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将临期第三主日

一份接受的礼物 — 喜乐

生命中除了幸福之外,人还希望什么?希伯来语圣经用了大约27组同义词来表达喜悦的感受。因此,在宗教上,甚至在主日聚会中看到的痛苦,忧郁、愁眉苦脸,这些都是与圣经的精神不相符。

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呢?财富、健康、成功足够了吗?谁被视为真正幸福者?

古时的以色列人回应此问题,认为幸福就是人可以享用自己田地里的果实(依9:2),可以品尝美酒(民9:13);拥有一个亲密的家庭(申12:7)与众多的子女(撒上2:1,5)。幸福就是在战争时取得胜利(撒上18:6),可以观望他们重建的城市(厄下12:43);以赞美诗、音乐与舞蹈来赞美庆祝上主恩赐的丰收(申16:11,14)。但我们知道,这些其实还不够。

凭着我们人的聪明智慧、能力技术与努力,我们可以得到快乐、好的心情、兴奋、享受、乐趣,但却不是喜乐。喜乐是圣神的果实,我们只能像礼物一样来接受它。

但是,我们也可以设置获得喜乐的障碍;今日的读经帮助我们识别并移除这些障础。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样的讯息,现在让我们重复以下的话:

「亚肋路亚!天主的喜乐临于我们中间。」

读经一 索 3:14-18a

「祸哉!那叛逆、污秽,而残暴的城市!她从不听呼声,又不接受教训;不依赖上主,也不亲近她的天主。她的王侯在她中间,是些咆哮的狮子;她的判官是夜间的豺狼,什么也不留到天明。她的先知都是些轻浮欺诈之徒,她的司祭亵渎圣物,违犯法律」(索3:1-4)。索福尼亚先知书的第三章是用这样的一段话开始的,本篇读经就选自这一章。

如今是以色列历史上最痛苦的时期之一。在耶路撒冷,人人都败坏了:国王、司祭、先知与判官。人民离弃了信仰,背叛了天主。

在这样的情况下应做什么呢?索福尼亚别无选择:他开始预言灾难。他以上主之名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必要由地面上扫除一切──上主的断语。我要扫除人和兽,我要扫除天空的鸟和海中的鱼;我必使作恶的人倒毙,并由地面上铲除世人──上主的断语(索1:2-3)。惩罚的日子即将来到,「那将是忿怒的一天,困苦艰难的一天,破坏摧残的一天,昏暗幽冥的一天,乌云阴霾的一天;是向坚城、碉堡吹号鸣角的一天」(索1:15-16)!这种强调的语气几乎贯穿整部索福尼亚先知书。而本篇读经却是另一个预言。

他对人民呼喊说:熙雍女子,你应欢乐!以色列,你应欢呼!耶路撒冷女子,你应全心高兴喜乐(索3:14)! 熙雍,你不用害怕,不要双手低垂(索3:16)。

这种语气的明显改变是始料不及与无法解释的。先知的宣讲为什么从威胁忽然转向喜乐、安宁与信心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耶路撒冷有了哪些改变?是不是人民悔改了,改变了生活方式,而忏悔了呢?

不是的。还有另外一个理由:上主已撤销了审判。耶路撒冷将不再受惩罚,不再遭受任何灾祸(15节)。耶路撒冷的确是一个不忠信的新娘,她背叛了她的天主,但天主却不会永远离开她。上主将重温对她的情(17节),而耶路撒冷也将变得像少女一样美丽。她将成为她夫君的安慰,上主也将因她而感到喜悦;上主你的天主必为你喜不自胜,对你重温他的爱情,且因你欢跃喜乐(索3:17-18)。

那些预言的惩罚呢?这些章节里明显表达了上主义怒的日子将会发生的事情。这不是上主失去容忍的日子,也不是上主因为人们的罪过而发怒并决定惩罚他们的日子;而是上主的爱将最终彰显出来的日子。

天主的义怒不是指向罪人,而是反对罪恶。因为天主只施行救恩的工程。

索福尼亚先知生活的时期是以色列子民即将要遭受毁灭的时期。他向人们宣布上主将战胜罪过,并将带来社会、政治与宗教层面的彻底改变。正是为此,他邀请所有贫穷的人应该喜悦。

这个预言很重要,因为路加将之运用到向玛利亚的报喜上。「喜悦吧,不要害怕」,「上主与你同在」,这些表达与天使向玛利亚问候时所说的一样。圣史这样记载是要告诉我们,当天主子在玛利亚胎中取了我们人性时,先知的预言实现了。

在纳匝肋人耶稣身上,天主真的来临且居住在了祂的子民中间,给人类带来了救恩与圆满的喜乐。

在我们的生命中,「害怕」也可以带来积极的意义。它预示着愚蠢的选择所造成的危险后果,提醒我们要谨慎思考,并能导向来智慧。索福尼亚也说了威胁的预言,他这样说是为了谴责以色列子民伦理生活的败坏,并警告他们邪恶行为所招致的灾难。

