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乐和希望的话语:要成为伟大的人,就要踏踏实实为众人服务!
大家主日好
恋人在结婚之前都应该会反省;他们不会因爲第一次情感冲动而决定结婚,他们需要评估自己是否爲对方而生,双方是否有相同的梦想,是否有相同的目标。只有到了最后,当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投入到一个单独的生活计划中时,他们才会决定彼此宣告无条件的爱。如果我们想明白「信从基督」的含义,我们必须参照恋爱的图像,因爲这是圣经中所使用的图像。
旧约中,天主被描述爲以色列的新郎,因此,第一条诫命说:「除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你的天主是忌邪的天主。」恋爱中的人知道,自己是唯一能使自己所爱之人幸福的人,他不希望有任何情敌来破坏这种关系。然后,在新约中,这个相同的图像被再次使用,且贯穿整部新约。
若望福音以婚宴开始。福音中,洗者若翰说:我不是新郎;新郎来了,我一听见他的声音就非常喜乐。我们也知道新约是如何结束的,也是以一场婚宴,就如《默示录》第19章中所说的:「让我们欢乐鼓舞,将光荣归于他吧!因爲羔羊的婚期来近了,他的新娘也准备好了;……有位天使给我说:『你写下:被召赴羔羊婚宴的人,是有福的!』」这是整个世界历史的结尾。
信从耶稣不是指因他的生命和教导而崇拜他,而是指爱上他,并决定与他的生命结合。在你对他有深刻的了解,确切地知道他的想法,知道那些决定将自己的生命与他的生命结合的人的情况之前,你是不会做出这个决定的。因此,一段时间的相互了解以及关系的成熟,是必须的。否则,以后可能会出现意外,有人可能会说:「我信赖基督,但我错了;我一直期望得到他不会给的东西。」
耶稣公开生活的三年,代表了宗徒们和耶稣之间这种相互熟悉的时期。这是交托的时期。马尔谷福音想让我们所有人都经历门徒们的这段精神旅程,以便我们在婚宴之前,即在决定将我们的生命与他的生命结合之前,可以了解耶稣到底是谁。
上周,我们与门徒们一起在斐理伯的凯撒勒雅;我们记得,在那个迷人的地方,主向门徒们提出了两个问题,而第二个问题非常具有挑衅性,因爲他问门徒们,也是在问我们,「你们觉得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参与我的生命?你们是否愿意把你们的生命押在我手上?你们对我的期望是什麽?」
这个问题是对我们说的;凯撒勒雅的门徒们开始意识到事情的发展不对头,因爲这不是他们对与主的婚宴的期望。我相信,对耶稣来说,这也是一个私密的痛苦时刻,但没有失望,因爲这是意料中的事。他所提议的要求太高了。这个提议是:「我的生命就是这样的,你的答案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耶稣并没有期待什麽伟大之事,对他们的犹豫也有心里准备,他已经预料到,但他还是很心痛;他感受到了爱人的失望,在一年半之后,他意识到自己还没能让门徒们参与到自己的生命中。这是恋爱中的一个危机时刻,耶稣想要克服这个危机。
让我们来听听他是怎麽做的:
他们从那里起身,经过加里肋亚;耶稣却不愿叫人知道。
在斐理伯的凯撒勒雅,伯多禄曾以衆人的名义说话,并因耶稣所说的话而谏责他,而耶稣称他爲撒殚,爲此,伯多禄一定不高兴。
我相信,回葛法翁的两天行程是相当紧张的,以许多安静的时刻爲标记,这是风暴过后脆弱的平静。当两个相爱的人之间出现严重的误解时,他们会怎麽做?他们如何克服呢?其中一个方法是假装什麽都没发生,让它过一段时间,不要再提这个话题,等几天后,一切都会像以前一样。我想门徒们想到了这个办法,等待耶稣再次与群衆见面,恢复讲道,行奇迹,而误解就成了一个不好的记忆。
耶稣的选择并不是这样,因爲这是把灰尘扫到地毯下面。恢复两个相爱之人的关系,需要他们再次面对面,去面对对方,了解对方,重新调整他们的思想和内心;最好有一个讨论,即便很艰难,甚至会吵架,但必须要能解决问题。这就是今天的福音片段所告诉我们的耶稣的做法。
他决定与他的门徒单独呆在一起;他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他们在哪里;他试图回到引发危机的讨论上。我们还记得,当耶稣告诉伯多禄他要舍弃自己的生命时,伯多禄的反应。伯多禄不愿将自己的生命与他的生命连在一起,因爲,按照人的常识,没有人会寻求失败。
现在,让我们来听听耶稣是如何恢复与他们的讨论的:
那时,他教训他的门徒,给他们说:「人子将要被交在人手中,爲人所杀;被杀以后,过了三天,他必要复活。」门徒们却不明白这些话,又害怕询问他。
在凯撒勒雅,门徒们已经非常明白耶稣所说的话;他说得非常清楚。现在,耶稣恢复讲论,不是爲了更好地解释自己,而是爲了刺激门徒,与他们展开辩论,使他们说出心中的反对意见。我们必须意识到,耶稣与门徒间的这场讨论是说给我们听的。
爲什麽门徒们接受耶稣的建议会这麽艰难?爲什麽我们却相反,这麽轻易就说「是」?他们爲使自己参与(耶稣的生命)所做的努力,也是我们必须要做,因爲改变是必要的,而这种改变很痛苦;这需要我们放下自我,舍弃我们的自私。如果我们认爲我们无需这种艰难的经历就能成爲门徒,那就是自欺欺人。耶稣恢复讨论,他说,「人子将要被交在人手中」。
「人子」在希伯来文中是指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完全的人,成功的人;因爲我们知道,人可以是一个有理性的动物,但不是一个人。那些有不正义、暴力及虐待行爲的人,不是完全的人。他们可以是科学与技术的掌控者,但如果他们制造炸弹、杀戮、行不义之事,我们不能说他们是人。这里,耶稣将自己描述爲人子,一个成功的人,那麽他预见在这个人身上会发生什麽呢?
