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
舍弃众多的财富,将会获得美好的。
在潘的笛子和阿波罗的六弦琴之间进行的音乐比赛中,作为裁判的米达斯王把胜利的冠冕给予潘。只是没有经验,有像驴子一样音乐感的人才会作出这样的判断。因此驴子耳朵成为莽汉的象征。有一天,酒神第奥尼索斯为了感谢米达斯的一个帮助,答应满足他的一个愿望。米达斯毫不思考,在他众所周知的愚蠢推动下脱口而出,请求把他触摸到的任何东西都变成黄金。愿望实现了,但是他从此再也不能吃饭、不能喝水。
如果这个神话让我们发笑,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这是反映我们的现实,谴责我们常常做出愚蠢的选择。
是我们,在象征和谐、激情的平衡及节制的阿波罗六弦琴,与诱惑的工具、纵容过度的笛子旋律之间,选择后者。
对黄金永不满足的的渴望,对财富的贪婪,对金钱的偶像崇拜,都是我们焦虑的原因,它们让人惴惴不安,呼吸急促。他们把呼吸带走,让生活变得不可能。 他们继续保持着值得生活的目标。我们所接触的一切,职业、科学研究、友谊、家庭,有时包括宗教,都被渴望能够从中产生黄金。这是何等的疯狂。
这种把聚集财富作为自己人生目标的人,在古代被称为「有驴子耳朵的人」,被耶稣称为「疯子」。(路12:20)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样的信息,现在让我们重复以下的话:
「我不想将生命的目标放在财富上,而是放在美善上。」
读经一 (智7:7-11)
聪明、财富、健康、美丽和权力,以及发现科学的神秘和技术的能力,可以从父母继承下来。可是,智慧差并非如此,智慧引导我们作出明智的选择,并且能够达到生命丰盛,这不是来自人,而是来自天,是从天主来的恩赐。
撒落满叙述自己的来历说:「我也是有死的人,同众人一样;我也是出于用土受造的原祖,在母胎中形成了肉躯,十月之久,在母血中凝结,由男精与合梦的欲乐而形成。我一出生,便呼吸了公共的空气,落在具有同一命运的地上,哭出了第一声,与众人无异」(智7:1-3)。
他是一个特殊的孩子,从小就表现出来过人的优秀,但是仍然缺少那最重要的素质,那是任何人都无法给予的:智慧。
今天的读经告诉我们撒落满如何从天主那里获得了智慧:「我祈求,天主就赐给了我」(7)
背景是在基贝红山上,夜里,天主在梦中显现给撒落满,告诉他:「你不论向我求什么,我都满足你。」撒落满回答说:「我还太年轻,不知道如何处理国事。求你赐给你的仆人一颗慧心,可统治你的百姓,判断善恶」(列上3:4-15)。
教肓、文化、学术,都由老师或导师教导,而分辨善恶的能力只能透过祈祷,透过「在山上」天主的显现,与祂相遇。如果停留在低处,如果不把心灵向天主举起而聆听祂的话语,他只局限于人的思想,就不会有智慧。( 7).
读经的第二部分(8-10),撒落满歌颂从天上而来的「神圣智慧」,用造物中最美好的事物来比喻她,最后指出:人所欣赏的一切,宝石、黄金、银子,面对智慧都一文不值,都如同散沙和泥土。雅歌歌颂的身体健康和美丽、拥有王国、权杖和王位,与智慧相比都毫无价值。甚至光明,这是最卓越的造物,面对智慧也黯然失色,因为智慧「比太阳更加美丽,比任何星座都辉煌,远远胜过白日的光明」(智7:29)。
可是,难道真的为了选择智慧,而需要放弃造物中一切美丽的东西吗?
