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乐和希望的话语:散播福音种子的门徒,活出基督的新生命!

谷 6:7-13

大家主日好

上周我们看到了耶稣在纳匝肋的失败,不仅是他的同乡,就连他的亲戚也不相信他;他们坚守自己的立场,坚守他们一直认为正确的事情。这里,我们得到了第一个重要的讯息:你可以像耶稣的同乡人一样他,因为亲戚们爱耶稣,他们尊敬他。一个人可以爱耶稣而不相信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说,如果我们在纳匝肋,我们就会对耶稣说“是”。的确是,如果我们像当今这样推理的话,我们会说“是”。

纳匝肋的居民说“不”,因为他们明白说“是”意味着什么;依附福音,意味着答应改变心中的天主图像、成功人士的图像,以及整个社会的图像。耶稣所要求的这些改变都太“激进”,所以他们说“不”。而我们怎么会这么快就说“是”呢?因为我们爱耶稣,我们爱他,但我们还没有明白说“是”意味着什么,信福音意味着什么。当我们听“真福八端”时,我们会说“多么美好”,我们觉得自己是耶稣的门徒,因为我们钦佩他所说的,也相信我们实践了一点他所说的,但是当我们想到他向我们所提出的理想人类时,即,要做一个使自己贫穷的人,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能力,不是用于自己的享乐,而是用于为兄弟姐妹的生命和喜乐服务,即使是对自己的敌人,那些伤害自己的人,也是如此。当我们明白这些时,我们会感受到内心的排斥。

如果我们没有经验到这种排斥,就意味着我们还没有明白,因为肉身的法律(保禄说),即我们内本能出现的即时冲动,与圣神给我们的提议是相反的。想想耶稣说的那两个儿子:第一个儿子,父亲对他说,“你到葡萄园里去工作”,他说“是”,但他却没有去。当他明白这意味着什么的时候,他就不去了。但第二个儿子,他说了“不”,却又去了。他说“不”,是因为他明白遵循父亲的话意味着什么;而之后,他遵循了。

这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必须经验纳匝肋人所经验的。第一个回答,即出自本能的,我们必须经验到的,是说“不”。让我们回想荡子回头比喻中大儿子对他父亲所说的话:你是不公正的,因为你对待一个离家出走的人就像我一样,我工作,我为工作付出,且总是服从,这样不公平。这就是在面对纳匝肋人耶稣所提出的天主的新面容时,所感受到的内心的排斥。还有约纳,他对天主说:你不公正,因为你没有惩罚尼尼微人。这是我们可以从在纳匝肋发生的事情中得到的第一个讯息。

现在发生了什么?这就是今天的福音片段。面对发生在纳匝肋的对他(耶稣)的福音的拒绝,在今天稍后的福音中会重申:这拒绝也会发生在你们身上,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明白你们所说的,即我的提议是什么。(面对这些拒绝,)耶稣是怎么做的?也许我们会感到气馁,我们会放手,但耶稣并没有。耶稣从纳匝肋出发,开始周游四周村庄,去宣讲福音。而且,他不只是在继续自己的使命,让我们现在来听听他做了什么:

耶稣叫来十二门徒,开始派遣他们两个两个地出去,赐给他们制伏邪魔的权柄。耶稣想要结束旧世界,而开始新世界;他想要成功,他知道遵循他的提议并不容易,他也知道他不能独自执行这个救赎计划,他知道自己的在世生命是有限的,在某个时刻,它会结束。他必须让门徒们参与他的计划,他们是那些相信并依附他的人。所以,耶稣是怎么做的呢?他把他们叫到自己身边。这不是物理上接近他;他们已经在他身边了。“把他们叫到身边”是什么意思呢?