但是,有些「害怕」只会带来忧虑与恐惧,使人以消极和悲观的态度看待生命。人会因此而变得消沉,使人更加担忧,且认为天主的形象就是一个希望人毁灭的判官。无神论者和没有信仰的人就利用这样的一种害怕来使人放弃信仰,并阻碍信德的成长,阻止人达到真正的幸福。

唯一而又健康的「害怕」是来自对罪恶严重后果的清楚认识。但是,为使其有所帮助,我们必须要在救恩的计划之内来理解。同时,我们需要坚定地相信,天主的爱必将获得最后的胜利。如此,正如今天的读经所教导的,这将常常带来喜乐。

读经二 斐 4:4-7

保禄是在厄弗所给斐理伯人写的这封信。他为了福音的缘故正在坐监,为此,他应该有太多的理由感到忧伤与愁苦。相反,他在书信中反复邀请斐理伯人应该喜乐。这是保禄宗徒在提及自己是福音囚犯的身份后第一次提到应该喜悦。他告诉斐理伯人说:「即使为了福音的缘故,我必须奉献我的生命,我都将乐意奉行。既使我应在你们信德的祭祀和供献上奠我的血,我也喜欢,且与你们众位一同喜欢;同样,你们也该喜欢,也该与我一同喜欢」(斐2:17-18)。随后,他在书信中叙述他的宗徒使命,并且谈及喜乐的主题:我的弟兄们!你们应喜乐于主(斐3:1)。最后,他的劝告更加鲜明且坚定,这就是本篇读经中所说的:你们在主内应当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应当喜乐(4节)!

斐理伯人应该喜乐的理由是什么呢?

不是生命中的成功、不是健康、不是好的经济、也不是无忧无虑的生活,而是确信「主快来了」。这样的思想伴随着基督徒,也使他们成为善良可信的人,对人慷慨大方(5节)。

信德使人确信,一切事的发生都在上主的计划之内,并且都将在上主内得到圆满。有这样信德的人从不感到失望。他将不会被忧虑所困惑,也不会因为忧伤而气愤,而是在祈祷中向上主呈上他的所需(6节)。并在与天主的结合中领受所赐的平安。

福音 路 3:10-18

「毒蛇的种类!谁指教你们逃避那就要来的忿怒?斧子已放到树根上了;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必被砍倒,投入火中」(路3:7,9)。若翰就用这些严厉的话语来欢迎那些前来接受他洗礼的人。他说的这些话当然也有其原因,但是这样的警告怎么也不象是「好消息」,似乎与本主日读经的主题「喜乐」也不相符

若翰不断地重复这句话:「结与悔改相称的果实吧」(路3:8)。哪些是悔改的工作呢?这些纯朴的群众希望得到清晰明白的答案,而不是抽像笼统的语言。

今日福音的第一部分(10-14节),记载了三组人:人民、税吏和士兵,他们都希望从洗者若翰那里得到一些具体的指导。这是一个由三个不同的人所提出的具体问题与答案的典型写法(参路9:57-62)。通过这一文学手法,若翰洗者邀请人们要在不同的工作中实践刻苦的精神。

我们该做什么呢?这一问题在路加的笔下出现了多次(路2:37;16:30;22:10)。这一问题表达了那些意识到自己走错路的人,愿意完全接受天主旨意的心愿,并决定改变生活,来寻求正确的生活方向。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我们中有人想要好好准备圣诞节,就去向教会内的专家请教这样的问题(教理讲授员、牧灵人员、修女、神父)。他们会怎样回答我们什么呢?

有人可能建议应去帮助处在困难中的兄弟姊妹,或去探访病人。当然也可能有其他答案:每天念玫瑰经,在休息前念三遍母后万福,办告解等等。当然这些都是很好的建议,但若翰洗者却不这样劝勉人。他没有强调任何特别的宗教行为,也没有推荐热心敬礼、礼仪或悔改的仪式(撒灰、守斋、祈祷、旷野灵修),而是非常具体的要求:从爱弟兄姊妹的伦理原则出发,仔细反省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他对人民说:有两件内衣的,要分给那没有的;有食物的,也应照样做(11节)。

在上个主日,若翰洗者邀请我们反省自己与天主的关系,以准备默西亚的来临。为获得罪的宽恕,他呼吁人应改变思考与行动的方式(路1:3)。今天的福音强调应建立与近人之间的新关系,其宣讲的重点就是爱、团结、分享、除去不平等以及对权力的滥用。

我们不能说若翰洗者的引导缺乏清晰。祈祷与热心敬礼是好,但不应因此而成为托辞,不应成为逃避与有需要者分享的借口和方法。

我们自愿地聚会祈祷、歌唱赞美,但是当我们被要求去与有需要的人分享自己的财物时,我们所有的宗教热情就会突然减退。然而,若翰对于人性的软弱仍然很能理解。他说:有两件外衣的,要分一件给那没有的。耶稣对门徒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有人拿去你的外衣,也不要阻挡他拿你的内衣(路6:29)。

