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
打开耳朵,是为了打开心灵
「听」,这个动词在旧约中出现了1159次,一般都是指天主「听」,像依撒意亚先知所肯定的:「祂不是聋子」(依59:1)。人却不一样,常常对穷人的求助充耳不闻,对于赞美和恭维则耳聪目明。天主关注的只有祂的人民的祈祷、哭泣和抱怨。「他若向我呼号,我必俯听,因为我是仁慈的」(出22:26)。旧约中却没有任何地方记载天主因为听了人民的「赞美」而帮助他们。
他们的听觉敏感度非常不同。
申命纪和先知书的口中,坚持地邀请人回归:「以色列,你要听!」(申6:4);「你们要听上主的话!」(米2:4)。对于呼求的声音装聋作哑的是大罪。
匝加利亚曾经严厉指责人们:「他们僵硬着耳朵,不愿意听;他们心硬如铁,不愿意感觉」(匝7:11-12)。耶肋米亚先知也说以色列人是:「愚昧无知,有目不见,有耳不闻的人民」(耶5:21)。天主要求自己的人民服从和遵守祂的话语,可是人们的回答却令祂失望:「你是住在叛逆的家族中,他们有眼,却视而不见;有耳,却听而不闻;因为他们是叛逆的家族」(则12:2)。
「聋」,在圣经中,比喻人被虚假的声音迷惑,拒绝天主的话。这种状态是很可怕,是一种重病,不过天主答应可以治愈它。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样的信息,现在我们重复以下的话:
「主,请赐我一颗善于聆听祢话语的心。」
读经一 (依35:4-7)
先知面对流放巴比伦的以色列人,向他们承诺一个光辉的未来:「荒野和不毛之地必要欢乐,沙漠必要欣喜,如花盛开,盛开得有如百合,高兴得欢乐歌唱,因为它们将获得黎巴嫩的光华,加尔默耳和沙龙的美丽;它们将见到上主的荣耀,我们天主的光辉」(依35:1-2)。先知用这个美丽而充满希望的图像,向人民宣告上主的救援即将来临。
接着劝告他们:「鼓起勇气来,不要畏惧!看,天主的救援就要来到!」(4)并且详细描述因为天主的介入而产生的变化:「那时瞎子的眼睛要明朗,聋子的耳朵要开启;那时瘸子必要跳跃如鹿,哑吧的舌头必要欢呼。」(5-6)
在圣经中,盲人、聋哑人、瘫痪常常用来比喻以色列,「你是瞎眼的人民,尽管你有眼睛;你是耳聋的民族,尽管你有耳朵」(依43:8)。像先知指出的那样,他们常常对天主的声音闭着耳朵,听不到天主的话,所以也无法宣告天主的话。
但是天主,像依撒意亚先知所宣告的,马上就来救援祂的子民,他所有的脆弱和病症都要获得治愈。救恩的光即将照临,流放的人们要踏上回归祖先故土的道路。他们虚弱的膝盖要获得坚固,他们会听到并宣告他们的天主的奇妙事。
依撒意亚先知的预言,在以色列人民中促生了对天主即将来临的信心,默西亚要为世界带来显著的变化。当耶稣在纳匝肋会堂宣读这段读经时,也就是宣告他自己就是默西亚,以色列人们期待已久的救世主。
读经结束的部分(6-7),宣告在巴比伦流放的人民回归,大地将要产生巨大变化,「旷野里将流出大水,沙漠中将涌出江河,白热的沙地将变为池沼,干旱的地带将变为水源,豺狼栖息的洞穴将生出芦苇和菖蒲。」过去野兽横行的地方要变为肥沃的田地和美丽的居所。不只是人要改变,而是整个造物都要分享天主的救恩。
读经二 (雅2:1-5)
「富贵人侮辱了人,还怒不可遏;贫穷人受了侮辱,反得向人谢罪!」(德13:4)这是公元前二世纪一位虔诚的以色列人为贫富不均所发的感慨。其实每一天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有钱有势的人常常享受优惠,高位属于他们,不论他们讲什么都会赢得掌声,即使他们错了也没有人敢于公开指责。在我们的社会中,这种对富人的恭维和对穷人的歧视已经成为正常化,但是在基督徒团体中也存在这种情况,难道是合理的吗?
