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是人,不是超人
导言
十字架曾经是最残酷、最可怕的刑具。这是为强盗、造反的奴隶、社会的边缘人和犯下滔天大罪的人的刑罚。生活于公元前一世纪的西塞罗,他是罗马帝国著名的演说家和作家,提到十字架刑罚的可怕,他说:「这种刑罚,其名称不仅应该从罗马公民身上被除去,还应该从他们的思想、眼睛和耳朵中都除去。」
可是,基督徒竟然宣称跟随一个被钉在十字架的人?疯狂!耻辱!违反常理。保禄对格林多人写道:「犹太人要求的是神迹,希腊人寻求的是智慧,而我们所宣讲的,却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这为犹太人固然是绊脚石,为外邦人是愚妄。(格前1:22-23)。
从教会的初期,基督徒就选择了一些象征信仰的图形。在基督徒的墓地里,我们看到鱼、渔夫、牧人,但是没有十字架。我们知道,在很长时间里,基督徒羞于承认十字架。从第四世纪开始,十字架才成为卓越的象征符号,人们开始用贵金属制作十字架,或者在珍珠上雕刻十字架。在圣周期间,十字架的象征成为我们默想的对象。
朝拜十字架,并不是说在一个物体面前下跪,也不是徘徊在受难耶稣的痛苦层面上。十字架标志着一种生活的选择,是赠与的生命。面对十字架默想,意思是让十字架成为我们每一个决定的反省标准。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样的信息,现在让我们重复以下的话:
「不论你往哪里,我都要追随你。」—新娘对爱人说。
读经一(依50:4-7)
在主受洗「上主的仆人」。今天的读经,同样是这位神秘人物来到,并且与我们讲话。首先谈到他被赋予的使命:他被派遣是为了向没有安慰的人们和没有希望的人们宣告安慰的信息。
谁在错误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失去了正确的步伐;谁被黑暗围绕,在迷雾中摸索 — 不要害怕:我们不会从他那里听到责备和威胁,而总是安慰的话语。然后介绍他完成使命的方式(第4-5节)。天主给了他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和一张敏于沟通的嘴巴。
他所听到的不是他喜欢的,但是他没有妥协,也没有退缩,他知道如何坚持。(第5节)
最后叙述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是怎样。他忠诚地传递了被交托的信息,他被殴打、被侮辱、被扇耳光,他们向他脸上吐唾沫,;可是他一直没有回手反击,他继续相信天主。(第7节)
如果我们认真地反思,尤其是经文的后部份,自然地会把这位仆人贴在耶稣身上。事实上,基督徒在复活节,已建立了这种联系。像「上主的仆人」一样,基督听从天主圣父,宣告了安慰的信息和希望,给予没有信心和被抛弃的人,他自己的生命遭遇了悲惨的结束。(玛27:27-31)
若只默想和欣赏耶稣的忠诚是不足够的,为他承受的一切感动,为他遭遇的不义愤怒,在他面前屈膝,仍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有勇气像他一样面对那同样的境况,那位上主仆人痛苦的经验。
不是英雄,而是每一位信徒,都被召叫像这位上主仆人一样:聆听天主的话,把听到的付诸实践,并且产生效果。
读经二(斐2:6-11)
