣若望一样,接受每一次赐给我们的玛利亚为我们的母亲。也表示我们承诺要肖似基督,进人祂母亲的学校中,接受她的陪伴。在我们每一次举行感恩祭时,玛利亚偕同教会,并以教会的母亲的身分临在。如果教会与圣体圣事是合一而不可分开的,那么应该说,圣母玛利亚与圣体圣事也是如此。这也是自古以来,东,西方教会在举行感恩祭时,以同一方式纪念玛利亚的原因。
58.在圣体圣事中,教会完全与基督以及祂的祭献给合,使自己具有圣母玛利亚的精神。我们若以感恩圣事的基调重读圣母谢主曲(Magnificat),就能更深入地了解此一真理。感恩圣事,就同圣母谢主曲一样,主要是赞美与感谢。当玛利亚高声颂扬「我的心神欢跃于天主,我的救主」时,腹中已怀孕了耶稣。她「藉着耶稣」而赞美天父,但她也是「在耶稣内」、「与耶稣一起」赞美天父。这本身就是真正的「感恩祭的态度」。
在此同时,玛利亚回想天主在救恩史中,为实现对祖先的恩许而做的奇妙工作(参路一55),她宣扬那件超越一切奇迹异能的大事,即救世主的降生。最后,圣母谢主曲反映出感恩圣事的末世张力。每一次,天主之子为我们而临在于圣事性「卑微」的饼酒形内时,就将新历史的种子播种在世上。在此历史中,「权高势重者被推上」,使「卑微贫困者受举扬」。玛利亚所咏唱的「新天」和「新地」,在感恩圣事中提前实现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看到了这新天新地的方案与计画。谢主曲表达圣母玛利亚的灵修,再没有比这样的灵修更能帮助我们体验感恩圣事的奥迹了。天主赐给我们感恩圣事,为使我们的生命也能肖似圣母玛利亚的生命,完全成为一首「谢主曲」(Magnificat)!
结论
59.万福,生自童贞玛利亚的真实身体!(Ave, verum corpus natum de Maria Virgine!)。几年前,我庆祝了晋铎五十周年。我觉得是天主的恩典使我能在圣周四,把这篇论圣体的通谕献给教会,而今年也正好是我就任教宗职务的第二十五年。为此,我心中充满感谢。自从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二日,我在克拉科夫总主教座堂的圣良地下小堂举行首祭以来,已超过了半世纪之久,每一天,我的双目注视着面饼和圣爵时,彷佛时间与空间都以某种方式「融合」在其内,哥其哥达的事件也再次活生生地临在,而显示出它奥妙的「同时代性」(contemporaneity)。每一天,我的信德使我能在祝圣了的饼、酒中认出那位神圣的旅人,有一天,祂曾与两位厄玛乌的门徒同行,开启他们的眼睛,使他们看到光明,也使他们打开心门,充满新希望(参路廿四13-35)。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请让我怀着深厚的感悄和喜悦,与你们一起分享我自己对至圣圣体的信仰见证,以坚定各位的信德。万福,生自童贞玛利亚的真实肉体,祂为了人类曾真正受了苦,被杀害并在十字架上!(Ave, verum corpus natum de Maria Virgine, vere passum, immolatum, in cruce pro homine!)。这是教会宝藏,世界的心,【达到】目的之保证,是每个人所渴望的那目的,即使自己并不意识到。这确实是一个伟大而超越我们能力的奥迹,它同时考验我们思想的能力,去了解那越过外在表相的事物。我们的感官也对此无能为力,恰如「我虔诚钦崇你」(Adoro Te Devote)这首圣歌中的歌词所说。我想看见你、触摸你、品尝你,但都难以履及(visus, tactus, gustus in tefallitur);然而,凭着基督藉由宗从传下来的话所产生的信德,为我们就是够了。请允许我代表教会,也以你们每一位之名,如同若望福音中的伯铎,在结束有关圣体圣事的言论后,再次对基督说。「主,惟你有永生的话,我们去投奔谁呢?」(若六68)。
60.在这第三个千年的开始,我们身为教会的子女,蒙召以新的热情,走上基督徒生命的旅程。正如我在《新千年的开始》宗座文告中所说。「问题不在于发明『新的方案』。这方案已经存在:这方案在福音中,也在活生生的传承中,永远是一样的。基督终究是方案的中心,祂应人认识、爱,效法,在祂内生活出圣三的生命,偕同祂改变历史,直到在天上的耶路撒冷达致圆满」(103)。透过感恩圣事,可以落实这个重新激发基督徒生命新活力的方案。
每一个成圣的承诺,每一个以实现教会使命为目标的活动,每一个牧灵工作计画的实施,都必须从圣体奥迹中汲取必需的力量,并以此奥迹为其导向与高峰。在感恩圣事中,我们有耶稣,有祂赎罪的牺牲,有祂的复活,有祂所赐的圣神,我们有敬拜,服从和对天父的爱。要是我们不重视感恩圣祭,又将如何克服我们的缺点与不是呢?
