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乐和希望的话语:出于爱而付出,滋养永恒的新生命!
大家主日快乐
今天的福音叙述了耶稣所行的两个治愈:一个是摸了他衣服的妇女得到了治愈,另一个是葛法翁会堂长雅依洛的女儿得救回生。圣史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记述,我们会注意到这两个治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参照了圣经图像,这显然是圣史在邀请我们超越文本资料的字面意义。耶稣行了两个治愈,他有这个能力。
首先,我们要注意到,这是有关两个女人的治愈;因此,最直接的参照是生命。女人是生命的给予者;在她内,一切都有关生命。我们要记得,在《创世纪》中,当说到男人给他的妻子起名时,文中说他称她爲「厄娃」。经文解释说,他这样称呼她,是因爲她是所有生命的母亲。第一个男人就是这样定义他妻子的身份的:生命的给予者,因爲女人身上的一切都让人想起对生命的迎接。
这段福音中的两个女人是什麽情况呢?第一个患血漏病已经12年了,因此,她是不洁的;她的丈夫不能靠近她;她不能孕育生命。雅依洛的小女儿12岁,到了结婚生育的年龄,她可以给予生命了,但在她内,生命被打断了,她死了。耶稣能做什麽?这两个女人代表谁?这两个人都被贴上了一个重要的数字,我们都知道,就是12这个数字。雅依洛的女儿12岁,妇人患血漏病已经12年。
有太多人坚持认爲这个数字不是指涉以色列。这两个女人代表以色列。第一个指的是上主的新娘以色列,她抛弃了她的丈夫,变得不洁。丈夫不再靠近她;她不能生育。只有当这位妻子找到基督时,她的病才能被治愈,她才能再生育,才能生出如此衆多的后裔,多如天上的繁星,这是对亚巴郎的应许。雅依洛的女儿也是指以色列。她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
我们知道,以色列是上主的新娘,这个年轻的女人已经到了结婚的年龄,可以孕育生命了,但如果她没有遇到她的丈夫,如果她没有被她丈夫的手牵住,如果新郎没有使她复生,她仍然是死的。圣史马尔谷肯定想要暗示以色列的象征意义,上主的新娘,如果她不遇见基督,就不再能结果实。但这两个女人不只是代表以色列,她们还是全人类的象征,人类蒙召建立生命,但相反,却看到这生命如何停止,幷发现它处于死亡状态。
我想回顾一下最后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细节,这对理解这段经文的讯息至关重要,就是圣经中血的含义。正如我们所知,血代表生命。失血意味着失去生命。《肋未纪》中说,每个生物的生命都在于血。这就是虔诚的以色列人不能吃窒息的动物肉的原因,因爲生命存在于其中,而生命属天主,祂是生命的主宰。因此,血必须永远归于天主,人不能占有它。
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是两个女人,一个还在失去生命,另一个已经完全失去了生命。让我们记住,这是两个没有名字的女人,她们代表了我们每个人的状况,我们一会儿就会试着理解。
现在,让我们听听这段叙述是如何开始的:
耶稣乘船又渡回对岸,有大伙群衆聚集在他周围;他遂留在海滨。那时,来了一个会堂长,名叫雅依洛,一见耶稣,就跪伏在他脚前,恳切求他说:「我的小女儿快要死了,请你来,给她覆手,叫她得救回生。」耶稣就同他去了。有一大群人跟随他,拥挤着他。
我们记得,上周的福音叙述了门徒们必须面对风暴,以遵从师傅的命令到对岸去,把他和他的福音带到外邦人的地方。大海反对这次横渡;船甚至有沉没的危险,如果基督不在那条船上,它就会沉没。然后,在外邦人的土地上,事情一点也不顺利,因爲当耶稣用他的话语开始从在那个社会驱逐不洁之灵时,他们把他赶了出去。他们宁愿留在他们的状况中。基督徒必须牢记:你所宣扬的福音,可能被接受,也可能被拒绝;必须像师傅一样,尊重人们的选择,给他们自由。