斐理伯的团体曾经是很好的,保禄为此自豪。不过像经常发生的一样,在基督徒之间也有一些嫉妒。有些人希望把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愿意把自己的意志凌驾于他人之上。
因此保禄在书信的第一部分谆谆地教导他们说:「你们应彼此意见一致,同气相爱,同心合意,思念同样的事,以满全我的喜乐。不论做什么,不从私见,也不求虚荣,只存心谦下,彼此该想自己不如人,各人不可只顾自己的事,也该顾及别人的事」(斐2:2-4)。
为了让这教导深刻印入斐理伯人的头脑和心灵里,保禄向他们介绍基督的榜样。他引用了一首一世纪的基督徒非常熟悉的著名颂歌。其中两节是讲述耶稣的故事。
他在成为人之前早已经存在,他「自我空虚」自己的天主性,道成肉身,同意成为死亡的奴隶。他完全与我们一样,接受了我们的脆弱、无知、激情、感觉和我们必死的状态。他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卑微、被歧视,承受了罗马人最可耻的十字架刑罚(6-8),但是他所行的路是未完结的,随着的是屈辱和死在十字架上。
读经的第二部分(第9-11节),颂扬他被高举时的荣耀。圣父把他复活了,使他成为每一个人的榜样,赋予他权威和统御万物的权柄。整个人类将终结于与他结合,在那时天主的计划完满实现。
福音 (谷14:1-15;47)
全部四位福音书作者都花了很大篇幅记载耶稣的受难和死亡。事件的基本事实都是一样的,只不过表达方式和角度有些差异。每一位福音书的作者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在细节、插曲和重点方面略有侧重,同时也考虑到读者对象、教理讲授的目标和对本团体更有意义和更重要的方面。今天我们听到的耶稣受难叙述是来于马尔谷的记载,我们的释义亦只限于某些特殊的。
第一个重要的元素是:耶稣对犹大出卖的吻没有回应,以及在场的人中有一个动了暴力。(谷14:46-49)
其他福音书作者在谈到这个情节时,记载耶稣「把剑收回去!」(玛26:52)。马尔谷却介绍耶稣没有任何反抗,几乎是被动地接受了一切,只是最后说:「一切都应验了经上所记载的」(谷14:49)。
马尔谷描绘了一位温和、无助的耶稣,他没有任何反抗,几乎自动把自己交付给敌人。他这样记载考虑到他的团体,为了在宗教迫害时加强基督徒的信德。天主圣父丝毫没有给自己的独生子留下任何特权,没有让他从不正义、背叛下逃脱,而是允许他像所有普通人一样承受屈辱。而且他的门徒们也都要像他一样承受虚伪、出卖、审讯和暴力。圣经里提到很多义人都是这种的命运,他们常常成为恶人邪恶的牺牲品(咏37:14;71:11)。马尔谷认为,伯多禄的行为不恰当,也没有意义,故不值得耶稣出言责怪。他手提利剑,这与福音原则太远,不值得一提。
像伯多禄这样的门徒,以为靠暴力就可以解决不正义的问题,而事实上只能让情况复杂化,最后不得不逃跑。谁使用暴力就会远离耶稣,最后消失在黑暗中。
所有福音书作者都讲述,宗徒们一看到耶稣不反抗,不争斗,也不让他们搏斗,大家就都逃跑了。只有马尔谷记述了一个让人好奇的细节:「一个年轻人跟随他,赤身披着一块麻布,人们也抓住了他;但他撇下麻布,赤着身子逃走了」(谷14:51 -52)。
这个细节确实好像不很重要,可能是作者自己插入的,是他自己当时的情况。事实上,教会传统也认为这个少年就是马尔谷本人。
这个「赤裸的年轻人的漫画场景」再现,其实是作者意图通过年轻人赤身裸体逃走,表达许多基督徒的冷淡行为,他们很容易对领受洗礼时的使命感到不再投入。为了跟随耶稣,宗徒们被要求舍弃一切(谷10:28);现在,当他们意识到这旅程的目标是赠与生命,要放弃所有。这时,他们不再跟随师傅,而逃跑了。马尔谷暗示这种情况也发生在很多基督徒身上。
