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真福八端

《玛窦福音》关注的是耶稣这个人物形象,祂是新以色列。在耶稣身上应验了对古代以色列民的应许。其实,圣史玛窦是从耶稣这个人,他的生活以及他的公开传教工作,来说明古经的应验的。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他的叙述是围绕5个伟大的讲道而展开的,另外加上叙事部分,以及前后两个要素:前言,介绍耶稣的婴儿时期;结尾,记述主耶稣的苦难、死亡及复活。福音前两章叙述了救世主童年时期的一些场景。从第三章开始,祂的公开传教生活开始了。

前两章是《玛窦福音》所独有的,也就是说,它们是编著福音的经师学院所附加的阐述。从第3章开始,其内容就是对观福音所共有的,对观福音:《玛窦福音》、《马尔谷福音》、《路加福音》。实际上,《马尔谷福音》是从洗者若翰的讲道开始的,而《路加福音》和《玛窦福音》是从耶稣的童年开始的。当然,玛窦与路加是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来叙述童年期的,它们没有共同之处。

所以从第3章开始,才是三部对观福音所共有的内容。也就是说,他们对以前的教会传统进行了反省。这意味着三部对观福音都整理了宗徒资料,这些资料有可能已经是书面形式的,但肯定也以某种既定的口头形式传播。圣史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编辑。我们说的是最后的编辑者,他按照圣史的神学意图,通过编译,创建连接,添加,删除和移动来创作同质的故事。

在《玛窦福音》的第3和第4章中,重现了对观福音所共有的叙述。以洗者若翰的讲道开始,然后是耶稣来到约旦河受洗,接着祂退到旷野,为选择正确的方式来扮演好默西亚的角色。关于试探,玛窦和路加都描述了。玛窦呈现的是一个教学式的场景,他把三次试探放在一起,耶稣三次引用《申命纪》中的经文来回应这三次试探。《申命纪》中描述了以色列民在旷野里的处境,以及面对此处境他们失败了。然而,新以色列,即耶稣,祂胜利了,祂选择得当,没有屈服于诱惑,而是选择了天主的道路。然后,祂返回加里肋亚,并开始祂的传教工作。

玛窦增加了一段依撒意亚先知的话,这是他的写作特点,以强调「这就应验了依撒意亚先知所说的话:那坐在黑暗中的百姓,看见了浩光。」按照玛窦的描述,加里肋亚人民听了耶稣的讲道后,终于看见了救恩的光明和新的可能。并且,第一批门徒热情地听从了主的召唤。耶稣开始教导和治愈,然后我们来到第5章,第一个伟大的讲道开始了。

它被称为「山中圣训」,内容包括了第5-7章。这是五大讲道的第一个,它归纳了福音的「新」。因此,第3-4章为叙述性介绍,随后是大篇幅的论述,即大讲道。在第7章,讲道以一个固定句式结尾,圣史强调:「耶稣讲完了这些话,群众都惊奇他的教训。」「耶稣讲完了这些话」是个可套用的公式。这个公式被使用了5次,在每个讲道的结尾,以表明每一部分的结束。因此,第一部分结束于第7章。

从第3到7章,是一个大段,由叙事和耶稣的话组成。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写作提示,这表明圣史玛窦按照自己的标准收集编辑了这些资料,所以整个山中圣训是经过编辑的。人们很难记得耶稣在某个具体环境中的讲道。那不是一个有组织的演讲,而是某个语录片段。

耶稣的讲道会很自然地重复,并且用短句表达。我们稍微想一想,就能明白其中缘由。耶稣不是一位在学校教学的老师,祂没有固定的听众,因此,祂不能开一个系列课程,从第一课开始,然后在接下来的聚会中继续展开祂的课程内容。

祂的巡回讲道,使祂不停地换听众,换地方。他找到了不同的人,人们听说祂后从其他地方来找祂,所以,祂不得不从头开始讲。祂不能只是简单地继续祂的讲道,而是要重复祂认为更重要的内容。重要的讯息被提出,并且被不断地重复。这也很重要,因为,有一个信仰团体,即门徒,一直跟着祂。

当人群改变时,门徒没有变。相同的讲道,他们已经听了无数次,由此,他们记住了这些内容。这些话已经以非常强烈的方式定格在他们的记忆中。然而,可以理解的是,重复的口述,虽然讲的是相同的内容,但是在表达、图像或者结构上有所变化,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些内容会有细微的差别。

耶稣讲道的第二个特点是公式化的短句。它们易于记忆,并能引起注意、联想和兴趣。别忘了,古人没有扩音器,所以,在户外与一大群人说话特别困难。

你无法平静地以正常的语调,进行长时间的讲话。要长时间在露天的场地进行公开演讲,你需要提高声音,几乎要用喊的,如果有人尝试这样做,很快就会意识到要用短句。它们变成了讯息箴言,它们是口号,这就是为什么耶稣的讲道会以这种方式编排。这些宣讲以公式、箴言、智慧准则的形式被宣告,用源语言很好地编写而成。它们必须是有韵律的,甚至是押韵,就如我们的谚语;这样,那些听到它们的人,就会感到惊讶,并轻松地记住它们。由于必须不断重复耶稣所说的话,所以能很轻松地改写主所说的两三句话,这也有利于门徒们的记诵,

