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天主经」
「山中圣训」占据了《玛窦福音》的第5-7章,这是一段论述性文字,圣史以「语录」的形式收集了耶稣的教导,并以这种编排形式为基督徒团体提出了基本的建议。开启这篇讲道的是「真福八端」,这是天主给予听从祂的人的赞美,宣告了天主就在他们身边。这是他们「有福」的原因,因为它提供了幸福的可能性。
这篇讲道是由多种不同的特殊语气编写而成。首先,我们看到有两句话,耶稣以肯定语气告诉门徒们,他们是「地上的盐和世界的光」。这不是一个邀请,而是一个声明:「你们是」。耶稣是智慧这一事实,赋予门徒们味道,正因为耶稣是光,祂启迪门徒,祂照亮他们,使他们随后也发光。
玛窦认为,这种赋予味道和光的行为,是履行法律义务。不是替代,而是满全。祂说得很清楚:「不要以为我来是废除法律和先知,我来不是为废除,而是为成全。」这是玛窦学院的基督徒经师们的神学原则。在与犹太会堂的对话,常常是争论当中,这个经师学院并不反对法律和先知,也就是不反对旧约。他们非常了解旧约,并肯定耶稣不是要战胜法律,而是为满全法律。
因此,圣史收集了一系列技术上称为「对比」的内容。这里用了五个「公式」来对比古人所说的和耶稣现在所说的。这不是法律的改变,而是深化、实现和满全。耶稣使天主的提议得以满全。
耶稣知道立法者天主的最初旨意;祂的临在使你能真正实现天主的要求。这不是在改变规则,而是向人们传达天主所要求的生活的可能性。「新」不在法律中,而是在耶稣内。祂的存在,以及祂将爱传给人类的事实,是决定这改变的新要素。
在讲道的中间,即第6章的中部,也是第5-7章内容的中间,我们找到了「天主经」。「山中圣训」的核心是人类是天主的子女。发现这尊严,保持这种关系,可以活出「新」。耶稣讲道的基本中心是宣告天主的父亲身份,而主祷文(天主经)的教导是这一教理讲授的核心。
因此,在第六章第七节,我们找到了相关的「语录」,即是,耶稣就如何祈祷所作的教导:「你们祈祷时,不要唠唠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样,因为他们以为只要多言,便可获得垂允。你们不要跟他们一样,因为你们的父,在你们求祂以前,已知道你们需要什么。」这是与外邦人,其他宗教的人对比。这是一段重要的论述,它让以色列人倍感真切,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与其他民族不同,也与当时存在的一个基督团体不同。
这个基督团体是拥有其他意识形态及宗教信仰的世界里的一个小团体。它是在希腊-罗马的社会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它有自己的组织结构和一套宗教观念。它不是一个无神论组织,而是一个宗教组织,但不同于以色列的核心讯息,也不同于耶稣的圆满启示。外邦人认为神是通过言语来聆听他们的。
这是一种本能的心态,它最终也成为我们的心态,也就是,认为我们可以用言语说服上主。加倍的言语,说很多祈祷,是许多宗教人士共同的坏习惯。耶稣讲到这点时,语气很强硬:「不要唠唠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样……不要跟他们一样……」区别产生了,这种不同体现在关系的质量上。你有一位天父,祂了解你,知道你需要什么和想要什么,祂了解自己,也知道你的益处。
基本思想是天主的启示;人的祈祷不是决定性的道德面,天主的存在才是,这也是耶稣宣讲的内容。天主是天上的父亲,祂了解你:祂知道你的需要,祂希望你好。你需要的一切祂都知道,但祂可能不感兴趣,祂想要给你别的。
耶稣揭示了天主是一位富有仁爱、关怀、善良的好父亲,祂关心祂的受造物。祂知道你想要什么,所以不必说服祂。因此,「你们应当这样祈祷」。然后,紧跟着是主祷文(天主经)。这是一个「公式」,这是我们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个模范,并且我们经常诵读。「天主经」不仅是一个祈祷,它还是祈祷的模范,是关于基督徒祈祷方式的教导。
它也被写进了《路加福音》,尽管其中经文稍微短一些。这里,我们有来自受托编写福音的宗徒的传统指示。《玛窦福音》呈现了更完整的文本,有7个祈祷意向。特别留意「7」这个数字,玛窦想要借着数字「7」所代表的圆满来体现此祈祷的完整性,并把这7个祈求按照「3+1+3」的形式编排在一起。
它们原来可能都是独立传达的公式。它们是祈祷的表达,祈祷的态度,愿望的公式化。这组合的经文,说明了与天主的关系模式。首先,「我们在天的父!」不是「我」的天父……这是对「团体」的参照。这不是一个个人主义式的句子。即使当我单独与祂交谈而说这句时,我也称祂为「我们的天父」。因此,我虽独自祈祷,但总是与我的兄弟姐妹一起;并要意识到,与我建立关系的天主,不是我一个人的,祂是我们的父亲,不是地上的,而是天上的父亲。
