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祝福,不要诅咒,因为这是和平的道路
基督徒在传统上常常把新年的庆祝与他们的信仰联系起来。在梵二礼仪改革之前,教会在今天庆祝耶稣受割损。按照路加的叙述,耶稣在诞生后第八天接受了割损(路2:21)。梵二之后,这是用来敬礼天主之母玛利亚的日子。从1968年开始,教宗保禄六世将一月一日定为世界和平日。今天的读经反映了不同的主题:读经一中讲述的祝福与新年的开始极为吻合;福音告诉我们玛利亚是所有母亲与门徒的典型和模范,面对天主的爱感到惊奇;读经一和福音也都提到了和平,以及天主向我们启示祂的名字;读经二讲述了我们是天主义子的身份。
「祝福」是圣经中经常出现的词汇,几乎每一页都可以找到(旧约中出现了552次,新约中出现了65次)。天主从起初就祝福受造物:使有生命的受造物,生育繁殖充满大地(创1:22);天主祝福男人与女人,要他们管理大地(创1:28);天主也祝福安息日,使之成为无尽的喜乐与休息的标记(创2:3)。
我们需要感受到天主和弟兄姊妹的祝福。诅咒使人彼此远离、产生分裂、表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拒绝;而祝福使人亲近、增强共融、促进信心与希望。今天圣道礼仪中的第一句话就是:愿上主祝福你,保护你。愿这一祝福刻在我们心中,使我们在这一年中也能够祝福朋友和仇敌。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样的讯息,现在让我们重复以下的话:
天主,求你教导我们去祝福那些羞辱我们的人,
忍受那些迫害我们的人,安慰那些诽谤我们的人。
读经一 户 6:22-27
祝福与诅咒、魔法咒语、或邪恶的眼睛即使在今天也非常盛行。这在古时尤为盛行,因为人们认为表达出来的语言,特别是由拥有超人和神奇力量的人说出并伴随着行动时,可能会成为现实。
天主的话语常是有效力的。天主用自己的话语创造了世界:因天主的一句话,诸天造成。因为他一发言,万有造成;他一出命,各物生成(咏33:6,9)。人们害怕天主的诅咒,而呼求天主的祝福。当人们充满财富、繁荣与健康、成功和胜利、土地丰收、牲畜成群时就认为是天主的祝福(申28:1-8)。当遭遇不幸、疾病、灾荒和失败时,就认为是天主诅咒的标记(申28:9-15)。
有些人也可以成为天主祝福的中介:家庭中的父亲,因为父亲的祝福,巩固子女的家庭(德3:9),国王(创14:18)与司祭也可以是中介。
今日读经选自上主亲自教导梅瑟的最有名的祝福辞,要亚郎的儿子们因上主之名祝福以色列子民(23,27节)。这是在每天圣殿礼仪结束时所用的祝福语。司祭从圣所出来,将手伸向在外等候他的人群身上,用这一神圣的话语祝福他们。
其中三次提及了雅威天主的名字。这是不可妄呼的圣名,只有司祭才可呼求,而且只许用以祝福,不许诅咒。
每次提及上主的圣名,都同时包含双重的呼求:
——愿上主祝福你,保佑你。
——愿上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
——愿上主转面垂顾你,赐你平安。
这六种形象表达的是对恩宠和祝佑的祈求。
容光焕发是友谊与慈爱的标志,能够启发信任,使心灵向喜乐的希望开放。虔诚的以色列人用这种非常人性化的语言,祈求上主显露祂的面容,不要掩面不顾,不要显示发怒的面容(咏27:9)。天主,求祢显示祢的慈颜,好拯救我们(咏80:4)。上主,望祢向我们显祢光辉的仪容(咏4:7)。
不只是天主祝福人,人也被召去赞美天主。圣咏常邀请人说:上主所有的一切仆人,请赞美上主!请向圣所举起你们的双手,请赞美上主!(咏134:1-2)请向上主歌唱,赞美祂的圣名,一日复一日地,宣扬祂的救恩(咏96:2-3)。虔诚犹太人的所有祈祷都是这样开始的:上主,愿祢的名受赞美。
人对上主的赞美是对所领受之祝福的回应与感恩,表示人意识到了一切祝福都来自天主,都是祂的恩赐。
圣经中一直讲述上主的祝福,很少提到祂的诅咒。人的语言表达的灾祸性的后果并不是来自天主,而是出于罪恶。那些远离生命道路的人将会为自己带来灾祸。智者息辣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作恶造孽的,自己反受其累(德27:30)。上主带给人的只是祝福。