耶稣是在对我们说话,因为我们是他现在要派出去的这些门徒,通过宣讲福音来推进他的救赎计划。走近耶稣,意思是在我们去向别人宣讲福音之前,我们必须先向自己宣讲;必须吸收它,必须与它高度一致,与耶稣这个人、他选择、他的生活方式相符。只有与耶稣在一起的人,才能去向别人宣讲,才是可信的;因为,他将展现出发现巨大宝藏的喜乐,并且希望自己所爱的人也参与其中,因为他希望他们也能经验这种与基督相遇的喜乐。教授数学或物理,与宣讲福音有很大区别。

教理教授不是要教授教义,而是要活出生命的提议,并为此感到喜乐,然后把这种喜乐的经验传达给别人。在有了这种与基督在一起的经验之后,这人就被派遣了。耶稣派遣了这些门徒。我们要注意,他不只是派遣那些身负此任务的人,如神父执事,以及过献身生活的人。不是的。

每个门徒都必须感到被派遣,否则,他/她就不是门徒,他/她就没有参与这个救赎计划。作为门徒,若不觉得需要与他人分享自己所领受的礼物,很可能,自己还没有相信:自己已经通过找到基督而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然后,他派遣他们两个两个地出去。这是犹太人的做法,因为当他们想维持会堂间的联系时,他们不会只派一个人,总是派一对,也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是可信之人,是可靠的见证者。在新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两个人”:伯多禄和若望在逾越节后一起去圣殿。然后,特别是当安提约基雅团体决定派使者去宣报默西亚已经来临时,他们派人到遍布罗马帝国的不同会堂。他们是以两个人为一组的形式派遣的:巴尔纳伯和扫禄;然后,还有巴尔纳伯和马尔谷、保禄和息拉、保禄和弟茂德,总是一对。

这还有一个重要的神学意义:一对意味着团体,意思是一个宣告福音的人,是团体的表达者,是教会的一部分。这与印度教、佛教和所有以达到个人解放、精神完美或寻求内心平衡为目标的修行之间,存在着实质性的区别。在这点上,基督宗教有很大的不同;那些人可以独居,完全与世隔绝,但基督宗教不行。它只能以团体的形式存在,而要形成一个团体,至少要有两个人。

请注意,不仅喜乐于成为一名宣报者,还要意识到自己是团体的一分子,由团体派遣,与团体的思想、情感相一致。教会不是一个由相互同情的朋友联合而成的社团,而是由兄弟姐妹组成的大家庭。朋友是可以选择的,我们对我们的友谊负责,但对我们的兄弟姐妹则不然;这些人都不是选择而来,因此我们联合成团体,不是因为同情,而是因为基督的爱。这爱是无条件的,没有屏障的。居于团体内也许会有困难,但是,当我们宣讲福音时,如果我们团结一致,如果我们自觉是团体的一分子,我们就会有可信度。当我们听到有关教会的信息时,我们不说“教会”,而是说“我的教会”,我很高兴自己属于她,虽然她有这么多的局限、这么多的缺点,但我是这教会的一分子。

然后,耶稣赐给这些使者权柄,希腊语为“exusia”。这是耶稣赐给门徒的唯一权柄,没有其他的。对我们来说,“权柄”意味着有权指挥、下达命令,以及要求服从。不,他(耶稣)给门徒的唯一权柄,是驱逐不洁、不纯之灵。这是耶稣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在逾越节之后,在山上对门徒们说的话,正如玛窦所记述:“天上和地下的一切权柄都赐给了我。”

耶稣得到的权柄是什么?是将不洁之灵逐出世界的权柄。什么是不洁之灵?他并没有给我们以圣水驱魔的权柄。没有,不洁之灵是抵制生命的一切事物,是使人丧失人性的一切事物。不洁之灵是无法控制的欲望,是贪婪,是积攒财物,是想拥有更多,甚至不惜犯下不义、制造战争、破坏受造物。这是反对生命的灵;如果我们让它行动,它就会使人丧失人性。我们很清楚,这种不洁之灵推动着我们的世界。

耶稣赐给了我们权柄,去战胜这些我们认为是不可战胜的不洁之灵。多少次,我们说:“经济的力量,金融的力量,谁在控制它们?”这正是耶稣赐给我们的“权柄”,这权柄就是他的话语,他的神,能战胜所有使人失去人性的灵。不洁之灵推动人们去寻求他们喜欢的东西,只寻求他们喜欢的东西。它似乎是不可战胜的,因为本能恰恰引领人趋向它;内在的驱动使人只关注自己。耶稣已经赐下权柄去战胜这些使人失去人性的灵,即,那些促使你去攻击、去施暴、去制造战争的灵,那些使你将与你不同的人视为敌人的灵。

所有这些灵制造出一个残酷的世界,它们看似不可战胜,我们多次说过:“这是社会的退化”……“今天,有不可战胜的一整套有关生命的概念,情况将变得更糟。”从人类的角度来看,邪恶的力量很强大,因为正是这种本能的驱动力引领人往非人类的方向。