他说,他将被交到人手中。这并不是说他会被交给司祭长、经师和法利塞人,不是的;他会被交给所有人。是谁把他交出呢?我相信所有人都会立即想到犹达斯……不,犹达斯把他交给了司祭长。这里还有另一个层面,他被某位交到了人手中。圣经学者们说,这种情况是「神圣的被动」;这是圣史描述天父的作爲的方式。是祂,把祂的独生子交到人的手中。
这是天主最美的图像。天主是把自己放在我们的手中。爱,就是把自己放在对方的手中,把自己交给对方。对方可以向我索取他(她)生命所需的一切,爱对方就会把自己放在对方的手中。天主已经把自己交到了我们手中。这与我们所认爲的成功人士的情况恰恰相反:他们把别人攥在自己手中。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手置于许多人之上,并随心所欲地处置他们。不!这样的人还不是人;他们拥有权力,但这种权力是反爱的、反人类的。那麽,结局会如何呢?人会对这位真正的人做什麽呢?
他是狼群中的羔羊;这位新人与那些不想要他的人之间会有冲突,因爲他们想延续他们的世界,那里的法则是竞争,一个人试图占上风,去奴役另一个人,主宰另一个人。这是一个狼的世界,当这位真正的人来到时,他就是一只羔羊,他的命运就已注定。天父在把圣子交到人手中时,就知道是把他交给了死亡。迎来新世界的唯一途径,就是做真人——羔羊。
耶稣说,事情不会这样结束。一旦他被杀,三天后他必要复活。对杀害他的狼而言,这似乎是一场胜利,因爲他们除掉了他。他是个麻烦,他必须被除掉,这样生活才能像以前一样继续;而做人就意味着做狼,而且要做狼群中做最强的狼。耶稣向我们保证,获胜的不会是死亡。万物不会以死亡爲结局。获胜的将是爱。认爲通过像狼一样生活:夺得权力、支配他人、积攒财富、爲自己而活,就能克胜死亡,这是一种幻觉。那些这样生活的人就和狼一样,他们看着自己的生命如何消亡,如何被死亡一点一点地吞噬。
耶稣告诉门徒们,战胜死亡的唯一办法,就是我将要给你们展示的:爲爱献出生命,就像羔羊献出自己的生命一样。如果生命已经成爲爱,死亡就不能再触及它。自私驱使我们只考虑自己而轻视别人,每当我们压制住这种自私的冲动,去爱的时候,我们就打败了死亡。门徒们不明白这些话。耶稣说的这些话非常清楚,但他们离耶稣的思维、判断标准及希望太远了。
他们还没有准备好接受做羔羊的提议。他们没有冒险接受:爲战胜死亡,必须交出自己。他们不敢要求解释,但耶稣希望他们能够说出他们的反对意见。在第二次听到这相同的宣告之后,他们不能接受耶稣的提议,这并不奇怪。他们不开口,这是爲什麽呢?因爲他们不愿花时间等到耶稣改变话题;他们想要继续培育自己的梦想。我们仔细想想,这正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如果我们听到有人在讲道时宣讲真福音,很有挑衅性,与我们的生命选择相冲突,挑衅我们,要求我们改变;我们不会说这是错的,但我们会不等讲道结束就转移话题,不是讲一些坏的事,而是好的事,但就是其他的事,因爲挑战太大了。所以,他们没有向耶稣提问。他想让他们提问,但他们却很谨慎,不问。
我们必须问耶稣这些问题;而要问他这些问题,我们只要问福音就足够了,因爲福音会回答我们。所以,当我们有这些反对意见时,让我们把它们放到福音中。我刚才提到,耶稣想让他们问他,但门徒们不与他说话,而是私下议论。
让我们来听听他们在说什麽:
他们来到葛法翁,进到家里,耶稣问他们说:「你们在路上争论了什麽?」他们都默不作声,因爲他们在路上彼此争论谁最大。耶稣坐下,叫过那十二人来,给他们说:「谁若想做第一个,他就得做衆人中最末的一个,并要做衆人的仆役。」遂领过一个小孩子来,放在门徒中间,抱起他来,给他们说:「谁若因我的名字,收留一个这样的小孩子,就是收留我;谁若收留我,并不是收留我,而是收留那派遣我来的。」