耶稣与门徒返回,当他们到达葛法翁时,有一群人在等着他们,耶稣就开始教导。在某一时刻,在这群人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出现了,即雅依洛。衆所周知,他是会堂长。雅依洛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姿势;他跪伏在耶稣脚前。他面临着一个他无法解决的问题;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要带走他的女儿,他感到很无助。他给了她生理生命,但现在,他看到这生命即将结束,而他对此却无能爲力。
这就是我们人类的情况;除了注定要死亡的生理生命之外,人不会生出任何其他的生命。因此,如果我们从物质的角度看问题,每一次出生都只会增加凡人的数量。事实上,死亡总会到来,带走这个生物。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延迟这个失败,但最终还是逃不过这个命运。雅依洛明白这就是人类的状况,他的女儿代表了每个人的实况;然而,他也明白基督可以爲她做些什麽,以阻止死亡的胜利。我们将看到耶稣会做什麽:战胜生理死亡,但这只是真正胜利的一个标记。
雅依洛对耶稣说了什麽?他说:「请你来,给她覆手,叫她得救回生。」耶稣就同他去了。有一大群人跟随他,拥挤着他。注意到耶稣周围有这一大群人,很重要。他们跟着他,拥挤着他。有些人想把他吸引到自己身边;有些人对他有错误的期望,他们所期望的不是耶稣要来给的。只是围着耶稣,成爲耶稣的热情崇拜者,这是不够的……这不够!必须要了解他能给我们什麽。
然后,在这群人中,我们发现一个女人以一种与他人不同的方式接近耶稣,她在寻找某些他能给予的东西。
让我们听听她期望从耶稣那里得到什麽:
那时,有一个妇人患血漏已有十二年。她在许多医生手里,受了许多痛苦,花尽了自己所有的一切,不但没有见效,反而病势更加重了。她听了有关耶稣的传说,便来到人群中,从后边摸了耶稣的衣裳,因爲她心里想:「我只要一摸他的衣裳,必然会好的。」她的血源立刻涸竭了,幷且觉得身上的疾病也好了。
我们已经看到,血是生命的象征,失血就是失去生命。这就是这个女人的状况,她正失去生命。这是人类所处状况的图像。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从我们从父母那里获得生理生命的那一刻起,每一刻的流逝都是生命的丧失。我们可以试图将其维持久一点;我们求助于医生,但生命依然会消失。人类所有的尝试,尽其所能,都无法终止这生命的消失。他们尝试了冬眠、克隆、杂交、人形机器人、超人类主义、后人类主义。
人们爲了不失去自己的生命,愿意付出自己所有的钱财,但正如圣咏第49篇所说,「人命的赎价非常昂贵,任何金钱也决不足以赎回,不能使人生存长久」。所以,如果生命像蜡烛一样一点一点地消耗下去,直到最后熄灭,结束了,什麽都没留下,那麽该怎麽做才能守住生命?对许多人来说,这意味着要享受它,爲自己着想,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个妇人听说有一个人可以阻止生命的丧失。她相信他,幷对自己说:「如果我成功地,哪怕只是触摸到他的衣裳,我就会得救,我就会停止丧亡。」她没有说「痊愈」,而是说「得救」。得救意味着不再失去生命。
这里,人们的注意力被引向了耶稣的长袍,即外袍;这件长袍代表了什麽,这很重要。外袍是我们身体,我们这个人的延伸,而个人的象征,就是我们的外在形象、行爲,别人所看到的我们。我们要记得,保禄非常坚持门徒们必须穿上基督的衣裳,即他这个人。无论谁遇到一个门徒,都必须在他身上认出基督的衣裳,即基督的肖像。在《马尔谷福音》第二章中,耶稣说,这件衣裳必须是全新的;不是一件旧衣服加一些新布。这件衣裳,这件长袍,不是别的,而是天主子给自己穿上的人性。