智慧书的作者没有对尘世的财富表示任何蔑视,而正是因为它们非常好,所以才被用来与智慧相比。天主创造的一切都是美善的,但是为了获得这些美善却需要智慧。
读经的最后一部分(11),撒落满承认恰恰是因为自己选择了智慧,所以天主给了他所有的其它的恩赐。
智慧是一位可爱的新娘。谁爱上她,就不会再把目光转向其它小智慧,即使它们可能很有魅力。当新郎把智慧带回家,就会惊喜地发现,她的嫁妆包括了一切财富。
智慧的人,给造物以正确价值的人,选择跟随天主规划的人,什么都不会失去,而会赢得一切,获得真正的喜乐。
读经二 (希4:12-13)
空谈不能改变人心,天主的话却充满力量。今天的读经中作者给我们列举了天主话语的特征。
天主的话是生活的,有效的。一旦天主发话,一定会产生效果,因为天主的话语有生命,有力量。依撒意亚先知把天主的话语比喻为雨水,从来不会无效落地,不会没有灌溉大地而返回天上。(依55:10-11)
如果我们的团体没有改进,家庭生活没有好转,那是圣言的宣讲人:讲道人、教理讲授员、家长的宣讲没有生命,没有效果,那是因为他们传递的是人的智慧,而不是天主的话语。
天主的话语是锋利的,有穿透力的。它坚硬而不屈不挠,不被流行的新学说动摇,它有能力深入到人的内心和灵魂底层。为了在精神瘫痪的情况下继续前行,它不是一种爱抚的羽毛,也不是一个拐杖。
最后,天主的话审判一切行为。如果这个话语保留风平浪静,不产生任何惊扰,容忍坏习惯、怪癖、敌视和怨恨,那就不是天主的话语。
福音 (谷10:17-30)
马尔谷在他福音书的中间部分插入了基督徒伦理最艰巨的要求,而不是放在前面几章,因为只有在一个人选择了跟随耶稣之后才可能理解。上一个主日,耶稣讲解了婚姻的不可拆散性,今天他邀请门徒抛弃一切财富来跟随他。
读经在第一部分(17-22),有一个年轻人跑到耶稣跟前跪下,请求说:「善师,为了继承永生,我应该做什么呢?」这个人的行为确实很特殊,好像是一个得病的人靠近耶稣,请求耶稣治愈。
后面的情节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正直诚实的人,知道自己的生活无可指责。然而,在他内有一种深刻的不安,内在的焦虑,痛苦使他感到精神虚弱。他来寻找耶稣,因为他直觉到只有耶稣这样尊贵的师傅才可能给予他安详与希望。
同时这里也有神学信息:他不是讲「获得、赚得、有权力」,而是说「继承」永生。遗产不是赚取的,也不是奖励,不是薪水,而是无偿给予的。像所有的虔诚以色列人一样,他们都知道一切都是来于天主给予的「继承」:土地(咏135:12)、法律(咏119:11)、祝福和承诺(希6:12),天国(玛25:34),还有天主自己也是以色列所继承的,「上主,你是我的产业,是我的杯爵,我要得你的基业,有你为我守着」(咏16:5)。没有任何东西是来自善行的酬报,一切都是恩赐。
尽管他理解了永生是一个遗产,但是请求耶稣指示他还需要做什么。他意识到不应该只是期待,还需要准备自己,因为天主从来不强迫任何人接受恩赐。