雅各伯以一个挑战性的提问来反问这个问题:「如果有一个人,戴着金戒指,穿着华丽的衣服,进入你们的会堂;同时另一个衣服肮脏的穷人也进来,……」(1-4)基督徒团体就像世俗社会一样,对富人阿谀奉承,对穷人视而不见?可是,基督徒之所以被建设,是为了给予这个世界一个相反的记号,让人们知道天主偏爱穷人:「天主选了世俗视为贫穷的人,使他们富于信德,并继承他向爱他的人所预许的国。」(5)
在圣经中,穷人不仅是缺乏钱财的人,而是指所有生活在不如意中,不论是任何理由被轻视和边缘化的人。对这些人,基督徒团体应该特别表现出关怀和照顾,让世界知道基督徒的判断标准与一般世俗的标准不一样。
在我们的教会里,雅各伯提到的这种情况已经全部消失,或者正在消失。当有荣誉的位置被特别留给某些人时,大家都会感到尴尬。因为我们都感觉到这种行为与感恩祭的共融庆典不一致、不和谐。
问题是这种情况在在今天的教会内没有发生,可是在教会外仍存在。在教会内保留给权威、赞助人的位置不再存在,但是在外面他们仍然享有特权。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很难像我们在感恩祭中那样不分贫富、不分尊卑,所有的人都是兄弟姐妹,一同聆听圣言、一同分享圣体食粮。
有人因此指责我们基督徒团体虚伪,但是这不完全正确。像所有的人一样,甚至基督徒都是软弱及都是罪人。团体在主的日子聚集,不是庆祝我们已经是怎么样子,而是我们需要成为怎么样子。圣体提醒我们召叫我们如何去建设一个新的世界,召叫我们按照这个理想去建设。去建设一个所有的人都一样被接纳、被爱的世界。一个让所有人,特别是最小的一个,感到受欢迎和被爱的世界。
福音 (谷7:31-37)
在这一段读经中,一些异常的细节令人感到惊讶。耶稣没有像他恒常的做法,只说简单的一句话就治愈病人;而是把病人带到一个僻静的地方,离开人群,把手指放在他的耳朵上,用唾液抹他的舌头,然后抬头看天,叹息,说了一句奇怪的话:最后,这人能够说话,反而耶稣命令他不要告诉任何人这事情。耶稣这一次的举动非常相似像那些法师。
这个场景的奇异性一定不会令我们感到惊讶,因为古代的治疗师,在治疗病人时,常常伴以神秘的举动。他们试图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一直保密他们的驱魔行为和他们的食谱; 敷手和诵念咒语是最常见的。耶稣为了适应那个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做一些当时流行的做法。但是,我们会看到,耶稣这样做,是为了给这种举动赋予新的意义。
首先我们看一看事件发生的「地点」。这是提洛(31),在这个地方耶稣曾经驱逐过一群魔鬼,号称军旅,把它们赶入猪身上,然后全部跳入大海(谷5:1)。也就是在异邦人的土地上,把这个事件与这个地址联系,福音书作者特别注重其神学意义。
要治愈的病人是聋哑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个说话困难的聋人」,也就是说,他以一种脱节和难以理解的方式表达自己。
在圣经中,仅仅出现在今天的读经和依撒意亚先知书中,也就是今天的第一篇读经。很明显,玛尔谷这样用,是为了呼应依撒意亚先知的预言,以及昭示我们,预言的实现。
对依撒意亚先知来说,「聋子」代表以色列人,可是被带到耶稣跟前的却是个异邦人,那么他代表的是每一个尚未与耶稣基督接触的人。
聋子没有能力听到别人讲的话,因此,就没有能力沟通,生活在孤独中,封闭在自己的世界内。
在耶稣的时代,一切生病的人都被视为是天主的惩罚;而聋子则被看作是诅咒,因为它是阻止人们听到在会堂里宣告的天主的话。
在玛尔谷福音中,「聋哑人」用来比喻那些从来没有机会遇到基督、聆听福音的人;也是指那些故意封闭耳朵,拒绝救恩话语进入内心的人。
谁在精神上聋哑,拒绝信仰,就不能庆祝救恩,因为没有经验。「如果你口里承认耶稣为主,心里相信天主使他从死者中复活起来了,你便可获得救恩,因为心里相信,可使人成义;口里承认,可使人获得救恩。人若不信他,怎能呼号他呢﹖从未听到他,怎能信他呢﹖没有宣讲者,又怎能听到呢﹖」(罗10:9-14)
当耶稣治愈一个聋哑人的时候,也就是在宣告天地一种新对话形式的开始。对所有的人,犹太人和异邦人,都被打开了耳朵和心灵,都可以聆听福音,接受信仰,并且向兄弟姐妹宣讲。