上主对呼求祂的人是如何答覆的呢?以色列人希望得到上主的祝福、和平、一个物质丰富的繁荣和平。时期一满,天主就派遣了祂的和平,就是自己的儿子,衪是我们的和平(弗2:14)。这种令人惊奇的祝福使得保禄呼喊说:愿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天主和父受赞美!祂在天上,在基督内,以各种属神的祝福,祝福了我们(弗1:3)。匝加利亚也赞美天主说:请赞美上主以色列的天主,因为祂眷顾了自己的子民,拯救了祂的民族(路1:68)。
天主派遣自己的儿了来是为了给我们带来祝福(宗3:25-26)。在基督内所有的诅咒都变成了祝福(迦3:8-14)。如果天主在基督内向人类显示了祝福的面容,那么人就需要常常赞美并祝福,包括仇敌:只可祝福,不可诅咒(罗12:14),总不要以恶报恶,以骂还骂;但要祝福,因为你们原是为继承祝福而蒙召的(伯前3:9)。
读经二 迦 4:4-7
在写给迦拉达人的这封信中,保禄阐述了福音的核心真理:天主派遣了自己的儿子,生于女人,也就是说,祂在一切方面都与我们相似,只是没有罪,我们因此可以称天主为「阿爸,父」(6节),这是一个喜悦的讯息。
外邦人也称天主为「有人的父」。那么基督徒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为什么保禄激动地说,如今基督徒不再是奴隶,而是儿子,因此可以称「阿爸,父」呢?天主经不是所有人的祈祷吗?
对于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可能会回答「是」,因为有一个福音章节可以证实说: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当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好使你们成为你们在天之父的子女,因为祂使太阳上升,光照恶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玛5:44-45)。天主的祝福不会分是甚么人,所有的人都是天主的子女。天主是所有人的父亲。
然而,外邦人与基督徒都称呼天主为父,但其意义却是有区别的。外邦人称天主为父是因为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是来自天主的恩赐。而基督徒则在另一个层面上感觉到自己是天主的子女:除了因着天主才得以存在之外,基督徒还领受了圣神,就是天主性的生命。因此,在初期教会,只有在洗礼的前几天,才教给候洗者唸天主经,这就是说,只有当他们真正明白了天主经的意义后,才可以这样祈祷。
这段经文也与世界和平日的庆祝有关。那些领受了圣神并称天主为「父」的人,与所有的人都是兄弟姊妹,就应努力建设和平。
福音 路 2:16-21
今日福音是圣诞节子时弥撒中福音的继续,除了马槽中的耶稣之外,还提到了牧人(16-17节)。
他们听到了天使们的宣布之后,就去了白冷,找到了若瑟、玛利亚以及那躺在马槽中的婴儿。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没有找到任何非凡之事,只是看到了一个婴儿和祂的父亲母亲。然而,他们从这个软弱、需要帮助与保护的婴儿身上认出了世界的救主。他们不需要特殊的标记,不需要奇迹来证实。牧人代表着所有贫穷与被排斥的人,他们几乎凭着本性,在白冷的婴儿身上认出了祂来自天上的默西亚。
我们通常会把牧人描绘成在耶稣面前朝拜的形象,但福音中并没有说他们像贤士一样俯伏朝拜(玛2:11)。他们只是为天主所行的奇事感到惊讶,感到喜悦。随后,牧人将他们的喜乐也分享给他人,凡听见的人也都感到惊奇(18节)。
在路加福音的前几章中,路加常常描写那些处于天主计划中的人们的惊奇和无法抑制的喜乐。发现自己怀孕的依撒伯尔向所有的人重复说:上主在眷顾的日子这样待了我(路1:25)。西默盎与女先知亚纳赞美天主,因为天主使他们看到了天主为万民准备的救主(路2:30,38),若瑟和玛利亚也为所发生的一切事而感到惊喜(路2:33,48)。
他们都有一颗童心和一双儿童的眼睛,能够在每个行为中,看到天父爱的行动,并对天父的行为感到喜悦与惊讶。他们感到喜乐是因为他们能从天父所做的一切中看到天父爱的标记。天主的国属于儿童的,谁如果因我的名接纳一个这样的儿童,就是接纳我(玛10:14-15)。
面对所看到的一切,牧人们首先考虑的不是关于伦理的问题:他们没有询问该做什么事,在他们的生活中应做出哪些改正,应该努力避免哪些罪等等,他们只是站在那里,怀着喜悦地接纳天主所做的一切。只有首先感受到了被爱,他们才有可能聆听并接受从天父而来的新生命。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找到正确的生命方向,并对天主满怀信赖。