像辣彼平常所做的一样,耶稣用一个反问回答年轻人,可以转述为:你已经有「一位优秀的师傅,天主」,祂通过圣经已经教导了你。你还渴望什么呢?经上不是告诉我们:「他们都要蒙天主教诲。」(若6:45)。然后,为了帮助他的寻找,提醒他梅瑟法律的规诫,那是天主启示给以色列人民的,是获得生命最基本的条件。他引用十诫,不过不是完全引用,掠过了前面关于天主的三条。对于这个人来说,只要满全了对人的义务就足够了,事实上,向天主表达爱的唯一方式也就是爱护人,如若望说:「亲爱的,如果天主爱了我们,那我们也应该彼此相爱」(若一4:11)。
不过遵守诫命并不是功绩,而是表示对天主的认可和尊重,祂是唯一的善师,向以色列人民授予生活的法律。圣咏作者唱:「凡敬畏上主的人,真是有福,喜欢他诫命的人,真是有福!」(咏112:1)。辣彼锐利地指出「喜乐在于诫命」,而不是在于遵守诫命后获得的酬报。善行本身就是酬报,如同恶行本身就是惩罚。
富人的回答让我们惊奇。他宣称自己自小就遵守了一切诫命。
但是若望告诉我们:「谁自以为无罪,是撒谎」(若一1:8)。怀疑年轻人的自负应该是合理的。
很可能他并不是没有瑕疵,他肯定也有脆弱的地方,不过他平静而冷静的判断告诉我们一个珍贵的信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生活。若望告诉我们,面对天主,我们应该肯定自己的心,「纵然我们的心责备我们,我们还可以安心,因为天主比我们的心大,他原知道一切」(若一3:19-20)。缺陷并不会妨碍美善,在复杂的生活中,万事的基础都是爱。焦虑、感到被天主抛弃,因为不完美而自我惩罚,这都不是出于圣德,而是骄傲。对自己不能残忍,否则最终我们同样残酷地要求他人。
辣彼教导说,为了成为正直的人,只有遵行诫命就足够了。耶稣听到富少年的话,就「定睛看他」(21)。
马尔谷非常注重耶稣的目光,数次谈到:对法利塞人愤怒的目光(谷3:5),谈到谁是耶稣真亲属时环视众人的目光(谷3:34),谈到富人难以进入天国时看着门徒们的目光(谷10:23),看到圣殿混乱无序时的目光(谷11:11)。耶稣这时动情地看着富少年,很欣赏,因为他已经为新的跨越做了准备,于是向他发出决定性的邀请:「去,变卖你所有的一切,施舍给穷人,你必有宝藏在天上;然后来,背着十字架,跟随我!」(21)
辣彼经常谈到天堂的库房,那里收藏着义人在地上赚取的财宝。他们教导人:「义人喜乐地期待末日,面对死亡毫无恐惧。因为他们的善行在天主那里成为无数的宝藏。」耶稣引用这个图像,为了突出这个世界里财富的虚无,指出应该如何按照天主的意愿善用财富。我们可以这样解读耶稣的教导:「抛开你所拥有的所有财富,不是扔掉它们,而是赠送给穷人。当你成为穷人的时候,天主就将是你唯一的财富。」
这不是一条新诫命,不是对十诫的补充,而是邀请我们以新方式遵行十诫。放弃一切,不只是钱财,而是所有的财富,聪明、健康、美丽、私人时间、从天主那里得到的所有能力,都要抛弃。除非让心从一切财富上解放,否则就难以跟随基督。愚蠢的是他小心翼翼地守着财富,直到「征用时」必将到来。
即使是犬儒派的哲学家也宣讲彻底放弃私有财产。克拉特忒是第欧吉尼的学生,为了摆脱财富的束缚,把相当可观的财宝扔入大海。面对这个世界的财富,耶稣给我们指出一条新解决方式。不是轻视财富,不是毁灭它,而是指出如何有价值地使用它:赠送给穷人。不是给予一些施舍,而是放弃一切。
如何使这种要求变得可行?