耶稣的许诺是:“我的话语,我的神,驱逐这些不洁的邪魔”,但必须宣讲这福音,因为在福音所到之处,这些不洁之灵不能再停留;非此即彼。因此,必须宣讲这圣言。然后,信德是必需的。谁不相信这权柄,不相信耶稣赐给我们的这力量,谁就无法动弹,听任这旧世界继续非人化。现在,耶稣解释了被派去宣扬他福音的门徒应该如何做。

让我们来听听:

(耶稣)嘱咐他们在路上除了一根棍杖外,什么也不要带:不要带食物,不要带口袋,也不要在腰带里带铜钱;却要穿鞋,不要穿两件内衣。

在派遣门徒之前,耶稣给出了指示,这些指示由一个希腊动词引入:“paranghélei”,其意思是下达命令,这是马尔谷福音中唯一一次耶稣下达命令,这就是为什么它们很重要。首先,他告诉他们可以带什么上路,这是旅途上的门徒的一个很美的图像,他在这里没有稳定的住所,但有超越这个世界的命运。

他们应该带什么?一根棍杖。一个有趣的细节,马尔谷说耶稣允许携带棍杖,而玛窦福音和路加福音却说不要携带。为什么?这些棍杖有不同的含义。按照玛窦和路加的说法,它是穷人的武器的象征;这是玛窦福音中所禁止的东西。玛窦比其他圣史更强调门徒的非暴力;而且,只有玛窦提到了耶稣对伯多禄说的那句话:“把你的剑放回原处。”新世界不是由暴力建立的。这就是为什么所有让人想起暴力工具的东西,都被排除在玛窦福音之外。

相反,在今天的福音中,棍杖具有不同的意义。我们记得,为使梅瑟完成他的使命,天主赐给他一根手杖,他用手杖分开红海,使水从岩石流出。这象征天主赐给门徒力量以完成非凡的使命。那么,基督的门徒也是如此,为改变世界,宣讲福音,他必须携带棍杖,即天主所赐力量的象征。这是门徒必须依靠的唯一力量,即基督的话语和圣神的力量;不是与这个世界的势力结盟,不是与金钱结盟,不是,那会破坏一切。

然后,我们听到了他们不应该带什么,耶稣又诉诸于悖论。但我们必须小心,不要对他的话进行归纳(缩减)式的解释,因为这将破坏他的讯息,使之失去其挑衅性的内容。“教会的资产”是一个非常微妙的主题。我们知道世俗世界对教会的所有批评,正是因为它拥有大量财富,因为有一些宏伟的建筑。

那么,耶稣是怎么告诉门徒的呢?他们应该视自己为这个世界的财物的使用者,但要脱离它们,不要把它们绝对化。基督徒感谢造物主;他们不轻视这个世界的财物,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是天主赐给祂儿女用以生活的礼物。但是,门徒蒙召要宣讲的讯息的中心是人的最终命运,这是一个超越在世生命的生命。如果门徒们开始积攒财物,这意味着他或她也在为这世界之事而忙碌,好像这才是他或她的最终命运;那么,他们就不能到处宣扬福音的价值。

当你有了生活必需品,当你有了日用的食粮,剩下的就属于兄弟姐妹了;这也是因为门徒们始终牢记,在生命终结时,这个世界上所有没有给兄弟姐妹的财物,因其没有转化成爱,都将被“税关”征收。

让我们回忆一下,初期门徒是如何实践耶稣的这一要求的。当伯多禄和若望去圣殿的时候,他们在“丽门(Beautiful Gate)”看见了一个瘫子,伯多禄对他说:“你看我们!”那个瘫子期望得到施舍,但伯多禄对他说:“银子和金子,我没有;但把我所有的给你:因纳匝肋人耶稣基督的名字,你【起来】行走吧!”还有保禄,在《宗徒大事录》第 20 章的那段美好的讲话中,当他问候厄弗所的长老们时,他说:“你们自己知道,这双手供应了我,和同我一起的人的需要。在各方面我都给你们立了榜样,就是必须这样劳动,扶助病弱者;要记住耶稣的话,他说过:‘施予比领受更为有福。’”耶稣的这句话没有记录在福音书中,但却经保禄记录了下来。