福音第二部分(19节)强调了玛利亚对牧人和整个事件的反应:她把一切都默存在心中,反覆思想。
路加并不是强调玛利亚把所发生的一切都记在心中,任何细节也没有忘记。他甚至也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玛利亚知道耶稣童年的所有讯息。这里更为重要的是强调福音讯息的神学重要性。路加说「玛利亚把一切都默存在心」,联系起来并能了解其意义;玛利亚看到了事情之间的联系;并能默思天主计划的实现。玛利亚——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女——并不肤浅。在事情顺利的时候不自满,在困难面前也不灰心。她用一双细心的眼睛来观察并思想所发生的一切,使自己不受大众的想法、信念和传统的影响,并对天主的奇妙计划保持开放和接受。
有一种对玛利亚的敬礼,她远离了我们的世界与人类的生活现实,远离痛苦、困惑和疑虑,远离相信的困难。而使她生活在特恩的彩云之中,使她变得应受称赞或遭嫉妒,而不是去爱。
路加以正确的角度来描述玛利亚,就像我们的一个姊妹,一个已经完成信仰旅程的姊妹。
玛利亚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明白所发生的一切:她对西默盎关于婴孩所说的话感到惊奇,甚至惊讶(路2:33)。她如同所有的人和宗徒们一样,对天主所做的一切感到惊讶(路9:43-45)。她不明白自己儿子所说的话,要为自己父亲的事奉献自己(路2:50),正如那十二人也不明白老师的话:这些话他们一点也不懂,这话为他们是隐秘的;他所说的事,他们也不明白(路18:34)。
玛利亚不明白,但却留意观察、默想、反思所发生的一切。在逾越奥迹以后,她就会明白一切,就会清晰地看到所发的一切事情的意义。
路加最后一次提及玛利亚是在宗徒大事录的开始。她当时处在信徒团体中间:这些人同一些妇女及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并他的兄弟,都同心合意地专务祈祷(宗1:14)。玛利亚是有福的,因为她相信了上主所说的一切(路1:45)。
今日的福音以记载耶稣受割损结束。这一仪式使耶稣正式成为以色列子民的一员,但这不是路加叙述这个事实的主要原因。而是另有原因,就是为婴儿所取的名字,不是由父母所起,而是直接来自上天。
为古时的东方人来说,名字不只代表一个人,或用来区分动物或指示事物。而是代表更多,名字表达了事物的本质。阿彼盖耳对丈夫说:「他名叫『纳巴耳』,真名实相符,他的确昏愚」(撒上25:25)。被人用另外一个名字来称呼,就意味着那个意思,使之具体呈现出来。与拥有那名字的人一样,具有同样的尊严,并蒙受其保护(申28:10)。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我们可以理解路加记载给婴孩取名字的重要性。祂被取名为耶稣,意即上主拯救。玛窦阐释说:要给祂起名叫耶稣,因为祂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们的罪恶中拯救出来(玛1:21)。
我们在读经一释义中提到,不可称呼雅威天主的名字。然而没有名字就无法知道天主是谁。我们与不知道我们名字的人打交道,就只能从肤浅的关系开始。
如果天主愿意与人建立关系,就必须让人知道该如何称呼天主,因此祂应告知祂的名字并显示自己的身份。
天主这样做了。天主通过为祂的儿子所起的名字,告诉了我们祂是谁。
这就是祂的身份:施予拯救的那位,再也没有别的名字。这个名字在福音中重复了556次,似乎是在提醒我们,应当去掉与天主拯救之名不相符的所有形象。
现在我们理解了在旧约中天主为何不许人称呼祂名字的原因:因为只有通过耶稣,天主才告诉我们祂是谁。
有趣的是,在路加福音中,我们应留意那些称呼耶稣名字的人。这些人不是义人或完美无缺的人,而是那些边缘人士,那些处在罪恶统治下的人。他们是附魔者(路4:34),麻疯病人:师傅,耶稣,可怜我们罢!(路17:13)瞎子:耶稣,达味之子,可怜我罢!(路18:38)以及与耶稣同钉在十字架上的右盗:耶稣,当祢在祢的王国为王时,请纪念我(路23:42)。
伯多禄也要这样对那些宗教领袖们说:除祂以外,无论凭谁,决无救援,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字,使我们赖以得救的(宗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