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从死亡中站起来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问过自己:什么是复活?那么今天借此机会并 结合今天的福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复活的浅薄认识。

“复活”一词的语源学解释

在希腊语新约圣经中,“复活”这个词的表达是很形象,即“从下面到上面来”。德语的“复活”一词(auferstehen)可以说是这个希腊词的复制版。在德国庆祝复活节时,人们总会说上一句frohe Ostern,而这个Ostern 又是什么意思呢?Ostern 这个词来自中古高地德语(即八世纪中叶到十一世纪中叶的德语)的osteren,古高地德语的 ostarun 或者是ostra。这个词很有可能追溯到一个日耳曼人的古老节 日,这个节日是为了庆祝或纪念“黎明破晓的光明春季女神”,这位女 神的名字叫Ostara。她在英文里是以Eastre 出现的,因此我们就可 以理解为什么在英语世界中人们用Easter 这个词来表达复活节了。 同时Ostar 这个词也有“östlich”(东方的)意思,这个词的内涵也同 样表达了上面所提到的那个日耳曼的古老节日的意思,即“从东方再 次升起的光明"。在中文的语境中这个词被译成“复活”。我认为这个翻 译很传神。这个词的意境即有希腊语“站起来”的质朴韵味,也有古老 日耳曼人庆祝“生命复苏”和“光明再来”的节日内涵。因此,我把中文 的“复活”这个词理解为:在黑暗中被束缚的生命,在光明的照耀下重 新站起来,再次焕发出生命的光泽。所以我把今天道理的题目定义为: “生命从死亡中站起来”。从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辨析出三个关键词, 即“生命”,“死亡”和“站起来”。生命是这个题目的主体,而后两个词是 对生命存在的两种不同状态的表述。今天的福音也是围绕着这两个词 来讲述的。在厄玛乌的两位门徒认出耶稣之前,“他们面带愁容”(路 24:17),他们的心灵之眼被恐惧、忧虑、失望和无助所“蒙蔽(” 路24:16), 而当耶稣“把全部经书论及他的话,都给他们解释了(” 路24:27),并“与 他们一起吃饭时”(路24:30),“他们的眼睛开了”(路24:31),心里满是 喜乐,希望,信赖和勇气。福音经文用“火热”(路24:32)这个词来形 容门徒的心情。下面我就这三个词做一个简单的阐释。

生 命

谈到生命时,我们的视野一般不会仅仅局限于那个可见的物质存 在,生命的内涵要远远大于这个物质存在。正如诗人臧克家在1949 年底为了纪念鲁迅先生而写的短诗《有的人》中所表达的:“有的人活 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虽然南非总统曼德拉几十 年被囚禁在一个狭小的囚室内,但是他的生命没有因此而枯萎。我们 如今很多的人虽然拥有宽敞的豪宅,但是他们的生命却被束缚在死亡 的枷锁中。可见生命是有形身体和无形的精神存在的整合体,而这一 点在希腊语圣经中也可以辨析出来。在希腊文中有两个字表达生命: 一是ζωή,一是ψυχή。这两个字的内涵既包括物质的存在也包含精神的 存在,但是侧重点有所不同。ψυχή这个词偏侧重于自然的生命,而 ζωή这个词与之相反,侧重于超自然的生命,是指天主基督所拥有 的生命,及信者们未来和现在所拥有的生命。今天福音中门徒们全新 的生命用“火热”这个词来描述,正好吻合ζωή这个词所指向的生命。 可见,这里的生命是指向一个全新的、复活的生命。虽然我们的存在 是一个有形物质和无形精神的整合体,但我们的生命却时时处于不同 的存在状态中,我把这些状态概括为死亡和复活。