福音书作者都提到,从开始时人们很热情地接纳了耶稣,但到后来人群逐渐脱离他,最后只剩下那十二人跟随他。可是这些人在最关键的时刻也逃离了。只有马尔谷强调了耶稣在他受难的时候是何等孤独。其他几部福音书总看到有些人陪伴在耶稣身边,或者支持、帮助他。例如在革责玛尼山园有天使(路22:43),在审判过程中有一个宗徒或者比拉多的妻子(若18:15;玛27:19),一大群人和一组妇女跟随耶稣上加尔瓦略山(路23:27-31),圣母、爱徒、几位女性朋友和善盗(若19:25;路23:40)。
可是,在马尔谷福音中,耶稣身边没有任何人。群众抛弃了耶稣,而宁愿留下巴拉巴;士兵嘲笑他、殴打他、侮辱他;过路人和各种首领们讥讽他。围绕着他的,只有黑暗。只是在最后,在叙述了死亡之后,才用了一句话说:「还有几个妇女,站在远处观望」(谷15:40-41)。
彻底的孤独!耶稣经历了焦虑和失败感。他高呼:「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什么舍弃我?」(谷15:34)似乎让人难以接受和理解,但是这表现了耶稣内心深处的悲痛。在死亡的时刻,他体验了与不正义、谎言、压迫进行的宗教与政治权力斗争的失败经验。
这个信息是马尔谷希望提醒自己团体的基督徒,谁真诚投入于自己的信仰,应该知道,在关键的时刻,他会是孤独的,可能被朋友出卖,被家人拒绝,甚至感觉到被天主抛弃,最后会自问是不是值得承受这么大的痛苦,结果落得惨败。在那个时候可以向天主呼求,但是,为了不至于陷入失望的深渊,他会与耶稣一起呼喊。只有到那时,我们痛苦的焦虑才会得到回答。
马尔谷讲述的耶稣受难史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强调耶稣面对死亡的极人性化表现。只有马尔谷提到,在橄榄山园,耶稣意识到人们正在寻找他,要把他置于死地,他「开始惊惧恐怖」(14:33)。其他几位福音书作者都避免表现一个胆小的耶稣,几乎被恐怖压倒;他们只是说耶稣很疲惫,但是仍然能够控制自己。
历史充满了英雄,他们面对死亡的宁静和无视痛苦,但耶稣不在这些人中间。耶稣哭了,他害怕,他渴望有人理解他,在他生命面临最痛苦的选择时刻,他希望有人能够陪伴他。
马尔谷的叙述给我们很多安慰。面对这样的耶稣,一个普通人,而不是超人,我们痛苦中的伙伴,像我们一样为了服从天主圣父而经历了艰难和痛苦,我们感觉到有勇气跟随他。
在马尔谷的耶稣受难史中,耶稣一直是沉默的。宗教权威问他是不是默西亚,彼拉多问他是不是王,耶稣的回答都简单至极:「是,我是」(谷14:62;15:2),再没有别的话。在整个受审期间,他没有讲一个字。面对侮辱、挑衅、谎言,他一概保持沉默,没有任何回答(谷14:61;15:4-5)。他知道那些要置他于死地的人们知道他是无辜的,他也知道敌人已经决定要处死他,不值得降低自己的身份与他们处于同一水平,去作无谓的争论。
有一种沉默是因为脆弱,缺乏勇气:他们没有勇气指出不正义,因为担心失掉朋友,让自己陷入某种麻烦或对抗那些人。也有另一种沉默:那是坚强的灵魂的力量,他们面对挑衅不对抗、面对傲慢不理睬、面对侮辱和诽谤仍然沉静。这是高贵的沉默,他坚信自己的忠诚和正直,他知道自己为之奋斗的正义终将会胜利。
基督徒不应是胆小投降的人,他们为了战胜邪恶而奋斗,为了真理和正义而努力;但是他们也要学他们的老师一样,有力量保持沉默,拒绝与敌人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诽谤、谎言、暴力对抗。基督徒不害怕失败,不担心敌人的胜利,因为我们知道他们的胜利是短暂的。