因此,只需必需品,不要积攒,否则门徒们无法宣扬福音;即使他宣扬福音,也是不可信的。“不要带食物,不要带口袋……”为什么?只因为它们会腐坏。门徒们不被允许保留第二天的供给。门徒们向天父索要的食物是他/她日用的食粮,如果他/她有剩余的食物,他/她要把它送给饥饿和有需要的人。

然后,“也不要在腰带里带铜钱”,这是一个值得谨记的策略。钱在这里被称为“jalkós”,在希腊语中是铜钱。常被用来找零的是铜和青铜做的钱币,不是金子或银子。这里耶稣说,门徒们连一点零钱都不能带。我们正处于悖论之中,但我们尽量不要丢失耶稣这些要求的挑衅性意义。我们还记得《箴言》第 30 章中的一位智者的要求;他向天主要求两件事,他说:我求你两件事,在我未死以前,请不要拒绝我:贫乏或富裕勿赐与我,只供予我必需的食粮,我为什么要求这两件事?因为如果我吃饱了,我会对你说:我对你不再感兴趣了,因为我有我喜欢的一切;不要赐我贫乏,是因为在贫乏中,我可能会行窃,甚至咒骂。这就是智者所要求的两件事:既不要富裕,也不要贫乏。

几个世纪以来,我们知道教会已经为她对这个世界的财物的依恋和与政治势力的联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而失去了可信度。让我们回顾一下四世纪时 Poitiers 的主教 Hilary 所说的一些话,当时,Constantine 的儿子 Constans 已经开始不迫害教会了,而是偏袒她。Poitiers 的 Hilary 主教说:“我们不再有一个迫害我们的反基督的皇帝,但我们必须对抗一个更阴险的迫害者,这个敌人没有迫害我们,而是奉承我们;没有鞭打我们的皮肤,而是爱抚我们的肚子;他没有因要还给我们生命而没收我们的财物,而是为了给我们死亡而使我们富裕起来;他没有通过把我们关进监狱来把我们推向自由,而是借着邀请我们参加宫廷聚会而把我们推向奴役;他没有敲打我们的身体,而是抓住我们的心;没有用剑砍下我们的头,而是用金钱杀死我们的灵魂。”这就是耶稣就有关与世界财物维持错误关系的问题,而向他的门徒(也就是我们)作出警告的原因。

然后,“却要穿鞋”,这里他提到了穿着。有趣的是,路加不让穿鞋,因为路加强调门徒要贫穷,要完全脱离这个世界的财物。在以色列,他们赤脚;但马尔谷是在不同的背景下编写福音书的。他的写作对象是罗马人。在罗马,乞丐和奴隶都赤脚,门徒们不能以他们的身份出现。他们(门徒)不是乞丐,也不是奴隶,他们虽然脱离世界的财物,但是是自由的。这就是他们必须穿鞋的原因。

“不要穿两件内衣”,意思是:即使是衣服,也只穿必要的、不可缺少的。这“内衣”还有另外的含义。新约一直坚持门徒要穿上基督,这是他/她必须穿的唯一长袍,没有两件:在教会时,穿着一件基督长袍,然后后来,当涉及到金钱或其他事情时,他/她穿上了外邦人的长袍。我们可以在《罗马书》中找到“一件内衣”的这个含义;保禄说:“该穿上主耶稣基督”,使凡遇见你的人,都能在你的言语、推理方式、行为方式中看到基督,看到基督这个人。衣着代表我们的外在。《厄弗所书》中说,“穿上新人”。《哥罗森书》中说,“穿上怜悯的心肠、仁慈、谦卑、良善和含忍”。因此,没有两种生活方式,也就是说,不能表里不一、含糊不清。

他们被派遣去讲道;他(耶稣)预见到他们可能会很受欢迎,也可能被拒绝。门徒们分别在不被接纳和被接纳的时候应该如何做呢?