死亡——蒙蔽的心眼、面带愁容的脸

在今日福音的开始,路加圣史就用非常形象化的语言给我们描述 出这种死亡的生命状态:蒙蔽的心眼及面带愁容的脸。它们形象地表 达出门徒们所处的内心和外在生命状态。“蒙蔽的心眼”这个词给人的 第一感觉就是“黑暗”、“抑郁”、“束缚”,它们鲜明地刻画出门徒们那扇紧 锁的心门。“面带愁容”这个描述是对“心门关闭”的外在具象表达。也许 我们会问到:人们为什么会选择紧闭心门呢?我想很多的时候是因为 人们受到了伤害,或是之前对他者所怀的信赖变成失望和怀疑时所做 出的反应。人不愿意继续开放自己的心灵,对他者不再怀有信任。这 种现象在门徒们身上也鲜明的表达出来。门徒们在耶稣身上所倾注的 希望和信赖在他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那刻起就变的荡然无存。他们那颗 曾经火热的、开放的、拥抱全世界的心,被十字架这意想不到的霜冻, 死死的凝固住了。他们的希望、信赖、勇气也随着耶稣的死亡骤然消 失。当这一切消失之后,随之而来的是笼罩着他们心灵的满脸愁容。 忧愁的具体表现就是对犹太人的害怕和恐惧,对犹太人的恐惧其实就 是对死亡的恐惧,他们害怕耶稣的惨烈下场也会在自己的生命中上演。 我想大家都有这种体验,就是当人痛苦的时候,他会选择待在一个黑 暗的环境中,即便屋子里有灯,他也会把它熄灭,且会蜷缩地躲在一 个小角落里。这就是死亡的生存状态:黑暗无光,失望恐惧,蜷缩的 而非舒展的被束缚在一个扭曲和畸形空间里的生命。

复活——火热的心

“当耶稣与他们一起吃饭时,他们的眼睛开了,认出耶稣来”(路24:31),门徒们的生命状态随之发生了改变。路加圣史用下面的词汇来表达这种全新的生命状态:“火热的心”(路24:32)、“立即动身”(路24:33)、“向其他门徒门讲述耶稣的显现”(24:35)。这种生命的状态就是生命复活的状态。但是,这种生命存在状态的改变不是来自门徒们自身的力量,而是天主的德能。这点可以从福音的描述中得以证实:复活的主对“经书的解释”(路24:27)及“耶稣与他们一起吃饭时,拿起饼来,祝福了,掰开,递给他们”(路24:30)。这些经文的弦外之音是说:复活的耶稣基督主动地走进了他们紧闭的内心,开启了他们蒙蔽的心目,使他们满带愁容的生命舒展开来。正如天父把耶稣从死亡黑暗的坟墓中复活起来一样,圣子也走进了那紧闭心门、满带愁容的门徒们心中,点燃了他们被恐惧和死亡所笼罩的心,给予他们前行的力量,赐予他们为复活的主作证的勇气。复活的主的主动显现让门徒们从害怕、失望、迷茫、死亡的生命状态中复活起来:火热代替了忧愁;害怕变成了平安;逃避替代了前行;信赖替代了失望;怀疑代替了作证;蜷缩的、死亡的生命在圣神的吹拂下再次复苏。

结 语

我想这两种生命的生存状态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曾出现过,而且不止一次,而是反复的在我们人生的舞台上登台亮相。这是善与恶的较量,黑暗和光明的决斗,是死亡与生命的战争。这种较量不是暂时的,短暂的,而是长久的、一生的。当我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时,深深的体验到了这点。小说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因为诱奸了农奴少女卡秋莎•玛丝洛娃并将其抛弃,以至于她沦为妓女。10 年后,沦为妓女的玛丝洛娃因被诬告犯了杀人罪而投入监狱。在法庭上,作为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发现被审判的罪犯就是玛丝洛娃,于是良心发现,决心要赎罪,并为她上诉。但是上诉失败,之后他决定随玛丝洛娃一起流放西伯利亚。作者并没有对于这个流放的期限给出一个时间,可见对于作者来说,这种流放有可能意味着一直延续到人生的终点。就是在这个流放途中,主人公踏上了他精神复活的旅程。独具匠心的托尔斯泰用主人公满含激动心情的研读福音书,并展望着美好新生活的笔锋为小说画上了句点,这点睛之笔无疑揭示出福音和圣言是主人公精神复活的动力和食粮。这部伟大的巨著描述出,死亡和复活的生命状态会陪伴我们一生,而福音的圣言总是会在我们生命的低谷给我们注入希望和复活的力量。

最后诚挚的祝各位复活节快乐,并愿复活的主陪伴着我们一起走死亡与复活的逾越之路。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