只有马尔谷,讲述耶稣向天主圣父祈祷时,同时引用了耶稣的原话阿拉美语:阿爸,父啊! (谷14:36)
阿爸,有很多含义,我们现在一般家庭的孩子也这样称呼自己的父亲。犹太辣彼说:「当一个孩子开始品尝小麦,可以断奶的时候,学习叫爸爸和妈妈」。成年人都不会用这个称呼,不过当父亲年老了,成了爷爷,需要帮助和照顾的时候,孩子又会这样称呼他。「阿爸」,是一个表达信托和温柔的词汇。
在全部福音书中,「阿爸」这个称呼只出现在这里。耶稣在他自己生命最痛苦的时候用了这个称呼,他请求过天主圣父免去他这个苦难,现在他把自己完全交托在圣父手中。
作者邀请我们不要怀疑,不论看来是多么荒谬的情况下,都要坚信天主圣父的爱,牢记祂是父亲。
马尔谷叙述耶稣受难史的高峰是站在十字架下的百夫长的信仰宣誓。「对面站着的百夫长,看见耶稣这样断了气,就说:『这人真是天主子!』」(谷15:39)。
自从一开始,马尔谷福音就记载群众和门徒们都不断地询问耶稣是谁(谷1:27;4:41;6:2-3,14-15),可是没有任何人明白他的真实身份。当有人喊他是默西亚的时候,他马上保持沉默,而且不许别人讲(谷1:44;3:12)。他的身份要保密到最后,因为只有在他死亡和复活后,人们才可能理解他的真实身份。
现在让我们惊奇的是,发现和欢呼耶稣是「天主子」的人不是宗徒中的一个,也不是门徒们,而是一个异邦人。出自一个陌生人,一个罗马士兵的口宣告了这个称呼,这也将是初期基督徒对耶稣信仰的宣誓。这个称呼的简单让人吃惊。
让这位罗马士兵睁开眼睛看到事实,认出被判处十字架酷刑的耶稣是「天主子」的原因,不是地震,不是太阳失光,或者其它奇迹,而是耶稣死去的方式。是他声嘶力竭的呼唤,那是义人的呼喊。圣咏中也谈到(咏22:3;6:25)。
他曾平息风浪,治愈病人,增饼,都没有被认出他的真实身份;只是在他交出自己生命的时候,有人认出了他是谁。他以爱塑造的生命奇迹,打开了百夫长的眼睛。
在这个背景中,圣殿帐幕「自上而下,一分为二」的含义明朗了(谷15:38)。它不是告诉我们一个讯息,分割开圣殿和至圣所的帐幕(出26:33)不是靠什么奇迹割裂的,如同耶稣洗礼的时候,天并不是物理性的裂开。
马尔谷在讲述一个更大的奇迹:一个灵性精神上的奇迹。在耶稣公开生活开始的时候,天「裂开了」,也就是天地之间,天主的家与人类的家之间建立了和平、共融与沟通。现在,耶稣至高的爱摧毁了存在于人间的一切障碍。
在至圣所,那里被认为是天主的家,只有大司祭才可以进入;一年一次,在赎罪节的隆重庆典中。现在,每一个人,不论是犹太人还是异邦人,像这位百夫长,都可以自由出入至圣所,因为那是我们的父亲的家。天主不能再被人们误解为遥远的,不能接近的。今天即使是大罪人也可以满怀信心地靠近天主,因为我们是祂的儿女。
耶稣去世后,所有传福音的人都进入了现场,他是议会成员之一,他向比拉多准许他埋葬被钉十字架的那一位。 但是,只有马尔谷指出他以一个勇敢的姿态出现(15:43)。 当人群欢呼他时,宣布自己为耶稣的门徒很容易,但是在判决他死刑的权威前,要作他的朋友,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对马尔谷来说,阿黎玛特雅人若瑟是提醒那些没有勇气相信自己的信仰,为基督教导的道德价值感到惭愧的反复无常,机会主义,软弱的门徒,并且为了避免麻烦或者不被嘲笑 ,他们很容易适应当前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