有人找窍门解释说,这不是成为门徒的必要条件,而是保留给某些圣徒的一个建议。基督徒因此区分为两个阶层:一个是完美遵行的,他们宣发贫穷誓愿,完全遵守基督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普通基督徒,他们可以继续持有自己的财富,适当地施舍一些,做「不完美的」基督徒。
但这种解决方法是逃避基督要求的拙劣伎俩,因为耶稣要求的不是一个「完美」的小团体,而是所有愿意成为他的弟子的人们。
基督徒的理想不是贫穷、饥饿、衣不蔽体,而是所有的人共同分享天主赏赐给所有人的财富。成为富人不是罪过,单独富裕才是罪过。有一部公元二世纪的伪福音《纳匝肋福音》,收集了一些特殊的细节。其中说,在耶稣问年轻人这个问题后:「这位年轻富人开始抓自己的头,很不高兴。耶稣看着他说:你的许多兄弟,也是亚巴郎的儿子,趴在土里,死于饥饿,可是你的家里却塞满了各种好东西,一点也不拿出来给他们。」
马尔谷福音介绍给我们的这个故事结局很悲伤,年轻富人选择和他的财富留在一起,没有勇气接受耶稣的邀请,他没有勇气冒险,害怕失去财富,他离开了耶稣,忧伤地离开了。他自己很忧伤,因为他没有能力离开财富。他没有认识到,人心是为了无穷的爱而创造,只要他仍然停留在物质的奴隶状态中,他就肯定是失望的和不快乐的。
小麦籽粒一旦种在土地里,发芽,成长,结果,这个过程不会不一样,因为这是种子的本性。人是按照天主的肖像所创造,所以心灵自然感觉到对无限的渴望。即使是压抑它、沉默不理睬它、忘记它,但是这个愿望总会浮现,任何造物都不会让人心满足。
故事并没有结束,不过我们设计一个结尾也很容易。
年轻富人并非没有经验的人,不是被一时的激情所冲动,他是在浓厚的宗教氛围中长大,因此我们难以想象,在他与耶稣相遇后,可能堕落于放荡,开始违背十诫。他当然可能继续做一个义人,一个虔诚的人,可能有一个无罪的生活,但是他没有成为基督徒,没有能力让他的生命产生一个质量的飞跃。
读经的第二部分(23-27),反省耶稣针对财富可能形成的危害进行的讲话。财富是愿意成为基督徒的人最大的障碍,对希望进入天国的人造成几乎无法跨越的阻挡。耶稣说过:「骆驼穿过针眼,比富人进入天堂更加容易。」
有人尝试解释这个奇特的图像,说耶稣讲的不是骆驼,而是猫链,这二个词汇在希腊文中非常近似;也有人说,「针眼」,是指耶路撒冷一个城门的名字。不过可能最好还是保留耶稣原来的图像,以强烈的对比表示一种绝对的不可能性(27)。放弃自己的所有,这要求的是一种慷慨行为,只有在天主的帮助下才会实现。
耶稣讲话的物件不只是富人,穷人也同样需要抛弃一切。不是说给予多少,而是所有,不论多少。
最后一部分(28-31),列举门徒需要舍弃的人和物。看着这个双重名单,首先让我们意外的是家庭成员也在需要抛弃之列。
很容易混淆爱和病态的依恋。有一种个人的自私主义,也有隐藏在美德外衣下的自私主义,那是家庭的自私主义。一个人如果只考虑自己,或者只考虑妻子和子女,他就是自私主义者,他没有能力看到自己家门槛以外的世界。这样的人是不会快乐的,因为他的心萎缩了,阻碍了普世的博爱,而人心正是为此而被创造。
在需要舍弃的人名单中,没有包括妻子。理由很明显,伯多禄和其他门徒都没有舍弃妻子。他们没有中断自己与家庭的关系,因为那既不是正义的,也是不人道的。他们在为了福传需要更换地方时,需要双方的同意,妻子一般都会陪伴(格前9:5)。投身于福音并不是要与家庭义务对立。
最后还有一个有意义的细节,门徒舍弃一切,会得到百倍赏报,但是名单中不包括父亲。慷慨的爱在这个世界就会获得百倍赏报,有兄弟姐妹、母亲、儿女和田地,但是没有「父亲」。在基督徒团体中,不应该再有父亲,因为所有的人都是兄弟姐妹,唯一的父亲是那天上的圣父。(玛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