让我们来听听:

(他)又对他们说:“你们无论在哪里,进了一家,就住在那里,直到从那里离去;无论何处不接待你们,或不听从你们,你们就从那里出去,拂去你们脚下的尘土,作为反对他们的证据。”他们就出去宣讲,使人悔改,并驱逐了许多魔鬼,且给许多病人傅油,治好了他们。

被派去宣讲福音的门徒身上会发生什么?首先,耶稣说,门徒们受派遣去向那些等人来找他们的人宣讲福音;他们必须是把讯息带到人们的家中,也就是,带到他们生活的所有环境中,工作中、政治中、体育运动中,甚至是娱乐中,基督徒都要活出非外邦人的生命提议。他们的行为、推理、说话、生活的方式,都与外邦人不同。他们也以圣言宣讲他们做出这些选择的原因。

会发生什么?他们可能被接受,也可能被拒绝。这里,耶稣给出了一些指示,是为了那些要宣讲福音的传教士,但这讯息也是面向整个教会的。“你们无论在哪里,进了一家,就住在那里,直到从那里离去。”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你只拜访一个家庭,然后就这样了,你就完成了,而忽略了其他所有人?不是这个意思。耶稣说,无论谁去宣讲福音,都会找到好的、虔诚的、慷慨的人,他们会走近他们,帮助他们,也会款待他们。

第一次寄宿从来都不是最好的,它往往是一个意外的住宿;那些到过远方的传教士很清楚这一点;那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环境,自己需要尽力去适应。之后,传教士肯定会遇到对他们好的人,他们会得到一个更舒适的住所,然后是再更好的,一个比一个好,就这样直到他们最终定居在宫殿。危险就在这里;耶稣建议他们住在第一所房子里;门徒们被要求为简朴和节制的生活作见证,不要有任何使用财富的期望。信誉关乎使命本身。

这对传教士来说是对的,对整个教会来说也是对的。哪怕是财富和浮华的影子,也会使福音失去可信度。这也是在邀请门徒们要相信款待。在《路加福音》第 22 章中,耶稣问门徒说:“我以前派遣你们的时候,没有带钱囊、口袋及鞋,你们缺少了什么没有?”他们说:“什么也没有缺少。”宣讲福音的人必须相信上主在他们生命中的临在,祂陪伴着他们,协助他们。

他们可能被接受,但也可能被拒绝;该如何应对?耶稣说:“你们就从那里出去,拂去你们脚下的尘土,作为反对他们的证据。”拂去尘土这个动作,是每个以色列人从外邦地区进入圣地时所做的;他不必带着外邦的东西,即使是外邦土地上的尘土。在耶稣的口中,这个动作有不同的含义。这不是在拒绝外邦人,或者拒绝那些不接受福音讯息的人;原版经文说:“为他们作证”,是利于他们的证据。这里,让外邦人维持其原有状况的事实,意味着尊重他的选择。

基督徒不是责骂者,不能以叫嚣自己的信仰与推理方式来打扰别人。不可以这样,他是在提出一个生命的建议,而且是一个他所依附的出于爱的建议,因此,是完全自由的。门徒们受派遣去提出生命建议,而不是参加意识形态的斗争;在电视辩论中,每个人都试图比其他人喊得更多,这是没有意义的。这不是宣讲福音的方式。

即使对基督徒来说,目标也不是为了获得皈依和增加人数。他必须只是忠实地宣讲基督的话语,并活出这话语。遵循或拒绝,成果的多与少,并不取决于宣讲者,而是取决于福音的种子落在什么样的土壤中。然而,“拂去脚下的尘土”还有另一个含义。

我想说的是,当一个人进入外邦人的土地时,不可避免地会有一点外邦信仰的尘土粘在你的衣服上,而当你回到自己的家时,这些尘土必须被除去。让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与一个远离福音提议的人对话,他将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进行推理;对这个人来说,一切都被允许,一切都合法……没有必要成为一个中古史学家,倒退的……我们要小心,因为这些外邦人的演说最终会在我们身上留下一些外邦的尘土。当我们回到家时,与福音的接触必须净化我们,使我们从这些尘土中得到净化。

结尾是,门徒们出去宣讲,使人悔改、皈依,抛弃外邦人的生活和推理方式,欢迎基督所提出的新生命、新世界。事实上,凭着耶稣给他们的权柄和力量,他们在福音所到之处驱逐了许多魔鬼,就是那些我们曾提及的魔鬼;它们不能再留下。这样,整个社会就得到了治愈,转变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类社会,也就是,由天主儿女组成的社会,人们像兄弟姐妹一样生活。

祝大家主日快乐,并过好新的一周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