61.感恩圣事的奥秘--牺牲、临在、筵席,不容许被削减或妄用;圣体圣事必须完整地让我们体验、生活出来,不论是举行感恩祭或是领圣体后与耶稣的亲密交谈,或是在弥撒以外朝拜圣体的祈祷时刻。这样能稳固地建树教会,而且表达出祂真正是。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天主子民、圣殿和天主的大家庭;基督的奥体与净配,因天主圣神而为有生命的;是普世性的救恩圣事,也是圣统制下的共融。
在这第三个千年的最初几年,教会所走的路径,也是一条焕然一新的「促进大公与合一」的道路。第二个千年中,以大禧年为高峰的最后数十年,已经激励我们走上这条路径,并呼吁所有受过洗的信友,回应耶稣的祈祷。「使他们合而为一」(若十七11)。这条路十分漫长且阻碍重重,不是单凭人力就能克服的,不过我们行圣体圣事,藉着它,我们在内心深处能听到厄里亚先知所听见的话。「起来,吃罢!因为你还有一段很长远的路」(列上十九7),这彷佛就是对着我们说的。天主赐给我们的圣体圣事的宝藏,促使我们与所有接受同一洗礼的弟兄姊妹们分享,并以此为目标。然而,为了不浪费这宝藏,必须尊重这个在信德上及从宗徒传承上的共融的圣事所要求的各项条件。
如果我们能赋予圣体圣事应有的卓越地位,并高度谨慎,不削弱它的任何幅度或要求,就证明我们真正意识到这项恩赐的伟大。从未间断过的传统也激励我们这么做,因为自最初的几个世纪起,基督徒团体即慎重地保管这「宝藏」教会为爱所驱使,急切地渴望把有关圣体奥迹的信仰及教导,完整无缺地传给后世基督徒。我们对这奥迹所付出的关注,绝不会有过份之虞,因为「在这圣事中,综括了我们救恩的全部奥迹」(104)。
62.亲爱的弟兄姊妹,让我们进到圣人们的学校,他们是真正恭敬圣体的伟大诠释者。在他们身上,圣体圣事的神学为实际生活有了极辉煌的成果。它「有感染性」,也可以说它「温暖我们的心」。首先我们要聆听至圣玛和亚,在她身上,圣体圣事奥迹闪耀犹如光明奥迹。注视圣母玛利亚,我们会明白圣体圣事变化人心的力量。在她身上我们看到因爱而更新了的世界。瞻仰这位灵魂与肉身同时升天的她,我们看到「新天新地」一小部分,这新天新地将要在基督第二次来临时出现。在此世上,圣体圣事是新天地来临的保证,从某方面讲也是其来临。「主耶稣,请来!」(默廿二20)
基督将卑微的饼、酒,变化为祂的体和血,基督在饼、酒形下与我们同行,作我们旅途上的力量及食粮,祂也使我们成为所有人的希望的证人。如果在这奥迹面前,理性体验到它的限度,那么我们的心,在天主圣神」恩宠的光照下,则会清楚知道所要求的回应,而以无尽的爱,俯首敬拜。
让我们怀有圣多玛斯.亚奎纳的感受,他是一位杰出的神学家,同时是对圣体圣事内的基督的热诚歌颂者;让我们怀着希望瞻仰主所预许的目标,那是我们内心在渴求喜乐及平安时,所追求的。(Bone Pastor, panis vere)
善牧耶稣,真正的食粮,
请垂怜你的群羊
牧养我们,保护我们,
使我们生活在永生的牧场,
享见你慈善的容光。
全知、全能的善牧,
喂养我们永生的食物:
使我们日后与你常相伴,
共同继承天下永福,
并常与诸圣为伍。
若望保禄二世
二00三年四月十七日圣周四,
发自罗马圣伯铎大殿
时值在任第廿五年,玫瑰经年
注释:
1. 梵二大公会议文献《教会宪章》11。
2. 梵二大公会议文献《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5。
3. 参阅若望保禄二世宗座牧函《童贞玛利亚玫瑰经》(二OO二年十月十六日)21。
4. 这是我为晋铎五十年所写的自传的书名。
5. Leonis XIII P.M. Acta, XXII(1903)115-136
6. 教廷公报39(一九四七年),521-595页。
7. 教廷公报57(一九六五年),753-774页。
8. 教廷公报72(一九八0年年),113-148页。
9. 参梵二大公会议文献《礼仪宪章》47:「我们的救主,……建立了祂的体血感恩祭献,藉以永留十字架的祭献于后世、直到神再度来临」。
10. 《天主教教理》1085。
11. 梵二大公会议文献《教会宪章》3。
12. 参保禄六世《天主子民信经》(一九六八年六月卅日)24:教廷公报60(一九六八),442页;若望保禄二世《主的筵席》书函(一九八0年年二月廿四日),12:教廷公报72(一九八0),142页,