我们在这人性中看到了天主;这是他的长袍,他的人性,如果要保有生命而不丧亡,就必须去触摸他这个人。再往下将会说到,哪怕是触摸到这件外袍的一个边缘,也就足够了。在每个地方,在村庄,在城镇,在城市,在乡村,他们把病人放在广场上,他们祈求能够触摸到哪怕是耶稣外袍的边缘。这意味着什麽呢?爲了停止丧亡,你必须触摸基督的人性,将你的生命与他的这个生命结合起来,这是一个自我奉献的生命。如果你与这个生命结合在一起,那麽所流逝的时间就不是生命的浪费,而是真正的生命,永远不会被毁灭;如果你把你的生命据爲己有,那麽你就会失掉生命;如果你把它献出,它就会变成爱,而爱是我们内的神性。这个献出的生命就不会再丧亡。
耶稣说:谁若爱自己的性命,若想自私地将其据爲己有,就会丧失性命;但你的自我奉献中的每一个爱的行爲都是生命的保留。那麽,触摸到耶稣衣裳的人的生命,就不是一支蜡烛,燃烧后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而象是一棵树,不断生长,直到完全成熟,在每一个相应季节结出结实的果子。因此,有智慧意味着不再丧亡。
这个妇人的行爲是秘密进行的;她在耶稣的背后,她不想让人看见,不想让人知道。爲什麽呢?因爲她害怕,感到羞愧,因爲她做了一个宗教机构以天主的名义所谴责的行爲。耶稣不认同这个宗教机构的想法,他想清除这个将不洁之人边缘化的天主的图像。
让我们来听听他做了什麽:
耶稣立时觉得有一种能力从自己身上出去,就在人群中回过头来说:「谁摸了我的衣裳?」他的门徒向他说:「你看!群衆四面拥挤着你,你还问:谁摸了我?」耶稣四周观望,要看做这事的妇人。那妇人明知在自己身上所成的事,就战战兢兢地前来,跪伏在耶稣前,把实情完全告诉了他。耶稣向她说:「女儿,你的信德救了你,平安去吧!你的疾病必得痊愈!」
我相信,如果我们是耶稣,我们会有不同的表现。我们不会当着大家的面叫那个女人。她是秘密行动的,试图不让人注意到,因爲她感到羞愧,她知道自己的状况,人们认爲她是一个不洁之人,应该避开。而且,她也很害怕,因爲她违反了有义务远离每个人的规定,就像麻风病人一样,因爲如果她在市场上接触任何人,就会使他们变得不洁。而且,她觉得自己离天主很远,因爲天主是生命的主,而她被死亡所标记,因爲她在失血,她在丧失生命。但是,耶稣在整个世界面前召唤她。
文中说,她很害怕,战战兢兢地。耶稣希望她被看见,因爲耶稣想在所有人面前说,我们必须终止这种认爲这人不洁净的想法。一个人可能做不洁之事,但人永远不会不洁,他/她不应爲身体或道德的疾病而感到羞耻。耶稣说,必须摒弃这种外邦人的天主图像,因爲它使人认爲:天主远离那些被认爲是不洁的人,幷且不想与他们有任何接触。这些都是宗教权威所灌输的信条,耶稣想要清除它们。
这个妇人在衆人面前承认了所做的一切。耶稣的回答是:「女儿……」这就是天主对这个生病的妇人的看法,但这种病,在这段叙述中的象征意义是,表示人们丧失生命的状况。即使是那些处于这种状况的人,也一直是天主的儿女。此外,我们要注意到,衆人中只有她被召唤,其他人都没有。
天主不认爲有任何人是不洁的,幷且,祂不希望任何人因正在丧失生命而感到自己被边缘化。人们可能会生病,但天主爱他们;人类发明了这些分离,而天主想要消除它们。妇人的信德得到了赞赏。她来到基督面前,不是因推挤或强迫,因爲一个人可以成爲人群中的一员,可以做耶稣的崇拜者,可以参加宗教节日,但这仍然不是触摸基督。以信德触摸他,意味着将自己的生命与他的生命结合,这样就能停止丧亡。
耶稣最后对那妇人说:「平安去吧」,到「平安(shalom)」里去吧,到喜乐里去吧,到圆满的生命里去吧。现在,你知道天主爱你,所以你确实感到平安。然后,福音继续讲述了雅依洛的故事。
让我们来听听:
他还说话的时候,有人从会堂长家里来,说:「你的女儿死了,你还来烦劳师傅做什麽?」耶稣听见所说的话,就给会堂长说:「不要怕,只管信。」除伯多禄、雅各伯和雅各伯的弟弟若望外,他没有让任何人跟他去。他们到了会堂长的家里,耶稣看见群衆非常喧噪:有的哭泣,有的哀号,便进去,给他们说:「你们爲什麽喧噪哭泣呢?小女孩幷没有死,只是睡着了!」他们都讥笑他。