在我们的家庭里,在基督徒团体里,在社会环境中,常常不是沟通,而是互相攻击,因为没有能力聆听别人的理由和需要,可是基督的话语打开我们的耳朵,融化我们的心结。
在今天的读经中,我们刚才看过其中一些特殊具有象征意义的细节,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明显地指向洗礼。
我们先看看,这个聋哑人不是一个人来到耶稣这里,而是有一些人陪同他一起来。这个人自己可以自理,不像贝特赛达的瞎子需要有人引导(谷8:22-23)。玛尔谷为什么要强调这个本来不重要的细节呢﹖因为它想透露一个信息,为了来到基督这里,聆听他有治愈能力的话语,最好是有人陪同;由那些已经熟悉基督,与他的话语和救恩能力有经验的人陪同。
在初期教会,谁最早接触到一个封闭、远离天主、拒绝与兄弟姐妹交往的人,就会牵着他的手,向他讲述耶稣基督,把他引导来到基督台前,那么在这个人最后终于领受洗礼的时候,就成为他的「代父母」。
奇迹发生在「远离人群」的地方(第33节)。 原因是相同的,最后,没有披露事件的命令(第36节)。 耶稣不希望他们传播他是默西亚的消息。
在玛尔谷福音中,每当谈到耶稣身份的时候,作者称呼其为「奥秘」。直到逾越节,人们都没有能力知道耶稣是谁,一直把他想象成为一个荣耀的默西亚,一个这个世界的主人。我们还记得几个主日前,群众面对增饼的奇迹是怎样误会耶稣的。只有在他死亡和复活之后,门徒们才慢慢有了比较清楚的概念,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被派遣去向全人类宣告耶稣是天主子。
带病人远离人群这个细节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在洗礼中聋哑被治愈,有能力聆听天主圣言,这时他不再属于异邦人的人群中,而是成为一个蒙选的人,一个区别于一般人的人。比如花园与荒野的区别、秩序与混沌的区别、识字与不识字的区别等等,但是洗礼产生的区别不是在身体上,而是在伦理和精神生命上。
在完成奇迹之前,耶稣向天空抬起眼睛,发出叹息 (34) 。在古代治病的医生常常这样做。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集中精力,以便使神祇的能量更加渗透,促成奇迹的完成。这些行奇迹的人常常会说:「我在你内吸气,用我所有的力量,吸纳你神圣的能量,神的呼吸,我全神贯注看着你。」
在耶稣来说,这种举动变成了祈祷(谷6:41),是他与天主圣父合一的标记;而对于我们,则是在着手帮助兄弟姐妹之前,一个进入与天主深层关系的邀请。只有在我们吸纳了圣神、天主的呼吸之后,我们属于死亡俘虏的人,才有能力沟通赋予生命的能量。「把手指放入耳朵中」(33),这个动作在洗礼圣事中也同样被施行。授予圣事的人,用拇指接触领受洗礼的人的耳朵,同时祈祷:「主耶稣,让聋子听到,让哑巴说话,给予你聆听天主圣言和宣告信仰的特权。」基督徒不只是有能力聆听福音,而且应该有能力宣讲他听到的信息。
另一个动作,是把唾液抹在病人的舌头上(33)。在民间概念上,唾液被认为是呼吸的固体化,是呼吸的物质化。耶稣用他自己的唾液抹哑巴的舌头,也就是用耶稣的呼吸与哑巴的呼吸沟通,赋予病人天主圣神的力量。当我们在洗礼中采用这个动作的时候,代表基督徒领受耶稣基督的圣神,成为基督的先知,耶稣福音的使者。
「厄法达」,是阿拉美语,耶稣也用这种语言,意思是:「开了罢!」。这不是针对耳朵,而是针对人,过去没有能力聆听的人。是邀请人,打开心门,让耶稣基督和福音进入他的生活。
读经的最后一段(35-37),更加具体地反省耶稣的治愈,以。最后的合」结尾。人群因喜乐而欢呼,因为依撒意亚先知的预言实现了:天主让「聋子听到」,让「哑巴说话」。(依35:5-6)
这种欢呼是基督徒团体的信仰宣誓,是当我们看到又有一个人进入救恩的行列而发出的喜乐。现在这个兄弟可以分享基督徒团体的共融了。基督徒在团体中聚会,聆听天主圣言,宣讲天主圣言,不再是哑巴,不再口吃,而是以优美通顺和清醒的方式在天主内喜乐。我们拥有与耶稣接触而获得治愈能力的经验,我们看到在圣事中这种效果继续发生,这种同样的动作对我们、对他人持续带来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