13. 《天主教教理》1382。
14. 《天主教教理》1367。
15. In Epistolam ad Hebraeos Homiliae, Hom. 17,3: PG63, 131.
16. 「参Ecumenical council of Trent, Session XXII, Doctrina de ss. Missae Sacrificio, Chapter 2: DS1743: “It is one and the same victim here offering himself by the ministry of his priests, who then offered himself on the Cross; it is only the manner of offering that is different.”
17. 比约十二世《天主中保》通谕(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廿日):教廷公报39(一九四七),548页。
18. 若望保禄二世,《人类救主》通谕(一九七九年三月十五日),20:教廷公报71(一九七九年),310页。
19. 梵二大公会议文献《教会宪章》11。
20. 《论圣事》,V, 4, 26: CSEL 73, 70。
21. InIoannis Evangelium, XII, 20: PG74, 726.
22 《信德的奥迹》通谕(一九六五年九月三日):教廷公报57(一九六五年),764页。
23. Session XIII, Decretum de ss. Eucharistia, Chaptcr4: DS1642﹒
24. 《释奥期的教理讲授》IV,6:SCh l26-138.
25. 梵二大公会议文献《天主的启示教义宪章》8。
26. 《天主子民的信经》(一九六八年六月卅日):教廷公报60(一九六八年),442-443页。
27. Sermo IV in Hebdomadam Sanctam: CSCO 413/Syr. 182, 55.
28. 感恩经。
29. 感恩经第三式。
30. 基督圣体圣血节,晚课,赞主曲对经。
31. 罗马弥撒,天主经之后的附加经。
32. 《致厄弗所人书》20:PG 5, 661。
33. 参梵二大公会议文献《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39。
34. 「你们希望光荣基督的身体吗?当祂赤身裸体时,不要忽视祂。不要在圣殿里对身穿华衣的祂敬礼膜拜,到了圣殿外,却对受冻、衣着褴褛的祂不闻不问。说:『给我吃的』以及说『你们为我这些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那一位……。如果圣体桌上摆满了金爵,而你的弟兄却饿得奄奄一息,又有什么好处呢?先士让你的弟兄吃饭,如困有剩的,再用来装饰祭台吧。」:金口圣若望,《玛窦福音讲道集》50:3-4:PG 58,508-509;参若望保禄二世《论「社会事务关怀」》通谕(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卅日)31:教廷公报80(一九八八年),553-556页。
35. 《教会宪章》3。
36. 同上。
37. 梵二大公会议《教会传教工作法令》5。
38. 梅瑟取了血,洒在人身上,并说:「看,这是盟约的血,是上主本着这一切话同你们订立的约」(出廿四8)。
39. 参阅梵二大公会议文献《教会宪章》1。
40. 参同上,9:
41. 参梵二大公会议文献《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5。同一文献的第6号说:「如果不以举行至圣圣体大礼为基础与中心、则基督徒团体决不会建立起来」。
42. 《格林多人前书讲道集》24, 2: PG61, 200;参《十二宗徒训言》9, 4: F. X. Funk, I, 22; 圣西彼廉《书信集》LXIII, 13: PL 4, 384。
43. PO 26, 206.
44. 梵二大公会议文献《教会宪章》1。
45. 参特伦多大公会议,Session XIII, Decretum de ss. Eucharistia, Canon 4: DS 1654.
46. 参《罗马礼书》:De sacra communione et de cultu mysterii eucharistici extra Missam, 36 (No. 80)。
47. 参同上,38-39 Nos. 86-90)
48. 若望丰保禄二世宗座文告《新千年的开始》(二OO一年一月六日)32:教廷公报93(二OO一年)、288页。
49. 「在一天的时间里,信友不应忽略朝拜圣体,按照礼仪的规定,教会应保存此做法,并把圣体供在重要的地点。朝拜圣体是一种感恩的表示、是爱的表达及承认天主的临在。」保禄六世,《信德的奥迹》(一九六五年九月三日):教延公报57(一九六五),771。