信基督的人,触摸他的衣裳,相信他的提议。他告诉你交出你的性命,你就可以不再失去它,你就建立了一个永存的生命。同时,信基督的人也会怀疑,因爲他能看到生命快速地流逝,以死亡结束;他看到所有人的命运都是坟墓,从而一切都结束了。
信徒也会有怀疑,他可能会想,如果我付出了整个生命,最后我真的没有遗憾吗?如果我也像许多人那样去享受生命,会不会更好呢?雅依洛的朋友来跟他说:「认命吧,死亡已经胜利,你的女儿已经死了。」对雅依洛和我们这些信徒,耶稣回答说:「不要怕,只管信。」这种恐惧可能会出现,但「不要听它,不要害怕死亡,继续相信我的提议」。耶稣在伯多禄、雅各伯和若望的陪同下,到了雅依洛的家里。在这所房子里,有痛苦的哭声,哀号声、哭泣声……典型的东方风俗场景。面对死亡,人们只是在哀叹,或咒骂人类的悲惨命运,这是谁也无法摆脱的命运。
耶稣是如何看待死亡的呢?他进入这屋子,说:「你们爲什麽喧噪哭泣呢?小女孩幷没有死,只是睡着了!」这是耶稣所使用的图像,后来也被初期团体所使用。保禄也将死亡描述爲「睡着」。它幷不是结束,而是爲了后来的苏醒。这是一个表示衰弱的图像,但如果主触摸死者,他/她就不再死亡,而是生活。这是生理生命的结局,但谁若献出自己的生命,就保留了生命,因爲它在爱中保持永恒。
「他们都讥笑他」,他们的意思是:又来了一个缓和场面的人,爲死亡之谜的解答带来一个新想象的提议。
让我们来听听耶稣是如何做的:
他却把衆人赶出去,带着小女孩的父亲和母亲,及同他一起的人,进了小女孩所在的地方。他拿起小女孩的手,对她说:「塔里塔,古木!」意思是:「女孩子,我命你起来!」那女孩就立刻起来行走,原来她已十二岁了;他们都惊讶得目瞪口呆。耶稣却严厉命令他们,不要叫任何人知道这事;又吩咐给女孩子吃的。
当耶稣去到雅依洛的家时,他把衆人都赶了出去;他不能容忍在死亡面前有绝望的哭泣和哀号。这种形式的哀悼存在于他来之前;《训道篇》中说得对,「世人的命运,同走兽的命运,都是一样」。这是同样的生理生命,它注定要结束;但现在耶稣来了,他邀请我们以不同的方式看待死亡。这不是一件坏事;这是人的命运。
人不可能与衆不同,不可能是不朽的,因爲那样他们就不再是人。现在,天主子已经触摸这人类;人类不再只有一个会终结的生理生命,而且还有一个他所带来的生命,这生命在他触摸这人类时,在他成爲我们中的一员时,就已经赐给了我们。现在,让我们看看耶稣是如何理解死亡的:他进入孩子所在的房间,带着见证人,她的父母,也就是那给予这个注定要结束的生命的人。他们必须见证自己没有能力存留生命;生理生命注定要结束,不能使其变爲永恒的,即使是天主也不能爲之,因爲这将是一种非人化,我们将不再是人。然后,他也带着门徒,他们必须见证当他触摸这人类时所发生的事。
他拿起小女孩的手,对她说:「塔里塔,古木!」意思是:「女孩子,我命你起来!」「Egéirein」的意思是「起来」。自从天主子触摸人类以来,死亡已经被去戏剧化;它已经失去了它的刺,已经被彻底打败了。我们要留意:耶稣做了一个治愈的行爲;他把这个女孩带回了这个世界,带回了这个生理生命,就像医生所做的那样。
耶稣行了一个奇迹,但这不是击败死亡的胜利。战胜死亡,意思是通过触摸这人类而给予生命,给予那永恒的生命。生理生命结束时,这永恒的生命仍在继续;这就是击败死亡的胜利。耶稣的行爲,只是一个标记,表明他有能力给予一个肯定能战胜死亡的生命。
耶稣提出的最后一个建议是:给女孩子吃的。他触摸人类时所给予的这个生命,也就是永恒的生命,必须持续以他的话语来喂养;他的话语告诉我们,当你出于爱而付出你的生命时,也就是当你的生命相似于天父的生命时,这个永恒的生命就得到了滋养。
祝大家主日快乐,幷过好新的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