耶稣想让门徒问他问题,提出反对意见,但他们只想让他改变话题。当他们进到家里,是耶稣问他们,「你们在路上争论了什麽?」在路上,他们彼此争论谁最大;但他们保持沉默,不回答,因爲他们知道,主不会放过寻求首位这个问题。有些话题,耶稣没有直接涉及,在这些问题上,我们可以讨论,甚至有不同的意见,但在等级制度、教会职位、荣誉称号、吻手、鞠躬、屈膝等问题上,耶稣要求完全的清晰。对我们而言,荣誉称号、鞠躬等都是次要的,但对耶稣而言,这些一点也不次要,因爲这些触及他有关新人的提议的核心。追求这些东西的是旧人。新人是那个寻求最末位的人;他不期望别人的鞠躬致敬,而是弯腰亲吻穷人的脚。这种想要变得伟大、重要、有价值的冲动,我们内心都有。
该怎麽做呢?如果我们压抑它,如果我们扼制它,我们就会一直不满足和沮丧。我们必须满足它,但问题是我们要知道如何满足。耶稣教导我们如何满足这种需要,即我们必须成爲第一、成爲伟大的、脱颖而出、出类拔萃、比别人更优越的需要。这是关于知道如何成爲伟大、如何成功、如何得到赞赏、受谁赞赏,等等的问题。人们的目光告诉我们,如果你想得到我们的赞赏,你就得走到高处,让我们都能看到你;但如果你想得到天主的赞赏,你就不必走到高处,而是必须走到最末的位置,所以耶稣现在在告诉我们如何成爲伟大。
福音书作者马尔谷没有在场,所以这不是在记事,他说耶稣坐下了,当他这样说时,他想告诉我们,我们必须竪起耳朵,因爲耶稣在说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耶稣坐下,因爲这是辣彼们说话的姿态,他叫过那十二人来……怎麽会呢,爲什麽?他把他们叫到自己身边是什麽意思?他们身处他周围,但他们仍然离他很远,他们仍属旧世界。他们是旧人,也就是说,他们还处在充满竞争的狼的世界里,他们还没有走近主。
耶稣做了什麽?他把他们叫到自己身边,没有责备他们,他理解他们的状况。他知道,要吸收内化他的提议,需要时间来理解和接受。他说:你们想成爲第一吗?如果你们想成爲第一,那麽我就告诉你们如何成爲。他没有说想成爲第一是错的;我们想要脱颖而出的冲动,必须得到满足。如何满足呢?保禄说:论兄弟之爱,要彼此相亲相爱;论尊敬,及认爲别人比自己强,要彼此竞争;要争坐最末位。而耶稣说:你们如果想成爲伟大的,就必须成爲衆人的仆人,必须在衆人之后。这里重复了两次「衆人」。
困难的不是服务,因爲我们可以服务,如果我们可以选择服务对象,我们会选择那些会向我们表示感谢的好人……不,耶稣说:要在衆人之后,做衆人之仆。这意味着即使是面对那些伤害过你的人,甚至是敌人,你也要做他们的仆人。我们很乐意爲那些令人愉悦的人服务,但耶稣说,如果你想成爲真正伟大的,你必须认爲每个人都比你优越,每个人都可以在需要你的服务时给你下命令。
然后,耶稣做了一个动作,他抱起一个小孩,把他放在他们中间。圣史在这里所用的词语是「παιδίον」 = 「paidíon」,意思是:按年龄,按社会地位,这是衆人中一个最不重要的人。小孩不算什麽;这不是说他们不爱小孩,他们爱他们(小孩),但他们(小孩)不算什麽。你如果想成功,想在社会阶梯上往上爬,就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没有地位、贫困、身患疾病及有需要的人身上;你如果交朋友,就寻求那些能帮助你上升的人。另一方面,小孩是需要帮助、关爱和服务的人。耶稣拥抱小孩。
真正的人,成功的人,是拥抱那些所谓「一文不值」的人的人。耶稣说:「谁若因我的名字,收留一个这样的小孩子,就是收留我,」也就是,欢迎我所提的关于人的建议。
祝大家主日快乐,并过好新的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