从而形成了宗徒传统。也就是说,宗徒们记住了耶稣的教导,并在祂的逾越,即祂的死亡与复活之后,开始讲述祂的所行所为,并且重述祂所说的话。他们逐渐形成了叙事加语录的形式风格。每一篇语录其本身都是真实存在的。「语录体」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表达,一个图像描述,或者是一个独立的言论,它不同于「叙事体」,而是一种独立的体裁。

门徒们已经记住了很多,先是以口头的形式重述,然后收集成册。当圣史玛窦撰写福音时,他已经掌握了大量资料,包括我们提到的「语录」,即上主的语录。根据这大量口头或书面的语录集,即上主的语录集,出版者圣史从中选取一些语录,把它们放在一起,编成有序的讲道。因此,圣史创作了这五个讲道,写成了第一部福音。

我们已经说过,「山中圣训」是从第5章开始的。在这篇长达3章的语录集中,圣史玛窦收集了许多「语录」,进行了编辑。他把传统资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创作出了耶稣有计划的讲道。这第一个伟大讲道的开篇,是真福八端。

让我们读一读第5章的开头:「耶稣一见群众,就上了山,坐下;祂的门徒上祂跟前来,祂遂开口教训他们说: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接着说完了八端真福。

这段的第一句话令人想起了「山」。耶稣上了山,这就是为什么传统上我们称之为「山中圣训」。地理细节具有神学价值。提到「山」,并不是简单地因为耶稣爬上了一座山,而把山作为一道风景来描述,而是出于神学上对旧约的参考。西乃山是座超群的山。

天主降到山上与梅瑟会面,将其视为传递者,把盟约及以色列的法律交给他。有人说,在《玛窦福音》中,耶稣就是新梅瑟,祂颁布了新的法律。然而,我会说情况有所不同,因为梅瑟上山去接收法律,而耶稣,上山去颁布法律。因此,耶稣不是以梅瑟的角色出现,而是作为天主自己出现。耶稣是化作人的智慧,祂坐着,就如智慧坐在宝座上。祂是至高无上的主。门徒们靠近祂。无论如何,是门徒们扮演着梅瑟的角色,他们靠近耶稣去接收祂的启示。

山是与天主相遇之地的象征。「山中圣训」揭示了耶稣是天主,祂不仅颁布新法律,而且使盟约得以实现,完成了之前的应许。现在,祂带来了圆满、新,也就是祂自己。真福八端是宗徒传统起草的文选。我们在《路加福音》也可以找到相应的内容,但只有四端,而《玛窦福音》有八端。这意味着第一位圣史已经对这些文本进行了特别的润色。

我们不能问有四端还是八端。从耶稣经常在讲道中使用「真福式」的句式来看,也许会有更多端。这是一种表达技巧,是一种祝贺的方式。我们也多次使用形容词「快乐」来表示感叹。比如,「祝你快乐」,「祝你们快乐」,因为某些非常重要的事情发生了,我对此表示赞赏、钦佩和祝贺,「我祝贺你」,因为你是多么幸运。

因此,真福的重要因素不是人的质量:神贫的人、哀恸的人、温良的人,而是应许,是那些「因为」决定了「有福」。你「有福」,不是因为你是「神贫的人」,而是因为「天国是你们的」。其重要因素是「天国是你们的」。这就是福音。天主是全能者,是王,是天地之主,祂就在你身边:「你有福了……」在其他句式中,我们常发现一种「被动将来时」:「你要受安慰」,「你要受怜悯」,还有「你要得饱饫」。通过这种「神圣的被动」,天主的作为得到了强调。是天主,要安慰他们,要使他们成为地上的继承人,要怜悯他们。

天主降福人类的作为,从现在开始,直至永恒;这才是「有福」的原因。你是幸运和有福的,因为天主就在你身边,祂安慰你,祂将土地作为遗产留给你,祂使你得饱饫,满足你的生活,以怜悯对待你。天主向你显示祂自己,并称你为祂的子女,也就是说,祂收养了你,你是祂家庭中的一员。这些才是「有福」的原因。这些「公式」是对好消息,即福音的综述。

因此,第一端不是对应一个道德义务。它不是说,一个人要神贫,才能进入天国。说一个人必须为正义承受悲痛和迫害,是荒谬的……这没有意义。「真福」不是道德义务,而是发生的条件。

为更好地了解「真福八端」,我们必须珍视宗徒们的福音宣讲,也就是,耶稣带来的基本讯息。耶稣提出了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即是,由于天主的作为,我们人类才能以某种形态生存于世上。

因为天主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才能认识到自己是贫穷的。这不是关于「成为贫穷」的问题,而是关于「认识自己的贫穷」的问题。神贫,是指一个人的意识匮乏,人的局限。我们能够面对悲痛,我们可以变得温良:我们无需争斗,因为天主将土地留给我们作为遗产。我们拥有所需的一切。我们可以停止争斗。我们可以首先寻求天主的正义:饥渴慕义。我们可以怜悯他人,因为天主怜悯了我们,把如此伟大的传给了我们,使我们有能力去爱。我们可以心灵洁净、简单、透明、干净,只看向天主,因为天主要使自己被看见。我们可以缔造和平,建立良好的关系,因为我们也成为了天主的子女。我们也能面对任何迫害,因为天上地下的全能之王就在我们身边。

「山中圣训」开始于美好的宣告,它告诉我们,因天主的作为,我们可能获得幸福;它是耶稣的福音的综述:你是有福的,因为天主就在你身边。你可以获得幸福。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