50. Visite al SS. Sacramento e a Maria Santissima, Introduction: Opere Ascetiche, Avellino, 2000,295.
51. 857号。
52. 同上。
53. 同上。
54. 参信理部《公务司祭职》(Letter Sacerdotium Ministeriale) (一九八三年八月六日),III. 2: 教廷公报75(一九八三年1005页。
55. 梵二大公会议文献《教会宪章》10。
56. 同上。
57. 参《罗马经书总论》:Editio typical tertia, No. 147﹒
58. 参《教会宪章》10及28;《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2。
59. 「公务司祭代表基督,做为基督的头,以全体成员的名义奉献祭献」:比约十二世,《天主中保》通谕(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廿日):教廷公报39(一九四七年),556页;参比约十世,《告公教神职人员书》(Haerent Animo)劝谕(一九0八年八月四日):Acta Pii X, IV, 16; 比约十一世《论天主教司祭职》(Ad Catholici Sacerdotii)通谕(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廿日):教廷公报28(一九三六年),20页。
60. 《主的筵席》书函(一九八O年二月廿四日),8:教廷公报72(一九八O年)﹒128-129。
61. 信理部《公务司祭职》(Letter Sacerdotium Ministeriale)(一九八三年)1006页;参拉特朗第四届大公会议,第一章,Constitution on the Catholic Faith Firmiter Credumus: DS802。
62. 梵二大公会议文献,《大公主义法令》22。
63. 《主的筵席》书函(一九八0年二月廿四日),2:教廷公报72(一九八0年),115。
64. 《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14。
65. 同上,13;参《天主教法典》904:《东方教会法典》378。
66. 《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6。
67. 参《最后报告》II. C. 1:罗马观察报,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日,7。
68. 梵二大公会议文献《教会宪章》26。
69. Nicolas Cabasilas, Life in Christ, IV, 10: SCh 355, 270.
70. 《全德之路》第卅五章。
71. 参信理部,Letter to the Bishops of the Catholic Church on Some Aspects of the Church Understood as Communion Communionis Notio(一九九二年五月廿八日),4:教廷公报85 (1993).,839-840。
72. 参梵二大公会议《教会宪章》14。
73. 依撤意亚先知书讲道集6, 3: PG56, 139。
74. 1385号:参《天主教法典》916条;《东方教会法典》711条。
75. Address to the Members of the Sacred Apostolic Penitentiary and the Penitentiaries of the Patriarchal Basilicas of Rome (30 January 1981): AAS 73 (1981), 203. 参特伦多大公会议,Sess. Xiii, Decretum de ss. Eucharistia, Chapter 7 and Cannon 11:DS 1647, 1661.
76. 《天主教法典》915;《东方教会法典》712。
77. 《教会宪章》14。
78. 圣多玛斯.亚奎那,《神学大全》III,q73, a. 3c.
79. 参信理部,Letter to the Bishops of the Catholic Church on Some Aspects of the Church Understood as Communion Communionis Notio(一九九二年五月廿八日),11:教廷公报85 (1993).,844。
80. 参梵二大公会议《教会宪章》23。
81《致斯米纳人书》8:P
82. 梵二大公会议文献《教会宪章》23﹒
83. 信理那,Letter to the Bishops of the Catholic Church on Some Aspects of the Church Understood as Communion Communionis Notio(一九九二年五月廿八日),14:教廷公报85 (1993).,847。
84. 《讲道集》272: PL38, 1247.
85. 同上1248。
86. 参31-51号:教廷公报90(一九九八),731-746。
87. 参同上,48-49号:教廷公报90(一九九八),744。
88. 36号:教廷公报93(二00一年),291292。
89. 参《大公之义法令》1。
90. 参《教会宪章》11。
91. 「求你使我们分享基督的圣体圣血,往圣神内合而为一」:圣巴西略礼仪感恩经。
92. 参《天主教法典》908条;《东方教会法典》702条;宗座推行基督徒合一运动委员会,Ecumenical Directory, 一九九三年三月廿五日,122-125页:教廷公报85(一九九二年),1086-1089页:信理部、Lctter Ad Exsequendam(二年五月十八日):教廷公报93(二OO一年)786页。
93. 「神圣事物的共,如果损及教会的合一,或者故意附和谬论,或在信仰上有误入歧途,或有恶表及宗教中立主义的危险,是天主诫命所禁止的」:《东方公教会法令》26。
94. 45号:教廷公报87(一九九五年),948页。
95. 《东方公教会法令》27。
96. 参《天主教法典》844 3-4;《东方教会法典》671条3-4。
97. 46号:教廷公报87(一九九五年),948页。
98. 参梵二大公会议《大公主义法令》22。
99. 《天主教法典》844条3-4:《东方教会法典》671条3-4。
100. 参教廷公报91(一九九九年),1155-1172。
101. 22号:教廷公报95(二00二年),485。
102. 参21号。教廷公报95(二00三年)20页。
103. 29号。教廷公报93(二00一年),285。
104. 圣多玛斯.亚奎纳,《神学大全》3, 83, a.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