父亲的图像使我们想到我们共有的对父亲的经验。但是,并不是这共有的经验使我们明白天主是怎样的;而恰恰相反,是在天之父天主的启示,使我们明白地上的父母应该是怎样的。比如,对一个男孩说:「天主就像你的父亲一样爱你。」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你很有可能是在与一个对父亲有很不好的经验的人讲话。而这个男孩可能会回答你:「如果天主像我父亲一样对我,那我就被毁了」;或者是「我不想要一位像我父亲一样的天主」。所以,不是人类的经验使我们理解天主,而是天主的启示帮助我们成为人,成为我们所应该成为的。天主是至高无上的父亲,祂是楷模,祂借着耶稣的启示,使自己的存在变得具体。
在这位我们所信赖的天父面前,我们的祈祷首先上达至祂。前3个祈求的特点是,都是与天主有关的现实。「愿你的名被尊为圣,愿你的国来临,愿你的旨意承行于地……」有三个基本的愿望与我们无关,而与天主有关。这被称为预见天主的国,渴望天主的正义。我希望你的名是圣的,这不是在给天主下命令,命令祂圣化自己的名;我是在表达我的渴望,渴望天主的名被尊为圣。
在圣经语言中,「名字」是一个人被认识、被爱和被尊重的体现。因此,天主的名,是天主被认识的方式。尊此名为圣,意思是显示天主的神圣。与众生不同,神圣是天主的存在方式。天主是不一样的存在,祂与我们所知道的完全不同。祂的行为是圣的。尊这名为圣,真正揭示了天主是谁,天主是怎样的。如果我们使用简单的表达,像孩子一样,我们可以说「留下一个好印象」。这就是有时父母会向孩子提议:「我求你不要让我们看起来很坏。」因此,如果一个孩子行为不端,很粗鲁,看到他的人会认为这是他父母的错:「他们没有教过他吗?」「看他们把这孩子养得!」孩子令人觉得父亲不好,因为似乎是父亲没有教育好他。
通常是,父母有很好地教育孩子,但孩子不好好学。我们,作为天主的子女,确实有为天主留下不好印象的风险,人们因看到我们而蔑视祂。如果那些人可以得救,如果天主的子女这样行事,那么他们会有怎样的父亲?祂教了他们什么?显然,有这种子女,祂什么也不能做。因此,祂不被赞赏。
我们祈祷的第一个愿望是:「愿你的名尊为圣」。我们想以正确的方式展示你的身份。我们想让你看起来很好。第二,我们希望你的国来临。不是因为我们要求,天国才来临。如果我们不要求,它就不来了?这是我们的愿望。耶稣教导门徒们要渴望天国,即是天主掌权,统治并领导的国度。当我说「你的国来临」时,我是在表达我的深切渴望,渴望你主导我,主导我们的生活,主导整个世界。
「你的旨意承行于地……」这不是一种屈从,不是被动的接受:「你想怎样就怎样」,而是一种渴望,渴望天主的工程得以实现。如果我们在其后增加一个否定句,也许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你的旨意承行于地,不是别人的旨意承行于地。」我们希望天主的计划成真,而不是由其他势力或其他人的意愿来决定我们的历史。「你的旨意」:我们希望你的工程能在地上进行,就如同在天上。
这个公式把这段标记为「天主的现实」:祂的名、祂的国、祂的旨意,然后到人类尘世的现实。确实,《天主经》的第二部分包含了我们的东西,从「日用的食粮」开始。这是一个积极的请求。
「求你赐给我们日用的食粮。」「日用的食粮」是对我们所需一切的概括。这是一个祈祷公式,借此,我们祈求天父赐给我们今天所需。明天的我们明天再考虑。我们首先祈求日用的食粮,我们并不是要求这些食粮从天而降,而是求祂赐给我们能力去制作这些食粮。「赐给我们食粮」:这是合作的承诺,而不是等待一切从天而降。我们祈求天主赐予恩典,使万物生长,然后我们去劳作,去制作食粮。
另外3个祈求,即最后的三个,展现了我们故事的消极面:罪、诱惑、凶恶。「宽免我们的罪债,犹如我们也宽免得罪我们的人。」罪的概念以债的图像来表达。我们欠了一些东西,那东西不见了,我们请求宽免。这是祈求天主以怜悯填补我们的空白,治愈我们的缺陷,赐给我们能力去同样地对待他人。
不是我们的宽恕决定了天主的宽恕,我们不是度量爱的尺度:「在我们宽恕的范围内宽恕我们」,但请继续宽恕,而我们,因着你宽恕的美德,承诺也会这样做。「不要让我们陷入诱惑。」有个新的翻译是:「不要允许我们陷入诱惑。」
这个新翻译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旧翻译:「不要让我们陷入诱惑。」在语言层面,该公式也是正确的,只是必须稍作解释。天主不会将我们推向邪恶。如果祂要试探我们,那是为了证明我们,也是为了我们的进步。「让我们陷入诱惑」,意思是在我们接受试探的时候放弃我们。「不要让我们」,就是说,不要放弃我们。不要允许我们这样下去。
这里,我们留意到,祈祷是以复数的形式出现。宽恕我们,不要放弃我们,但救我们免于凶恶。这是一个孩子在祈求他的父亲,当他走上危险之路时,用手拦住他。在我们受试探的艰难时刻,不要放弃我们,而要反过来,救我们免于凶恶,也可以说是邪恶。这句也可以译成:「救我们免于邪恶」,免于恶,免于一切邪恶。做我们的释放者。
这是耶稣的祈祷。在耶稣的惯常讲道和祈祷中,可以发现这些公式的变化。耶稣向天父祈祷,因为祂是儿子。在耶稣内,我们成为了儿女。因着祂,我们有天主做我们的父亲,我们学习祈祷,也就是,我们学习满怀做儿女的信心去与祂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