就连税吏也来找若翰。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是最令人痛恨的,因为他们收税,并且与压迫他们的罗马人合伙。他们通过压榨弱小和无力维护自己的穷人而中饱私囊。若翰洗者并没有要求他们改变职业,而是要求他们不要利用职业去剥削穷人。

或许我们想到的是,不应与这职业有丝毫关系。然而我们想一想,我们有时也像税吏一样,例如我们身处某一位置,当别人需要我们帮助时,我们却要求人付出很高的代价,而我们可能还会说:这是规定。

税吏是随意操纵财富者的象征。他们或买或卖,没有任何原则,想到的只是自己的利益。他们还用诡计来捉弄纯朴的群众,私自抬高税收,损害国家的利益,通过利用手中的特权和剥削穷人来使自己富有。

像税吏一样的人,只靠一些祈祷去准备圣诞节是绝对不够的。

最后来向若翰洗者请求指导的是士兵。或许我们想到的是,若翰会建议他们脱掉制服,放下手中的武器并拒绝打仗。甚至若翰也有点容忍他们。耶稣的要求会更高,禁止任何形式的暴力:不要以恶报恶;若有人掌击你的右颊,你把另一面也转给他(玛5:39)。

当时士兵的待遇并不好,那么他们做什么呢?他们利用手中的武器,殴打群众、骚扰妇女、抢劫财物、强迫弱者做苦工、欺压贫苦的农民、强迫他们做繁重的事情。若翰要求他们不要虐待任何人,对他们的粮饷要知足。

士兵是滥用权力者的象征。那些通过职位获取利益,利用职务压制或剥削弱者的人,就是与当时士兵的行为无异。这样的人若想准备上主的来临,就应仔细反省自己的行为。

在福音的第二部分(15-18节),洗者若翰又用几乎无法容忍的言语,重新开始了他看似严厉的警告。将糠秕与麦粒分开,再用永不熄灭的火烧掉糠秕。似乎没有为罪人留下任何欢呼的空间,而等待他们的却是那即将到来的可怕审判。

这段福音以一句令人惊讶的话来结束若翰的严厉警告:他还讲了许多别的劝言,给百姓传报喜讯(18节)。我们现在应该明白,这是安慰的话语。为路加来讲,若翰的信息是好消息,是对喜乐事件的许诺。

若翰的表达方式或许与我们如今的感觉不相符,他的说话既不甜美也不温柔,但他想要传达的却是喜乐与希望。如果我们仔细阅读,我们就会发现,他预言的不是天主的惩罚,而只是在阐述即将来临的炼净糠秕的火与圣神。

水可以洁净,但也可以杀害、窒息人的生命。那些前来接受若翰洗礼的人下到约旦河中,若翰施洗的仪式象征着死于过去的生命,并且从罪恶的瑕疵中得到洗涤,仅此而已。他的洗礼是不完全、不圆满的洗礼,而且作为前驱的若翰很清楚这一点。他知道他给人施洗所用的水只是外在的洁净。

若要成为生命的气息,水应必须被植物吸收,也必须被动物和人所饮用并汲取。

耶稣的洗礼不是只能洗净外在的水,而是可以渗透内在、改变生命并使人恢复活力的水。这水将在人内成为涌到永生的水泉(若4:14)。这就是衪的圣神,能使人从旧我成为一个新受造物的天主的能力。这就实现了厄则克耳先知的预言:那时,我要在你们身上洒清水,洁净你们,净化你们,脱离各种不洁和各种偶像。我还要赐给你们一颗新心,在你们五内放上一种新的精神,从你们的肉身内取去铁石的心,给你们换上一颗血肉的心。我要将我的神赐与你们五内,使你们遵行我的规律,恪守我的诫命,且一一实行(则36:25-27)。

如今,「火」的意义也变得清晰了。耶稣在随后的福音中论及火时说:我来是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么切望它已经燃烧起来(路12:49)!这不是为惩罚那些不知悔改的罪人所准备的火。天主所认识的唯一之火就是耶稣带到世界上的火;就是可以使世界得到更新的圣神(咏104:1)。这圣神将在五旬节那天由天降下(宗2:3),并将整个人类联合成一种语言,即爱的语言。

这火也要将世界从一切邪恶中净化,并将烧毁所有的「糠秕」。罪人并不需要害怕基督的来临,但是罪恶的毁灭已成定局。罪人应该喜乐,因为他们从罪恶奴役之下得到释放的日子近了。

有许多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基督徒精神。若翰洗者为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往内心真正喜乐的道路:与穷人分享我们的财富、拒绝任何形式的权力滥用、拒绝压制或剥削他人,以此来迎接上主的来临。

点赞(0) 打赏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